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燕[1]2003年在《塔里木盆地巴楚组东河砂岩段储层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沉积学、沉积岩石学、沉积成岩作用与储层地质学、储层评价技术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以塔里木盆地巴楚组东河砂岩段海相碎屑岩储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17口典型井的单井地层沉积相分析和成岩作用分析,结合地震资料,对东河砂岩段地层和沉积体系进行了详细划分,研究了东河砂岩段分布区的典型沉积相类型、沉积模式及其平面展布特征;系统分析了东河砂岩段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事件、成岩期次及其四史配置关系,指出了储层成岩与孔隙演化的关系;深入研究了东河砂岩段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分布、孔隙结构等特征,着重讨论研究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运用“权重”评价法结合地层沉积相、成岩演化和储层特征研究的结果,选取了五个对储层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参数对储层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和预测,指出了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段储层有利储集体的分布状况。
郭思[2]2011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东地区东河砂岩储层预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数据,建立地层格架,并分析沉积相类型,利用地震反演方法和地震属性提取技术,描述东河砂岩的厚度及展布。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完成了本次研究的主体究工作。对研究区有利区带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内唯一自营井于奇1井在井深5605.0~5621.0m钻遇泥盆系上统东河塘组,视厚度仅16.0m,本组除顶部厚2.0m的泥岩外,其内只发育一层砂体,连续厚14.0m。由于缺少草湖地区井资料的对比及详细的岩心观察,因此于奇1井层序的划分归属及储集层物性特征评价必须结合区域对比研究。2、目的层系东河砂岩沉积层序厚度较小,难以在地震剖面上准确进行体系域的划分与标定,需通过地震反演及地震属性提取等地球物理方法预测东河砂岩储层展布规律及沉积相特征。3、对小干湖2号构造以东河砂岩为钻探目的层的YQ8井钻探结果进行详细研究。若该井在目的层系取得突破,需对小干湖构造(YQ8)进行特殊处理,利用各种地震属性技术,描述东河砂岩厚度、展布及储层特征。
李宇平[3]2005年在《轮南低凸起—哈得逊周缘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文中提出轮南低凸起及哈得逊周缘下石炭统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已经发现了中国第一个海相砂岩亿吨级油田。为了明确东河砂岩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砂体发育条件和展布特征,指出该区下步地层岩性亿吨级大油田的勘探方向、有利区带和目标,须针对东河砂岩开展沉积体系、砂体分布与变化地质模型以及储集体预测与圈闭发现、落实一系列攻关,这也是“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克拉通区大中型气田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论文以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质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轮南低凸起及周缘下石炭统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域的构成特征和配置模式,明确了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机制,建立东河砂岩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地质模型。对可能发育地层岩性圈闭的区域进行了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然后根据建立的地质模型,用地震正、反演技术,古地貌研究技术和地震多属性分析等地层岩性圈闭系列研究技术,将建立的地质模型落实为具体的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目标。 塔里木盆地在石炭系巴楚组沉积期间存在叁期东河砂岩尖灭线,第一期尖灭线出现在东河砂岩段与下泥岩段接触的地区如塔中地区及满西地区,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勘探对象。第二期尖灭线出现在东河砂岩段与角砾岩段接触的地区如轮南东斜坡和哈拉哈塘地区,已发现轮南59地层油气藏,新发现轮南37地层岩性圈闭,是下步勘探的重要目标。第叁期尖灭线出现在东河砂岩段与中泥岩段接触的地区如哈得逊地区,已发现哈得4大型地层油藏,新发现羊屋5、羊屋6大型地层岩性圈闭,可作为下步大油气田勘探的主攻目标。
万维[4]2008年在《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石炭系巴楚组层序地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以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石炭系巴楚组碎屑岩为目的层,通过构造地质背景分析,塔里木板块内部近南北向的隆坳格局形成于中奥陶世末的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而后发生于晚泥盆世的海西早期运动使塔北(沙雅)隆起抬升、变形、遭受规模空前的剥蚀,并在原来近南北向构造格局的基础上迭加了近东西向的构造影响,形成了近东西向的阿克库勒凸起,对塔河地区古生界碎屑岩的分布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综合岩芯观察、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塔河地区古生界碎屑岩在纵向上经历了志留系有障壁滨海—泥盆系无障壁滨海—石炭系海陆交互~有障壁滨海的演化。志留系发育有障壁滨海,下志留统除海侵时期为浅海陆棚沉积外,在纵向上迭置发育潮坪沉积。泥盆系发育无障壁滨海,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为海滩沉积。下石炭统向上发育了入海的辫状河叁角洲—泻湖—盐湖—咸化泻湖沉积。以P.R.Vail等人的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技术为指导,综合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地震地层及前人研究成果,在识别出沉积体系类型基础上,识别出了造山角度不整合、隆升不整合及侵蚀不整合等层序界面。将塔河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石炭系巴楚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2个二级层序、5个叁级层序,叁级层序的底界均为Ⅰ型层序。SQ1相当于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中段,SQ2相当于柯坪塔格组上段,SQ3相当于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上段,SQ4相当于泥盆系东河塘组,SQ5相当于石炭系巴楚组。并分析了层序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总结了塔河地区古生界碎屑岩层序体系域及沉积模式。综合分析层序地层、沉积、储集特征及油气研究成果认为,纵向上塔河地区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主要有4套:即志留系SQ1-LST(柯坪塔格组下段)潮坪砂岩;志留系SQ2-LST(柯坪塔格组上段)潮坪砂岩;泥盆系SQ4-LST(东河塘组)海滩砂岩;石炭系SQ5-LST(巴楚组砂砾岩段)辫状河叁角洲砂岩。相对最好的储集层段是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沥青砂岩段)潮坪砂岩储层,其次为泥盆系东河塘组海滩砂岩,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潮坪砂岩储层和石炭系巴楚组砂砾岩段辫状河叁角洲砂岩储层较差。
李迪[5]2017年在《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油田晚喜马拉雅期油气藏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里木盆地的麦盖提斜坡作为巴什托普油田所在的二级构造单元,一直是塔西南地区构造演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晚喜马拉雅期的构造运动不仅强烈影响了麦盖提斜坡的构造格局,且对区域的断层活动、地层沉积以及油气藏的分布与调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西北段的巴什托普油气藏储层沉积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油气理化性质、成藏期次、荧光薄片特征、油气来源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和论证,运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温、精细构造恢复等技术手段,结合前人的模拟结果,对巴什托普油气藏进行了精细解剖,总结出巴什托普油气藏动态调整的控制因素以及机制。研究发现储层连通性的破坏与晚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应力挤压以及上覆地层的快速沉降密切相关,时间发生在西域组沉积后,是油气藏动态调整的直接原因;油气的物性分布规律指示了油气自西向东的长距离运移,且烃类成熟度沿运移方向逐渐降低;研究区的油气主要存在两期充注,分别在晚海西期和晚喜马拉雅期,通过地球化学和区域烃源岩成熟度分析,推断早期油气可能来源于喀什凹陷-麦盖提斜坡西段,晚期油气可能主要来源于麦盖提斜坡东段;晚喜马拉雅期为圈闭调整最显着的时期,这一时期构造活动引起的地层翘倾持续至今,构造应力场的变化间接导致储层物性和流体力场的改变,使油气持续动态迁移,形成动态调整型油气藏。
徐智, 黄波, 郑军锋[6]2010年在《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储层研究》文中指出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地层是塔北地区石炭系一个非常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利用薄片鉴定、地化特征、成岩序列和储层孔隙发育程度等资料,分析了储层岩石学、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为浪控滨岸和混积滨岸沉积物,储集岩性为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以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组合为主。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储层的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董正阁[7]2017年在《先巴扎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沉积相及储集特征研究》文中认为塔里木盆地地质特征较为复杂,构造演化漫长,众多的一级构造单元里尤以巴楚隆起较为特殊,其内蕴藏的资源较为丰富,构造演化受到不同时期的影响而演化出特殊的鼻状特征。本文根据研究生时期所掌握的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巴楚西段先巴扎上古生界圈闭落实于目标评价》这一课题项目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了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先巴扎地区层位上的上石炭统巴楚组的沉积相特征和层序地层学和储层的特征分析。通过沉积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加以研究区的钻井、测井等背景资料,深入研究了该层位的岩石学特征,并以镜下观察岩石学薄片的方式对该层位所发育的标准灰岩段、泥岩段、生物碎屑灰岩段和下部泥岩与碎屑岩互层段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鉴定以及对岩石内部结构、微构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各种类型沉积相标志,分析了沉积相类型。又通过该层位单井和连井的沉积特征,进行精确的小层位沉积相对比。通过所学沉积相课程,根据沉积环境不同划分了四个相带、分别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和台地潮坪相。又进一步根据层位岩性的微变化,划分了潮上、潮间、滩间海、台内滩、舄湖等多个亚相。本文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根据层序界面的识别方法确立了在先巴扎地区共有叁种层序变化面,为不整合面、最大海泛面和沉积环境的转换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变化,分析了单井下沉积体系域的变化,以及多个连井的对比,精确对比了小层序层位。在巴楚组早期,海侵体系域在先巴扎东部发育了一套含砾的砂岩,随着海平面上升,逐渐沉积了一套高位体系域的泥岩。紧接着向上沉积了一套开阔台地的生物碎屑灰岩,此时属于海侵体系域。中泥岩段则是潮上环境沉积的蒸发台地相所产生的具有含膏质的灰泥岩。为了更好的分析先巴扎地区的石炭系的油气储性,本文对巴楚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主要从岩石特征、孔隙特征和岩石的成岩作用叁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的巴楚组生物碎屑灰岩层位储性很好,大部分泥岩段储性较差,不利于油气生成,但是有利的盖层。
赵学钦, 马青, 孙仕勇, 黄时祯, 刘永福[8]2015年在《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层序地层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在精细的岩性岩相分析和井-震标定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通过井间及区域连井对比,对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C1b)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四级准层序发育模式图。研究认为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为石炭系下统叁级层序(SQC1)中的一个四级准层序组(SQC1-1),包括了SQCd和SQCj两个准层序。SQCd准层序对应的岩性地层为东河砂岩段地层,属于在SB1不整合面上发育起来的海侵沉积层序,为海侵体系域的滨岸带海滩沉积;SQCj准层序对应的岩性地层为角砾岩段地层,是高位体系域的冲积扇-扇叁角洲沉积产物,底界SB2层序界面为体系域转化界面而不是不整合面,其顶界面为一个海泛面。
谭秀成, 昌燕, 王振宇, 马青[9]2007年在《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演化》文中指出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沉积演化的剖析,试图为巴楚组有利储集砂体和储盖组合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根据穿时普遍性原理认为巴楚组的东河砂岩段和下泥岩段为全盆地范围内穿时的岩石地层单元,生屑灰岩段可视为良好的时间-岩性标志层。以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指出塔里木盆地包含了克拉通边缘拗陷和克拉通内拗陷两个原型盆地,大地构造运动造成的西低东高的古地形以及自西向东的渐进式海侵,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巴楚组的沉积格局和沉积发育史。结合沉积相的精细解释,将巴楚组划分为四个沉积演化阶段:初期为初始海侵沉积阶段,早期是碎屑滨岸—陆棚发育阶段,中期主要为浅海碎屑陆棚发育阶段,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阶段为特色。
杨永恒[10]2010年在《塔北隆起南斜坡上泥盆统—石炭系沉积层序发育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文中指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大型迭合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导致构造古地理的变迁和多个不整合面的发育与复合,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大型地层超覆-退覆带和岩相变化带,控制着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和改造。上泥盆统和石炭系是塔北隆起南斜坡的主要勘探目的层位之一,随着勘探的深入,构造圈闭逐渐减少,勘探难度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对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等作全面精细的研究,解决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薄弱、地层对比复杂、沉积体系认识不一等制约油气勘探的问题。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井-震结合进行层序界面的追踪和对比,建立了塔北隆起南斜坡上泥盆统-石炭系地区性的等时地层格架,解决了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建立了目的层段东河塘-巴楚组的两种层序地层模式,为砂体预测提供了基础。研究区上泥盆统-石炭系可划分为4个叁级层序和7个体系域。东河塘组和巴楚组属于不同的叁级层序,是先后沉积的关系。巴楚组由3个岩性段构成,但不同地区地层组成差异较大,在层序格架内和塔中隆起能够进行对比。研究区晚泥盆世-石炭纪发育几期不整合,存在多个物源区,古地貌背景复杂,以往对于沉积体系有多种看法。本论文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主要发育滨岸、潮坪-泻湖、叁角洲、扇叁角洲和碳酸岩台地5种沉积体系。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纵向演化规律,并建立了东河塘组和巴楚组的沉积模式。利用地震反射分析和地层残余厚度分析等方法确定东河塘组和巴楚组的物源来自英买力等4个低凸起,沉积期古地貌可以划分为高隆区、平台区、斜坡区、坳陷区和低隆起区5个地貌单元。晚泥盆世-石炭纪海平面变化受控于全球海平面波动,经历了3个完整的升降旋回。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和纵向演化受物源、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这叁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了层序格架内的生储盖组合特点和典型油气藏的圈闭特点,结合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和古地貌恢复结果,提出了东河塘组和巴楚组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草南地区、塞克构造和哈12井区。
参考文献:
[1]. 塔里木盆地巴楚组东河砂岩段储层特征研究[D]. 郝海燕.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2]. 新疆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于奇东地区东河砂岩储层预测[D]. 郭思.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3]. 轮南低凸起—哈得逊周缘下石炭统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D]. 李宇平. 西南石油大学. 2005
[4].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石炭系巴楚组层序地层研究[D]. 万维. 成都理工大学. 2008
[5]. 塔里木盆地巴什托普油田晚喜马拉雅期油气藏动态调整机制研究[D]. 李迪. 贵州大学. 2017
[6].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储层研究[J]. 徐智, 黄波, 郑军锋.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
[7]. 先巴扎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沉积相及储集特征研究[D]. 董正阁. 成都理工大学. 2017
[8]. 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东河砂岩段-角砾岩段层序地层特征[J]. 赵学钦, 马青, 孙仕勇, 黄时祯, 刘永福.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5
[9]. 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演化[J]. 谭秀成, 昌燕, 王振宇, 马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10]. 塔北隆起南斜坡上泥盆统—石炭系沉积层序发育演化与有利区带预测[D]. 杨永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