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张亚倩

(无锡太湖学院 商学院,江苏 无锡)

摘 要: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学科,课程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论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旅游管理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课程建设

一 引言

高校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高校内部结构的调整,都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对技术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2015年文件指出,“引导一批普通院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1]。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高校转型做出指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指引下,高校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客观需求[2]

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核心就是课程建设的改革,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的改革方略。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少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不合理,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不符合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探讨,以期提高旅游管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培养目标缺乏应用型和创新型特色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既要不同于学术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学术型人才,同时也要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比学术型人才更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型;应用型人才比技能型人才更加突出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3]。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没有经过专业的调研和修改,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区别不大,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不突出、特色不够鲜明。

课程培养目标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者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了对学生应用型能力的要求,没有在培养目标中提出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标准和要求。

鼓励使用Bb平台进行移动学习、努力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网络课程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反对使用Bb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的教师可能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敷衍了事,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调查显示,只有5.4%的教师明确反对学生使用Bb平台进行移动学习;40.1%的教师提倡学生使用Bb平台进行移动学习,说明多数教师对此持乐观态度,能够认识到网络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并且投入到Bb平台建设中,使学生真正受益。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不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学业的考评,学生主要负责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学校的主管部门、实习基地、用人单位等教学参与对象缺失在教学评价中[4]。旅游管理专业的多数课程评价考核方式较单一,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期末考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考试课,主要是纸质试卷,教师命题,成绩占比较高,超过50%。另一种期末考核方式是考查课,很多教师布置的都是小论文,学生一般会大段抄袭网上的文章来完成作业。这种以笔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再现,而忽视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评价,制约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保守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注重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建立起知识课程系统、能力课程系统以及素质课程系统有机融合的三维课程体系。学生在掌握了旅游管理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后,还能够培养专业技能,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素质人才[5]。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还需要注重加强建设应用型教材,为了体现出其应用型,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地方旅游企业,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才参与到旅游专业教材的编写中,才能保证教材符合企业的需求,提高教材的应用型。旅游业发展迅速,行业变化较快,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时效性。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需要根据旅游业对应用型知识的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及时反映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四)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主体单一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课程的比例较高,而实践方面的课程比例较低,不能够满足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并没有放弃以学术教育为主导的课程教学环境,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大,重视理论逻辑知识,轻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材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知识结构与社会现象脱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缺少对相关旅游企业的实践调查,不能够及时将行业最新的新知识、研究新成果添加到课程教学中。旅游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使用的传统旅游管理学科教材,教材中的课程知识较陈旧,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也缺乏相应的合作,不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尚未认识到优质应用型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五)实践教学条件欠缺,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

课程培养目标直接决定和影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最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旅游业内的专家学者对市场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社会发展、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需要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学科基础,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到应用型本科“应用型、地方型、创新型”的特征,将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学科、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基础,又熟练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另外,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也可以邀请其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本校学生、地方旅游企业人才多方参与编制,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

此外,技术效率变动指数(TEC)可被进一步分解为环境效率变动指数(EC)(反映环境质量效率的改善情况)和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PTEC)(反映管理水平及制度创新的情况),即技术进步指数(TC)也可被进一步分解为动态进步指数(DPC)(反映动态要素的跨期生产影响效应)和纯技术进步指数(TPC)(反映投入要素的质量进步情况),即

(六)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教学能力

视频方面,两台相机均可拍摄4K视频,E-M1 II可以拍摄UHD(30p)和Cinema(24p)两种4K模式。而G9更为优秀,对于4K UHD最高可达50/60帧每秒,在同级别同价位相机中都是十分突出的特性。

三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改革的措施

(一)重新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实践教学条件还有待改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没有建立规范的、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培养评价标准,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还是蛮高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校内实践教学的条件薄弱,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数量较少,缺乏中餐、西餐、旅行社、前厅等实训室,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校外的实习基地目前不是很多,且不少实习基地也只是向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缺乏一些法律制度的保障,合作的方式不够深入,导致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开放性、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上没有认识到及时转变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上依然使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手段保守且单一,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善于使用一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案例讨论”、“项目式”、“启发式”等,忽视了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求学期间主要接受到的是传统本科院校教学观念的影响,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不是很熟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资深教师拘泥于固有的教学方法,不愿意积极尝试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距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年龄层次上分布不是很均匀,大多数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缺乏不少高职称有经验的学科能人。应用型高校需要的教师需要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者专业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数量很多,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旅游企业工作的经验,实践能力较薄弱,“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较低。学校教学经费不宽裕、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学校教师能够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影响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教师成为教学引导者。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设计多种教学情境,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教学法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在思考中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平台以及师生互动的APP,如学习通、微助教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学习沟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的学术贡献有3点:第一,研究视角上,专门论证了签证政策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从而为签证政策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研究内容上,对过境免签政策进行梳理并进行有效性论证,分析过境免签政策的动态效应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第三,研究方法上,首次将更为前沿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引入旅游政策的论证中,有助于推进旅游管理与旅游经济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概述过境免签政策并确定研究对象;第三部分进行研究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

(四)构建多元化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另一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考核。在学校内考核的方式除了考试和考查外,还需要注意过程考核、课题考核以及实践考核,推进笔试、口试、团队合作调查报告、情景模拟等多元化、多方案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考核还要实现多主体、多内容、多证书的评价方式,多主体体现在评价的主体不能够只有教师,还包括学校、旅游企业、用人单位等多方面专家;多内容,体现在考核的重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等;多证书,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不仅要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还需要获得导游证等相关职业证书。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保障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仅有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还必须建立专业评价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生、督导、旅游专业教师组成,由该评价委员会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考核,旨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6]

(五)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深入产学研合作

良好的实践条件必须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在学校职能部门的带领下一起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方法,保障实践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建立起稳固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要科学规划、合理分配资金和资源,及时更新和维修落后设备,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的设备正常使用。校内实训基地也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完善,旅游专业要和旅游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建设综合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实训教学和技术研发、技术培养的功能。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综合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积极与旅游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给学生提供多种岗位的实习实训机会,给旅游专业教师提供挂职培训的机会,促进校企协同发展。

(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必须从两个方面改革。一方面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开拓双师型教师的引进渠道。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引进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时,不能局限于学历、职称、论文数量等,还必须看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背景。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可以到旅游企业引进优秀的员工到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指导,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是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依托产学研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培训,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高水平、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4-5个品种设一个对照,同一排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8行区,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试验周边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区。测产时收获全部果穗,风干脱粒后称籽粒重量,测含水量,折成14%水分计产,产量比较时以参试品种与两个相邻对照的平均值比较,计算增(减)产百分率。

四 结语

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会。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抓住发展的契机,立足应用型课程培养的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在优秀的师资队伍带领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成. 陕西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2] 柳友荣.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

[3] 张蕾,田海洋.近年来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池州学院学报,2015,29(02):131-134.

[4] 屈海群.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8(11):95-99.

[5] 张高明,郑颖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探讨——以河套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34-235.

[6] 许韵聪,冯波,李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林区教学,2017(08):107-110.

本文引用格式: 张亚倩.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36):113-11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6.041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苏南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研究中心(2018ZDJD-B008)。

作者简介: 张亚倩,无锡太湖学院 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产业融合。

标签:;  ;  ;  ;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