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变迁与调适
刘 轶 1,2,杨 戬 1,曾 吉 1,2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民俗体育现代化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肯定了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价值,多方位、多角度地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民俗体育的最优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成因主要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民俗体育转型。提出:1)民俗体育理论研究要不断深化,民俗体育理论研究的学者要多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创造出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2)民俗体育要主动跨出国门,走向国际赛场,在开展民俗体育运动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强民俗体育翻译研究,打破语言障碍;3)民俗体育要积极与时代发展相融合,既要坚守优秀传统元素的传承,更要寻求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创新。
关键词: 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创新与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支撑。民俗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体育项目是民俗文化的基石[1],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的,也为民众所享用与传承,依附于并融入民众的日常风俗习惯;是一种重集体、重模式、重传统的生活化体育运动。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充裕,对精神需求也不断上升,民俗体育其传统性、群众性备受民众喜爱并迅猛发展,在其伴随华夏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也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本文根据民俗体育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对民俗体育中发展较好的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龙舟运动与龙狮运动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肯定了龙舟与龙狮等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价值,也对现代化转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调适建议;多方位、多学科视角地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民俗体育的最优发展路径,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 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成因寻绎
1.1 经济因素: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民俗体育转型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然的过程,经济贸易上与国际社会接轨,不断学习西方的先进模式,带动了我国各领域的发展。在民俗体育领域,国家也非常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府相关文件,国务院早在2005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针对非遗的保护措施。作为非遗文化中保护和传承较好的龙舟运动和龙狮运动,可以说是民俗体育运动中的代表。由于社会各界大力提倡发扬民族运动,加上民俗体育运动的群众性、传统性特点,每逢传统佳节之际,各地都会组织相应的民俗体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节日的欢庆度,也体现着民众日益富裕起来的生活中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民俗体育领域里的龙舟运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体育竞技的赛场,广告商、冠名赞助等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激发了龙舟运动的活力,达到了体育运动与市场双赢的效果。特别是在2017年,龙舟被首次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正式开启了龙舟运动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竞技体育开端。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夕,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大型的龙舟比赛,队伍庞大,多则几十支上百支队伍参赛,当地观众热情都随着喧天的锣鼓声高涨。在竞技龙舟领域由于体育行政部门的各项政策支持,市场商业化参与度高,也处于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之中。各省市运动员、教练员梯队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但也都建设有序,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⑯程元敏先生已检出并加以分析。参见程元敏《尚书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184~1188页。
④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和监督工作,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积极与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单位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2 政治因素:乡村振兴、城镇化推动民俗体育进入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作为党的重中之重[2]。乡村是具有社会、自然、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活、生产、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民俗体育来自于乡村传统民俗活动,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民俗体育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乡村城镇化,使大量农民转变身份为居民,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也把一些民俗体育运动也带入城市。例如,在农村每逢节假日表演的龙狮进入了城市社区,带动了城市社区在传统佳节之际的节日氛围。龙狮运动属于团体性体育运动,符合城市小区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在城市中开展能提升龙狮运动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与群众龙狮人口。随着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龙狮运动中来,既锻炼了身体又发扬了民俗体育运动。在传统节日之际,不同社区的舞龙队还会聚集表演,民俗体育整体影响力在城市迅速提高。一方面,民俗体育带动民众重温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参与也推动了民俗体育的现代化转型。
1.3 文化因素:西方体育文化强势入侵带动民俗体育转型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民俗体育各类比赛都开展得较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断规范化的赛事制度,引进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之前不可量化到现在的精准评判,是民俗体育在现代化改造过程中的蜕变,增强了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事实也证明民俗体育当下的蓬勃发展是成功的。但是,与民俗体育实践的飞速发展相比而言,其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9]。实践的前行需要理论作为支撑,缺乏夯实的理论基础,运动实践就只能维持在当下水平,很难上升到新的高度。无法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同步发展,这是一种动态落后。民俗体育中技术实践型人才往往来自于民间,对民俗体育技术都钻研得相当透彻,但是理论知识的储备是他们最大的短板,难以将现有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民俗体育理论研究者又普遍缺乏对民俗体育的实践认知,其产生的理论成果往往与实践相脱节,难以达成有效的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因此,民俗体育的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共融[10],通过招募民俗体育传承人在高校担任客座讲师、鼓励高校选派优秀教师跟随传承人长期学习等方式,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拓展两者之间的交流空间和维度,从而实现民俗体育的协调发展。
[16]赵楠,宋燕.媒体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传播手段视角下的新媒体外交[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 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的变迁
2.1 竞技化助推评价体系规范
体育商业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各城邦之间社会财富的积累,出现了专门从事体育竞赛项目的人。体育商业化的流行[6],也为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特别是电视媒体的加入,使我国民俗体育商业化的发展如虎添翼。例如中央电视台加盟的“中华龙舟大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此项赛事,使得龙舟项目得以快速的扩大自身影响力,彻底摆脱了原有的在固定区域范围内进行传播的局限性。同时,赛事的水平提升和影响力扩大,带动了更多的资本涌入,为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7]。
2.2 商业化带动项目蓬勃发展
中国的民俗体育大多是由各民族为了抵御天灾或欢庆丰收,而举行图腾祭祀节日时所开展的活动演变而来。例如赛龙舟即是生活在水乡部落里的人民的图腾祭祀活动。他们因为常年受到虫蛇侵害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人们把船建成龙的造型,船上画龙纹,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这是龙舟竞渡的起源,当龙舟的竞渡成为风俗后,历代的端午都会举行这一活动;后来到南北朝时期发展到南郡现襄阳一带,经文人笔墨渲染,纪念屈原而赛龙舟便广为流传。在传统的龙舟比赛中,没有相对标准的分组形式,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每条船上的人数相等即可;龙舟的材质、形状、重量,划桨的大小、长短、厚薄,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当西方体育运动进入我国后,龙舟运动在竞赛体系方面,开始借鉴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评价标准和赛事制度,规定了龙舟和划桨的具体标准,按照年龄、性别细分了比赛的组别,逐渐使龙舟竞赛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2.3 普及化促进全民参与
当前全民健身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群众体育领域开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群众的健康水平。由于民俗体育的传统型、文化等属性,当前政府行政机构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颁布了系列文件法规,并且鼓励社会参与。每年都会定期开展民俗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培训,被培训群体大都还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份,使得民俗体育在基层有了传播源。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会定期举办民俗体育赛事,提升民众参与民俗锻炼的积极性与热情。当前民俗体育已进入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的阶段,随着民众锻炼意识的日益提高,民俗体育的人口会显著增加,进而推动民俗体育的蓬勃发展。
3 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调适
3.1 理论研究与实践有待深度融合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东西方文化交错,西方体育开始进入中国[3],西方体操进入中国的学校课堂,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参考案例;西方式体育运动在中国开展的火热,带动了全民健身的意识,民众在空余时间参与锻炼,民俗体育也搭乘快车,趁势发展。全民健身中的人口必然会有一部分开展民俗体育运动,民俗体育人口的增加,是民俗体育发展的基石[4]。民俗体育运功也开始引用西方式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值得借鉴的规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民俗体育的转型发展只是在“技”的层面,是对民俗体育外在表现形式与方式的改良,并没有触及民俗体育文化的本体。现代化社会中,这种改良又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变革,提升了适应时代的生命力。在当下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下,兼容并蓄[5]、海纳百川的的发展理念促使民俗体育摒弃了传统封建思想带来的种种诟病。在传统龙舟运动中,由于赛龙舟的船体制造材料不一,有的是木制,也有铁制材料,在龙舟竞赛过程中,造成因制船材料不一而无法公平衡量队与队之间的竞赛水平,在学习西方皮艇技术后,将传统竞赛龙舟全部统一为玻璃钢,龙舟材质的改良减小了船在水中的阻力,运动成绩普遍得到提高。严格统一龙舟的材料后,比赛更加公平,真正比拼的是参赛运动员的体技能和心理素质。
3.2 国际化进程有待持续深入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层面的国际交流愈加频繁[11]。民俗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均实现大幅度提升。例如,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龙舞狮,在世界各国的开展非常广泛,世界五大洲均设有龙狮体育运动协会,并且每两年会举办一次世界龙狮锦标赛[12]。世界性的赛事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使得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运动员利用赛事机会进行交流学习,促进了民俗体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然而,现实中的国际大赛往往将承办地置于中国国内,仅仅邀请一些国外的队伍参赛,这种国际化的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在国际赛事舞台上彰显民俗体育的风采。民俗体育赛事应跨出国门,邀请更多的国家承办赛事,让更多国家的民众参与中国民俗体育,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民俗体育走向国际赛场是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更是走向繁荣的明智之举。
3.3 民俗体育既要不忘本来更要面向未来
《周易》有言:“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说明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时时都有新的东西产生[13]。民俗体育之所以能沿华夏文明得以传承,不仅因其饱含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因为它能追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赋予自身新的时代精神和使命,使其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民俗体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部分项目为了追求竞技化、标准化[14],一味地借鉴西方体育文化基因进行改造,忽略或抛弃掉内在的传统文化内涵,造成了“国人不认识、老外不认可”的尴尬局面。民俗体育在传承过程中不能忘记民族本色,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时,应始终牢记从哪里来、为何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理念。在坚持本来的基础上,民俗体育要勇于创新开拓[15],积极借鉴转型的成功案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的原则,不断开发研究与时代相匹配的新价值属性,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在世界多元化的形势下,只有坚定发展的决心,面向未来积极变革的勇气,才能开拓出一番属于民俗体育的天地。
4 结语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已进入社会急速变迁期,各行各业的现代化转型如火如荼。民俗体育应坚定文化自信的发展理念,发挥其传承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及时布局、谋划未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转型和文化碰撞中实现涅槃重生。
参考文献:
[1] 许 磊.山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路径[N].山西日报,2018-01-30(010).
[2] 白晋湘,万 义,白 蓝.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0):1-7.
[3] 韩文娜,何劲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取向变迁与现实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18(10):15-20.
[4] 张华江,吴 涛.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审视[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34(2):34-38.
[5] 董朝霞,王娅丁.价值观视域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之剖析[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13-16.
[6] 吴 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共生的文化空间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1):56-60.
[7] 辛梦霞.武汉东湖龙舟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3):69-72.
[8] 顾 跃.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论述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J].体育学刊,2019,26(1):1-8.
[9] 啜 静,范春燕,王若光.中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扎根理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25-29.
[10]方奇.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考量——以福建省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5):113-116+119.
[11]熊坚.中华龙狮文化海外传播实证研究——以新加坡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9(01):65-70.
[12]王建伟.文化安全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J].体育学刊,2017,24(1):32-36.
[13]许青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
[14]王若光,啜 静,刘旻航.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10-15.
[15]何劲鹏,张志成,刘 昆.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02):41-44.
Changes and Adjustment of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Folk Sports in China
LIU Yi1,2,YANGJian1,ZENGJi1,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2.Hubei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Wuhan Hubei,430062)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this paper makes a deep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folk sports modernization, affirms the value of folk sports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and explores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path of folk sports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angles.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lk sports modernization i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has driv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lk sport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folk sports should be deepened continuously,and scholars of folk sports theory should go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and write research documents with mor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Folk sports should step out of the country and go to the international arena.While carrying out folk sports,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pread and exchange of culture, the study of folk sports transl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language barriers should be broken down.Folk sports should be activel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The inheritance of folk sports should not only be “handed down” but also “inherited”, insisting on the good parts of the original elements, but also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times and “inherited”.
Keywords: folk sports;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983X(2019)10-0855-03
收稿日期: 2019-07-06
基金项目: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14Y011)。
第一作者简介: 刘 轶(1979~),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标签:民俗体育论文; 现代化转型论文; 创新与发展论文;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论文;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