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技术深入发展及经济社会飞跃进步的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日趋复杂,很大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施工需要面临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也因此发生一定的改变。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多种问题的存在,对整个工程建设安全及工程使用效率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同问题给予思考与研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探索,从而有效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切实解决,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施工单位需要及时结合工程建设要求与标准,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及合理性的施工管理制度,以安全为前提确保工程质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解决好建筑工程施工各环节中的问题,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并推动城市得到稳健、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问题;对策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建筑工程生产单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采用施工技术,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1)施工难度比较大。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而言,由于实际施工空间狭小,再加上施工过程比较繁琐,施工标准要求很高,限制了施工技术的具体实施,增加了实际施工的难度。一旦出现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就会影响到整体工程施工的难度,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具有严重性的特点。对在房屋建筑正式投入使用以后,一旦地基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基一旦不稳定,就会损坏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引发突发事件。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地基工程,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和问题。(3)具有潜在性的特点。在进行隐蔽工程施工处理过程中,呈现出潜在性的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以后,质量检测难度很大,无法真正发现隐蔽工程潜在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4)具有多发性的特点。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经常出现问题,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一旦没有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就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建筑工程整体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2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1筋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电渣压力焊在竖向钢筋施工中存在不合格现象是钢筋施工常见技术问题之一。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剪力墙暗柱钢筋通常应同框架柱进行有效连接,在这一施工环节中,如果需要对三级钢进行处理,通常使用的连接技术为自动电渣压力焊,这是由于较高的热熔点存在于三级钢中,如果实际施工中,施工现场没有充足的电流强度和电压,那么该焊接工艺的功能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此时很容易导致不良的焊接热融合现象,最终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处理措施:如果将 HRB400 级钢筋作为竖向钢筋,那么钢筋应拥有不小于 18 mm 的直径,在对直螺纹连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其强度等级应同钢筋强度等级保持一致,如果钢筋拥有小于18 mm 的直径,那么应对绑扎搭接连接技术进行应用,但是必须保证反弯点在暗柱中的位置同搭接区段不在同一点。
2.2混凝土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混凝土裂缝问题。问题形成原因:在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完成现浇板浇筑施工以后,必须在及时的覆盖养护以及反复搓毛处理的基础上混凝土进行初凝,才能够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如果没有高效落实以上措施,水分在混凝土内部将产生迁移的现象,从而促使毛细孔张力的产生,最终形成开裂的现象。处理措施:如果构件拥有小于 1 000 mm 的厚度,那么在控制塑性收缩开裂时是非常便利的,在实际施工中,只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工艺流程就可以避免开裂现象的产生。在实际控制中,必须首先找平处理浇筑完成的现浇板,其初凝前,应进行反复搓毛,次数为三次,在这一过程中应对木抹子进行应用,将毛细通道进行切断处理,同时将塑料薄膜立即覆盖在其表面,充足的保湿养护工作可以对塑性收缩开裂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混凝土构件应用不小于 1 000 mm 的三维尺寸,必须在实际施工中,要想加大对裂缝产生的预防力度,应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编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大截面框架柱水平裂缝问题。问题形成原因:大截面框架柱水平裂缝的产生机理为,第一,工程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框架柱拥有大于 1 m 的截面尺寸,较高的水化热存在于内部,造成了悬殊的内外温差,此时在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开裂现象的产生;第二,在浇筑框架柱混凝土后,脱模处理如果在拥有高于 25 ℃的模板内外温差情况下进行,那么混凝土表面会在温度陡降的情况下产生开裂问题。处理措施:第一,在冬季施工中,如果框架柱拥有高于 1 m 的截面尺寸,那么模板应以厚木胶合板为主,其应当拥有不小于15 mm 的厚度,要想促进模板保温性能的提升,应促使降温的速率以及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得到有效降低,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开裂的现象进行预防;第二,控温脱模技术应在浇筑混凝土以后进行,当15 ℃ 的温度差产生于施工环境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时才可以进行脱模施工。
2.3模板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1)梁板开裂问题。问题形成原因:通常,2.5 kN/m2为设计模板支撑体系时的主要施工负荷值,在梁板浇筑施工中不可以产生高于这一数值的荷级值。然而,在实际施工中,部分工程进度过快,在一层施工中通常只需要 7 d 施工时间,但是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后的 1 d ~ 2 d里并没有形成较高的强度,其无法有效承担任何荷载,因此必须将模板、钢筋和钢管等堆放在现浇板上,在对钢管进行堆放的过程中,最低 10 根钢管为一捆,每捆的钢管长度都必须在 6 m 左右,只有这样才可以形成 3.84 kN/m2的等效均布荷载,如果施工荷载在模板支撑体系中比实际施工中的荷载低,那么将造成梁板变形值超限,最终引发开裂的现象。处理措施:第一,允许施工荷载在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中必须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该体系的强度以及刚度能够同重载作用要求相符;第二,严禁交叉重叠的现象产生于现浇板内电器布管中。如果同现浇板厚度相比,布管重叠高度偏大,且这一数值高达 2/3,那么收缩应力将在管道处形成集中的现象,最终导致开裂的产生。
2)模板安装问题。问题形成原因:第一,上口胀模现象产生于剪力墙混凝土中,那么严密性无法在下层混凝土和上层模板下口之间形成,最终就将造成漏浆的问题;第二,水平施工缝处的剪力墙模板在施工中没有进行有效的密封处理,就将造成严重的漏浆问题。处理措施:第一,方木次楞悬臂在剪力墙模板上口的长度必须得到有效控制,通常这一长度应不大于 200 mm,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剪力墙上口胀模进行预防;第二,将 10 mm ×10 mm 木条粘贴在距离剪力墙模板上口以下的 100 mm 位置,在脱模以后,应保证凹槽在这一位置产生,安装上层剪力墙模板前,应将 30 泡沫棒挤入凹槽内,在支托拉螺栓时,需要对下层剪力墙模板进行充分的应用,将螺栓锁紧以后才能够促使水平密封带形成,这样一来,剪力墙水平施工缝漏浆问题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3)现浇板平整度问题。问题形成原因:部分工程施工中,产生了25 mm 以上的现浇板标高偏差,这一偏差超出了相关规定,通常应进行返工处理,因为这一现象的产生将导致承载力以及刚度在现浇板中受到严重影响,但是偏差过小又会导致混凝土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容易导致地面找平层厚度的增加。处理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前,应对楼面 + 500 mm 控制线进行抄测,这一施工应在剪力墙钢筋和框架柱上进行,并实施拉线找平处理。如果拥有较大的单片现浇板面积,那么应对冲筋法进行应用,即对十字型钢筋进行焊制,其应当拥有同现浇板一样的厚度,同时确保牢固的点焊被应用于现浇板钢筋中,从而促使厚度基准点在现浇板中得到有效控制,在粗找平的过程中应对刮尺进行应用,而精细找平中应使用木抹子反复搓毛。
结束语
每个建筑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施工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又有效的进行,这样才能让建筑企业建筑出来的每一项工程都是一项荣誉一项丰碑,才能让建筑工程带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包蕾.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创新[J].建材与装饰,2015(42):34~36.
[2]杨再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局限性与系统化控制途径[J].住宅与房地产,2013(27):15~16.
[3]陈珊莉,谈琼.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1(23):77~78.
论文作者:高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现象论文; 这一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