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 338000
摘要:目的 讨论并分析在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重才波薄膜性敷料(爱立敷)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PICC置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湿热敷方法,观察组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24h行薄膜性敷料,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总结,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薄膜性敷料能够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机械性静脉炎;薄膜性敷料;预防
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机械性静脉炎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类并发症[1],选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预防,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所遭受的痛苦,还能降低其经济负担;该环节也是临床研究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部分,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薄膜性敷料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PICC置管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为(51.5±3.9)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全部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取我院经验丰富的职业护师进行具体操作;对照组:本组患者在置管术后24h确认其穿刺点无渗血情况后,避开穿刺点在穿刺部位大约3~12cm处对其行局部湿热敷,平均每天3次,每次时间在30min左右,连续7天;观察组:本组患者在置管术后24h采用薄膜性敷料(爱立敷)沿穿刺静脉炎走向平行覆盖在穿刺点上方3~12cm处[2],时间次数与对照组患者一致;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血管及局部皮肤的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诊断标准
以中华护理学会制定的关于静脉治疗诊断标准为基础:我们将其分为具体的5个级别:(1)IV级:患者输液部位有明显的疼痛感并伴发水肿或发红,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cm;(2)III级,患者输液部位有疼痛感并伴发水肿或发红,有条索状物形成;(3)II级,患者输液部位有疼痛感并伴发水肿或发红;(4)I级,患者输液部位发红,部分患者会有疼痛感但程度比较轻;(5)0级,患者无任何明显临床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资料的整合,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参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
3.讨论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爱立敷总共由3层组成,首先在皮肤接触层涂有丙烯酸黏合剂的多孔聚氨酯薄膜,中间为亲水性聚氨酯泡沫垫,最上层为粉红色聚氨酯薄膜;皮肤接触层和上表面的薄膜将聚氨酯泡沫垫完全封闭在中间,客观的来说为血管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愈合环境,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剪切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终达到预防静脉炎的作用。从临床上来看,爱立敷不仅临床效果好而且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过于频繁的对敷料进行更换[3],而且也不会对肢体的体位有过多的限制,患者的舒适度相比于其他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各个级别的静脉炎发生率都要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更为显著(P<0.05),也证实了该方法的临床价值,基于此,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中采用薄膜性敷料(爱立敷)不仅能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操作难度而且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尤从香,谢桂珍,张丽华.预防护理干预降低PICC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03):170-172.
[2]丁蔚,乔美珍,杨浩义,等.肿瘤患者化疗中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0(18):2324-2325.
[3]韩斌如,赵全娣.PICC穿刺后应用增强型透明贴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1,42(07):661-662.
论文作者:刘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炎论文; 敷料论文; 薄膜论文; 机械论文; 两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