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评价论文,动力论文,企业技术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技术创新不仅成为企业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 国经济振兴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是行为主 体在一定动力的推进下展开的。
所谓技术创新动力,是指促使创新主体产生创新欲望和要求,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 因素和条件。作为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与强化的力量源泉,技术创新动力的强弱程度直接 关系着创新速度的快慢和创新规模的大小。因此,科学、有效地评价和测度企业技术创 新动力,对于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技术创新的动 力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技术创新动力的一元论和多元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技术推动模式在西方技术创 新理论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创新理论的奠基者熊彼特(J.A.Chumpeter)是该模式 的倡导者。而到了1966年,美国著名的创新经济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施穆克勒(
J.Schmookler)则在发表的论著中提出了市场需求拉动模式。80年代,弗里曼(
C.Freeman)、莫厄里(D.Mowery)和罗森堡(N.Rosenberg)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大多数 情况下,成功的技术创新取决于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的有效结合。于是,他们提出了技 术创新的“双重推动模式”。在此之后,许多学者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技术推动和需 求拉动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政府行为、企业家的创新偏好等,在启动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是他们又纷纷提出三元论、四元论、五元论等技术 创新动力的多元论。
2.技术创新动力的其他理论。1979年,日本学者斋腾优教授在《技术转移论》一书中 提出了N-R关系模式。他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因在于社会需求(Need)和社会资源(
Resources)的矛盾或“瓶颈”。1984年,英国经济学家多斯(G.Dosi)在《技术进步与工 业转变》一文中提出了技术规范—技术轨道模式。还有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前苏联和中国 的技术创新历史,概括出技术创新动力的行政计划推进模式。
除了以上几种较著名的模式外,西方的一些学者也从另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希克斯( Hicks J.R.)认为,技术创新是生产要素稀缺引起的,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以 便提高利润。而罗森堡则认为,诱导技术创新的因素有三种:技术发展不平衡、生产环 节的不确定性和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这三种较典型的诱导因素是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 颈和障碍。这种障碍形成了一种压力,诱导人们围绕这些障碍进行创新。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近十几年来刚刚起步,因此在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分散 ,按照研究的内容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研究集中于对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的分析上,这些学者注重从心理学和组织行 为学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的动力问题。较为成功的有:浙江大学项保华博士提出的技术 创新动力的分析模式,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万君康教授及其研究生王开明提出的技术创 新的期望理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许小东提出的技术创新期望—风险动力论等。
第二类研究注重对技术创新的动力进行综合研究。在这类研究中,又进一步包含了两 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其中的一部分学者倾向于将技术创新的动力分为企业内部动力与企 业外部动力,其代表人物有浙江大学的张钢、西北大学的安立仁和张建申、西安交通大 学的李垣、大连理工大学的王海山等人。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从其他的角度出发,对企业 技术创新的动力进行综合研究。如浙江大学的学者厉怒江从创新主体的角度,提出技术 创新主体动力论;四川大学的谢薇提出技术创新动力的E-E模式,即技术创新动力的企 业家(Enterpriser)-环境(Environment)模式。
进行第三类研究的学者认为,激励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来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因此,他们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及其作用形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如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将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分为两个层次、四大因素。其中,两 个层次包括国家的宏观激励和企业内部的激励;四大因素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与结 构、政府政策和企业制度。这些激励方式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系统 。中山大学的张永谦、郭强等学者也指出了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推动和刺 激作用。他们认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激励形式 有两种,即市场激励和社会激励。
(三)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只是侧重于进行技术创新动力因素的确定、形成原 因的分析以及对各种动力因素的归纳总结,但是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技术创新动力 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定性分析多,定量测度少。现有的、为数 不多的技术创新动力的表达式,只能够定性地说明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有哪些,并 不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测度。
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文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技术创新动 力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为弥补此项研究的欠缺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明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的基 本原则。本文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创新动力的相关理论为 依据,根据指标间的逻辑联系构建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能够科学地反映一个企业技术 创新动力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准确地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大小。
2.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应符合要素优化组合的要求, 即:(1)目标一致;(2)指标独立,边界清晰;(3)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4)指 标全面、完整;(5)指标精简,避免繁杂。
3.导向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导向性,即通过评价不仅能评出一个企业所具有的 创新动力的强弱,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找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尚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从而为政府和企业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4.客观性和可行性原则。在制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应注意其客观性,力求评价指标 能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同时指标体系对于建立数学模型、采集数据、评价 考核、综合分析等都是可行的,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可比性原则。为使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需要做到:(1)评价标准一致,通过科学的 方法使各评价对象在同一指标上具有可比性。(2)尽可能选用“敏感”指标,以区分评 价对象之间的差异。(3)尽可能覆盖不同类型的企业,使之能相互比较。
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反映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指标形式各异,有的易于 量化,有的则难于量化,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注重定量指标,也要重视 定性指标。只有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得到全面、科学的评价结果。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中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国外学者的多元论和国内学者的第二类 研究为基础和依据,并在广泛征求企业界与学术界专家的意见后构建的。该指标体系共 分为四个层次: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这个一级总指标下,设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外部 动力和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动力这两项二级分指标,并通过进一步的分解、辨析,找出影 响二级指标评价的三级和四级分指标,从而构成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结构如图一所示。
附图
(三)各层评价指标的设立依据和内容
1.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动力分指标。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存在于企业的外部,它通过诱 导、唤起、驱动或转化机制来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本文在外部动力这个二级分指标下,设立了市场需求拉引力、市场竞争压力、科学技 术推动力和政府支持力这四项三级分指标。
(1)市场需求拉引力分指标。在研究市场需求的时候,企业一般会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 :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
IBM Watson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高级副总裁的麦高地说过,不考虑适合当前需要的开 发,好比一个人不呼吸;不作未来的市场需求的研究,好比一个人不吃饭。不呼吸,几 分钟就会死去;不吃饭,两三个星期也会丧命。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现实需求与潜在 需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本文在市场需求拉引力这个三级分指标下, 设立了现有产品的需求状况和新产品的需求状况这两个四级分指标。
(2)市场竞争压力分指标。对现代企业而言,无论它现有的经营规模如何庞大,无论其 现有的技术基础有多好,也无论其以技术为支撑的竞争优势有多明显,都不能保证其现 有竞争地位的一劳永逸,都会存在被其他企业超越的可能性。
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以竞争的压力为动力,靠创新生存、靠创新 发展。而有关研究发现,当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的特性不同时,将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动 力的大小不同。
据此,为有效测度市场竞争压力,本文在其下设立了两项四级分指标,即市场竞争的 强度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科学技术推动力分指标。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常常会导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涌现,这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 提供了新的技术资源和应用的可能性。可以说,企业技术创新既是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 ,又是科技进步的具体实现过程。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信息的传播和科技成果的市 场化水平。
故此,为了全面地评价和测度科学技术推动力这项三级分指标,本文在其下又设立了 科技成果供给状况、科技信息传播状况和技术市场状况这三个四级分指标。
(4)政府支持力分指标。政府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按其作用大致可以划分为动力型政 策、引导型政策和保护型政策三种类型。
动力型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激发企业产生技术创新的愿望和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条件。 引导型政策着眼于使企业明确国家倡导的产业发展、技术发展领域和鼓励办法。保护型 政策则是为扶持企业减轻竞争压力而由政府采取的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动力型政策对 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作用最为直接、最为有效。
因此,本文对政府的支持这项三级分指标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政府的动力型政策。在政 府的支持力这项三级分指标下,本文建立了政府对创新的资助、创新的税收优惠、创新 的贷款优惠、政府对企业家创新的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五项四级分指标。
2.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动力分指标。技术创新内部动力是由企业内部产生的推动创新活 动开展的力量,它是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本文在内部动力这项二级分指标下,设计了企业利益驱动力、企业家精神影响力、企 业文化感染力、企业激励机制催化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保障力等五项三级分指标。
(1)企业利益驱动力分指标。从技术创新的起源看,无论是技术推动、需求拉动、还是 企业家创新精神促动,创新主体总是为一定的利益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在当代社会 ,虽然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合乎社会的要求,企业也广泛地注重社会效益,但这一切 又总是为企业进一步获取经济利益打基础的。
因此,本文中的企业利益驱动主要是指经济利益驱动。在企业利益中,通过满足社会 需求而获得高额利润和竞争优势,是诱发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也是需求得以牵动企业 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
所以,本文在企业利益驱动力的三级指标下,设立了创新的利润驱动和创新的竞争优 势驱动这两项四级分指标。
(2)企业家精神影响力分指标。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家精 神体现了企业家不甘现状、追求技术创新、敢于否定自我、勇于超越自我以推动企业不 断发展的精神特征。因而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家精神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人们通过大量的观测和研究,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的基本内容: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奉献精神。据此,本文对企业家精神影响力这项分 指标的评价也主要从这三个四级分指标入手。
(3)企业文化感染力分指标。技术创新是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 技术创新的精神基础,它是企业创新价值观的凝结。企业一旦树立起追求创新的企业文 化并获得认同后,就会激发起员工自觉的创新热情和行动,从而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氛 围和整体合力。
衡量企业文化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通常从表现文化差异的四维度展开讨论。据 此,本文在企业文化这项三级分指标下设立了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和集 体主义、男性度和女性度等四级分指标。
(4)企业激励机制催化力分指标。激励机制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主导部分,对于促 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人的创新行为动机和需要主要分为两 类:一类是享乐型动机和物质财富需求;另一类是非享乐型动机和精神上的满足。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者认为非享乐型动机和需要与享乐型动机和需要均同等重要。所 以,本文对企业激励机制催化力这项分指标的考察,也按照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这两个 方面来进行。
(5)企业创新能力保障力分指标。企业的创新能力代表着创新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所 具有的实力,预示着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它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于一个 企业来说,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那么创新要求就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没有任何的现 实性。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到很多因素,本文从创新的资源投入、机构设置、创新效果 等方面考虑,设置了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入、创新机构设置、企业的信息能力 、企业创新倾向和新产品销售份额等七项分指标来对其进行测度。
三、结语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在中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评价方法 ,均尚在探索之中。本文建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 果基础上,通过深层次的分指标剖析和广泛的实际调查得到的,因此,它既具有系统性 和科学性,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就可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状况进行科学 的定量测度与评价(篇幅所限,定量评价另文论述)。因此,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动力的量化测算和实证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