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篷车队”开进村就业扶贫铸忠诚论文

“大篷车队”开进村 就业扶贫铸忠诚

文◎田伯韬 张朝晖

去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人社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机整合“就业政策、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三大资源,结合推进“放管服”改革,开通以就业扶贫“大篷车队”为载体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广泛开展“三联三送”活动,切实拉动精准脱贫提速增效,打响了襄阳就业扶贫“新品牌”。

围绕平台核录开通劳动力信息“共享车”

为进一步掌握贫困劳动力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需求信息,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的总体要求,襄阳市人社局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襄阳市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在纵向上实现了信息数据中央、省、市3级共享,在横向上实现了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扶贫部门信息共享,为开展精准就业对接帮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一方面全面开展“拉网式”信息登记,确保贫困劳动力信息“广度”。采用“谁核查、谁负责”的原则,把信息登记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社干部身上。通过走访面谈、电话核实、数据比对的方式协同村委、公安部门对全市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进行了“拉网式”登记,力求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数据全面无遗漏。另一方面通过深化需求调研,增加贫困劳动力信息“深度”。依靠各地基层人社中心、扶贫工作队对辖区内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方面需求开展走访调研,逐村建立了《劳动年龄段内精准就业扶贫对象实名制台账》,确保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数据精准有效。

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的方式,问卷题项的参考杨曦的问卷设计[7],并结合文献和教学专家意见以及该研究的需要进行改进,问卷共分为两部分。通过学生自己的选择,了解学生真正的阅读习惯,从而保证此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Alpha=0.932)。

围绕政策普及开通就业政策“宣传车”

多渠道、全覆盖的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工作意义重大。一是汇编了《襄阳市就业扶贫扶持政策实用手册》。为让就业政策更便于查阅、通俗易懂,襄阳市人社局在就业政策文件分散、篇幅冗长的基础上,统筹整理了中央、省、市有关就业扶持政策,分别在市区统一编辑印制《襄阳市就业扶贫扶持政策实用手册》,各县(市)、襄州区结合自身情况,突出自身特色,自行编辑印制《县(市、区)就业扶贫扶持政策实用手册》。其中,融汇的政策包含就业技能培训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公益性岗位扶持政策、求职补贴扶持政策和云上就业服务指南。二是深入挖掘就业政策宣讲新渠道。充分依托县(区)、乡镇(街道)人社中心、村级劳动保障联络员和驻村工作队多维渠道,将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列入其日常工作要求中,将就业扶贫扶持政策宣传手册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三是广泛开通就业扶贫“大篷车”进村送政策活动。通过顶层设计“大篷车”进村年度计划,挑选业务专家,筹备政策宣传小组,以村委会为宣传平台,开设就业政策宣讲大课堂,分批次集中进村开展就业政策宣讲活动。四是开展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专项行动。以全面开展人社政策落实专项行动为契机,在精准扶贫“大走访,大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就业干部进村入户送政策活动。襄阳市劳动就业局干部职工率先在谷城县赵湾乡方家坪村走访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分组进村,干部到家”方式,将就业政策送到贫困户手中,并逐项讲解。

招聘会开到家门口

围绕基层党建开通就业培训“直达车”

襄阳市人社局创新工作方法,在开展基层党建“大课堂”的基础上,有效结合就业培训,推出“讲习所搭台,培训唱戏”授课新模式,直接面向贫困群体,着力扭转了就业培训扶贫“脱实向虚”的局面,确保就业培训服务切实有效。一是结合农村技能培训工作,开办新时代湖北(襄阳)讲习所。在就业扶贫攻坚过程中,襄阳市人社局将就业培训和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建课堂优势,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创造性地开办新时代湖北(襄阳)讲习所,开设了农村技能培训班,着力打造具有山区特色的培训新模式,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积极通过培训促就业。保康县在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率先推出具有山区特色的集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就业创业培训课程,主要涉及果树种植专业、药材种植专业、茶艺工专业、畜牧养殖专业、育婴师(月嫂)、办公文秘、玉石加工专业和SYB创业培训。二是开展培训服务“三贴近”活动。为进一步突显就业创业培训实效性,襄阳市人社局主动贴近贫困人员,开展建制性培训,将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同时,贴近区域产业发展,采取校企联办的方式,将培训班办到车间、班组。此外,贴近新型城镇化,以企业需求决定培训导向,大力开展“订单式”“对接式”和“储备式”培训。近年来,宜城市已将“地头”培训班开办到南营办事处王家湾村、安垴村等13个村,并紧紧围绕当地水晶产业,将培训办到金利豪、恒泰水晶、永超水晶、晶鑫水晶等水晶车间,共计培训技术工人约500人。三是创建“互联网+精准扶贫+惠农便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利用“互联网+物流”售卖本地特产,全力打造淘宝村、互联网小镇,提升农村创业新水平。同时,将创业扶持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免费服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精准扶持,增强贫困人口创业决心。

围绕精准送岗开通就业岗位“救助车”

为进一步解决贫困地区就业信息闭塞、吸纳就业能力弱的问题,襄阳市人社局广开门路,多措并举,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输出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兜底无法外出务工贫困群体就近就业,实现了线上线下就业信息互通,家里家外就业岗位全覆盖的良好局面。一是引企进村开办乡村招聘会。在广泛开展“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上,摸清用工企业需求,通过搭建企业和贫困地区用工求职平台,集中安排乡村招聘会,吸引企业进村招聘,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与企业对接输出。二是深入推进“云上就业”进村入户工程,让农村劳动力及时获取用工信息。襄阳市劳动就业局在巩固“云上就业”平台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云上就业”平台的覆盖面,以贫困地区和偏远乡村为重点,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充分利用“云上就业”平台多渠道发布功能,以就业信息四级同发、就业一点通、公共就业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载体,让农村劳动力及时获取用工信息,为劳动者及时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和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截至目前,襄阳市“云上就业”就业服务平台已全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部分村(社区),下一步即将实现乡村、社区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攻坚工作,充分用活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积极在农村地区开发公益性岗位。截至目前,已经在贫困点托底安置贫困人员821人,成功帮助农村地区部分精准扶贫户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其中,谷城县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556个,全部用于安置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就业,此举措有效解决了556名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他们个人脱贫,家庭解困。

水生产力最初指农业灌溉中的水分利用效率,即单方水的有效产出,近年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国际水管理研究所(IWMI)、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基因资源研究所(IPGRI)等著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水生产力研究计划。其中,IWMI提出的水生产力概念为单位(体积或价值)水资源所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或价值。这种水生产力概念范畴较窄,主要用于衡量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足以反映整个社会的水资源利用能力与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人社局

标签:;  ;  ;  

“大篷车队”开进村就业扶贫铸忠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