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若干发达国家连锁商业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59年,世所公认的第一家连锁商店“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在美国成立。其后不久,连锁方式开始传入欧洲。1862年,英国第一个连锁商店股份企业--无酵母面包公司也在伦敦宣告成立。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间,连锁商业在欧美诸国均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连锁商店逐渐成为欧美商业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战前夕,连锁方式开始进入亚洲的日本,并于6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期间得到大规模迅速发展。目前,日本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已占其零售业总销售额的近30%,成为日本流通产业中的重要部分。
(一)
当然,每一种商业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与一定的生产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纵观发达国家连锁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
一、产生的经济背景大致相同
尽管欧美各国及日本连锁商业产生时间相距甚远(约七十年),发展状况各具特色。但是,就其连锁商业产生的经济背景而言,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欧美国家来看,其连锁商业的诞生与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直接相关,是适应“大批生产、大量消费”时代的来临而产生的。
日本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引入连锁方式,但连锁商业真正在日本获得大规模迅速发展,却是在六十年代。其时,正值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急剧提高当然地呼唤着流通业的相应发展。
可见,无论欧美还是日本的连锁商业,都是该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生活达到一定水平,生产和消费都要求流通环节从规模和具体形式上相应转变和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下产生的。
二、良好的实施效果
尽管连锁方式在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因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而相应变通,形成了欧美连锁商店和日本连锁商店在组织形式和具体操作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作为连锁方式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本质特点,却在各国的实践中都显示了其他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它促进了新的流通体系格局的形成,即传统市场渠道和纵横联合的市场渠道的并存,密切了生产与消费环节的衔接与沟通,提高了零售商业的地位,促进了商业现代化进程,并使商业企业得以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
三、共同的发展趋势
目前,欧美国家及日本的连锁商业均呈现出以下趋势。
1.特许连锁的发展超过了正规连锁和自由连锁。
由于特许连锁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点,随着服务性连锁商店的崛起,特许连锁的发展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以日本为例,进入八十年代后,其特许连锁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自由连锁。从1985年至1988年,日本特许连锁营业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7%,几乎是其自由连锁年平均增长率7.5%的两倍。特许连锁店的数量也从85年的26653家增至88年的27557家。同样,欧美等国的特许连锁也在八十年代进入成长期。在1984-1985年间,英国的特许连锁店从9千多家发展至2万多家,就业人员从5万人增至15万人。1987年,英国特许连锁营业额更高达31亿英镑,比81年增长3.6倍。法国1971年仅有特许连锁店7500家,1982年达到2.2万家,特许连锁店的销售额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6-7%,占合伙制商业销售额的近50%。
2.行业领域多样化、活动范围国际化。
八十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连锁商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就是行业范围不断拓宽并向国际化连锁发展。目前,欧美及日本的连锁方式都已不再局限于零售业、速食业,更渗透到各式各样、花样辈出的服务业中。不仅如此,一些实力雄厚的连锁公司还日益超脱地区和国度的限制,向国际性连锁集团发展。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十家零售公司和西方著名的大型食品公司都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连锁店,形成了巨大的跨国连锁系统。如美国的西尔斯公司、麦当劳联号公司,德国的阿尔弟公司、日本的吉野家D&C股份公司等。
(二)
当然,由于欧美国家和日本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习惯、地理特点以及政府政策等多方面的差异,亦形成了欧美连锁商业和日本连锁商业的不同特点。
一、产生的直接原因不同
美国是连锁商业的发源地。美国的连锁商业是适应生产与消费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更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走向集中与垄断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美国连锁商业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以正规连锁为主要形式,并形成了一些垄断性商业组织;而这些连锁组织的形成又反过来促使了集中的加剧。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进行的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零售业集中程度的提高正是由于零售业中的不少行业,如饮食业、食品业、百货业等大力发展连锁商店所致。目前,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垄断连锁集团有:西尔斯百货店连锁集团、沃马特百货连锁集团、麦当劳特许连锁集团、肯德鸡特许连锁集团等。
日本最早引入连锁方式时,是作为地区性零售商的共同进货机关来加以应用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小零售商联合起来,对抗百货店大资本的垄断排挤,并获得规模效益,达到与大资本抗衡和争夺市场的目的。六十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更以自由连锁为提高零售组织水平,实现零售组织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手段,对之加以大力引导、鼓励、扶助和发展,使自由连锁成为日本连锁商业的核心方式。当然,在多年的发展中,自由连锁早已不仅是中小商人联合起来同大资本对抗的一种组织形式,也被大资本用作兼并中小企业的战略手段。
二、分类标准不同
目前较为通行的对连锁商店具体形式的划分是根据连锁店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结合程度将其划分为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其中只有正规连锁是单一所有,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连锁形式;而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的所有权均分散在不同所有者手中,只是特许连锁中总部对各加盟店的约束较强,加盟店自主性极小,而自由连锁中各加盟店有较大的自由经营权。
但是,追根溯源,在作为连锁商店发源地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连锁商店”一般仅指单一所有的“公司连锁”。根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出版部出版的《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来看,连锁商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权与管理集中的零售机构所组成。”“通常是大规模的零售商”。英国考核连锁商店的标准也有四条,其一便规定企业必须是单一所有的,即该系统所有企业必须归一个公司或一个联合组织所有,或归单一个人所有。另外三条是: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商店要相同;要有十个以上成员店。
可见,所谓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概念,实际上是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连锁商业在日本的迅猛发展,由日本学者依据其复杂的流通体系,在实践中归纳而成的。
三、发展重心不同
零售商业对生产和消费有很大的依附性。它的结构受生产结构的制约,受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影响。因此,由于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传统商业规模结构和消费习惯上的差异,使其连锁商业的发展侧重于不同的具体形式。
欧美国家的生产企业是大、中、小型同时并存,随着竞争的加剧,还呈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同时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对日用品较习惯于大批量一次性购买。而日本由于存在着大量中小生产者,商业规模结构中中小商店比重极大(1976年,日本20人以下的小商店占商店总数的98.4%),而且日本消费者也较习惯于零星购买。
以上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连锁业是以正规连锁为主要形式,而日本则是以中小企业的自由连锁为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真正促使这一差异最终形成的,恐怕还在于欧美国家与日本政府不同的中小企业观以及相应政策的颁行。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也是政府发挥中小企业作用最为成功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日本资本主义起步略晚及发展的不彻底性,加之政府对大企业的大力支持,所以日本在战前就存在着少数先进大企业与大量落后中小企业同时并存的“二重结构”。战后,日本为了实现经济腾飞,在重视大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素质,缩小其与大企业的差距,消除“二重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的现代化。基于上述因素,形成了日本政府如下的中小企业观:1.为了防止高度垄断造成竞争机制的削弱,把中小企业作为“自由竞争的推动者”加以利用;2.为了增强大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广泛推行“系列化生产体制”,把中小企业作为“大企业的协作者”加以发展;3.为了缩小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把中小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撑者”加以重视;4.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秩序的正常循环,防止“危机”和“高涨”时的大幅度波动,把中小企业作为“景气变动的调节者”加以发展;5.为了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安定,把中小企业作为“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者”加以发展。
以上中小企业观落实到商业上,就表现为日本政府对自由连锁的大力扶持。六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先后颁行了《振兴中小企业的基本法》(1963)、《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1963)、《大店法》、《零售商业振兴法》,一方面对自由连锁的发展给以税收、利率、设备更新、营业场所选择等多方面的扶持,同时对实力雄厚的大商店从开业条件、营业时间等方面加以限制,并对正规连锁采取不支持,不推广的态度。其结果,自然使得日本的自由连锁以蓬勃之势迅速发展起来。
相比之下,英美等国的中小企业观与日本有所不同。英国是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晚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的国家。纵观十八世纪后半期至本世纪六十年代长达二百年里英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产日益高度集中、垄断的历史,也是广大中小企业长期被兼并、排斥、驱逐和衰退的历史。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才真正意识到发展中小企业的重要性。美国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先于英国,晚于日本,是在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之后才意识到发展中小企业的必要性。二战后,日本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开始在组织、立法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使其在发展生产、加快流通、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但是,总的说来,就商业而言,正规连锁仍是欧美国家主要的垄断零售商业组织形式。
四、发展进程不同。
日本连锁商业的发展源于欧美、晚于欧美。但是,由于“后发性利益”,却使其发展进程显得更为流畅。比如美国连锁商店与超级市场(本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美国)产生年代不同,并经历了一个自由竞争到结合的过程。但是,六十年代初日本的正规连锁店在引入美国连锁经营技术和方法的同时,便将超级市场和廉价商店(五十年代出现于美国)的做法加以混合,发展成商店规模大型化、经营商品综合化、价格低廉的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独特经营形态的大型综合超级市场连锁店,成为日本正规连锁的雏形。当时,有人把这种连锁店称为:是适应大量消费、大量销售、大量流通的新手段,是促进日本零售商业和流通机构现代化、合理化的流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