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梓潼宫站是成都地铁6号线的中间站,梓潼宫站位于校园路与晨风路交叉路口附近,沿校园路布置。站位周边多为空地及待开发用地。受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的限制,在方案设计中综合考虑进行方案比选,本文重点介绍了初步设计的方案比选过程。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方案;站位;方案比选
前言
6号线一、二期工程,线路北起于望丛祠站,南至观东路站,整体呈南北走向。线路全长约46.8km,全线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38座。梓潼宫为6号线的中间站,车站站位受周边环境及管线影响,综合进行建筑方案比选。
1、工程概况
1.1 站址环境
梓潼宫站位于校园路与晨风路交叉路口附近,沿校园路布置。站位周边多为空地及待开发用地,车站的北侧为郫县四中、空地;南侧为成都三友药业有限公司、第一印象售楼处及施工棚、空地。除郫县四中外,其余均未实现规划。
1.2车站周边规划
车站周边规划主要为居住用地、医疗用地、中小学用地、体育场馆用地,少量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绿地。
图1.1-1 梓橦宫站周边规划用地图
1.3道路交通及管线
校园路规划道路红线宽30m,双向4车道,交叉路口的西侧已经实现规划,东侧未实现规划,现状为空地;晨风路规划道路红线宽30m,路口处为35m,双向4车道,交叉路口的西南侧已经实现规划,东北侧未实现规划,目前为8.5m宽小路。现状交通流量小。
现状地下管线主要有:沿校园路路北侧有一条横截面为2.5mx3.0m 的110kv电力隧道,该电力隧道在校园路与晨风路交叉路口西侧横跨校园路,转向南沿晨风路西敷设。该电力隧道埋深约4.78 ~ 8.46m。
2、车站方案介绍
2.1设计思路
通过对车站周边环境及规划条件等设计边界条件分析,梓橦宫站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1)车站站位、出入口设置有利于客流吸引、集散。
2)车站设置需考虑避让110KV电力隧道(2.5x3.0m,底板埋深约4.78 ~ 8.46m)。
3)充分利用车站西端双停车线上方空间进行物业开发。
2.2方案分析与比选
根据车站范围内现状等条件,本工程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案。
2.2.1方案一
站位于校园路与晨风路交叉路口西侧,避开110kv电力隧道(2.5mx3.0m,埋深4.78 ~ 8.46m),沿校园路布置。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双停车线上方考虑物业开发,有效站台宽度12.0m,车站总长608.3m。车站设5个出入口,A出入口为预留出入口,B出入口设在校园路南侧,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C1、C2出入口、D出入口设在校园路北侧空地内,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车站设3组风亭,1号风亭组、4号风亭组设在校园路北侧空地内,5号风亭组设在校园路南侧空地内,冷却塔临近4号风亭组设置。物业开发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均为预留。
图2.1.3-1 方案一总平面图
方案优点:
●车站主体避开110kv电力隧道(2.5mx3.0m,埋深4.78 ~ 8.46m),减小车站埋深,工程可实施性强。
●工程规模小,投资省且实施风险小。
方案缺点:
●车站出入口均设在校园路与晨风路交叉路口的西侧与北侧,无法兼顾交叉路口东南侧的客流,客流吸引稍差。
●校园路北侧附属需下穿电力隧道,C、D出入口舒适度差。
2.2.2方案二
车站跨路口设置,为避让电力隧道(2.5mx3.0m,埋深4.78 ~ 8.46m),车站采用端头厅方案,车站中部36m范围站厅层断开,站台层连通;出入口设置在四个象限,A出入口、B出入口设在校园路南侧,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C出入口、D出入口设在校园路北侧空地内,位于规划道路红线外,停车线上方物业开发。车站为地下两层12.0m岛式站台车站,车站长639.5m;标准段宽度21.1m。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设置3组风亭。物业开发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均为预留。
图2.1.3-2 方案二总平面图
方案优点:
●车站设置跨路口,四个象限均有出入口,客流吸引较好。
●双停车线上方预留物业开发条件。
方案缺点:
●车站为端头厅方案,使用功能较差。
●车站埋深大,工程规模较大,投资高
●D出入口设在校园路北侧空地内,侵入道路红线内,占用人行道。
综合车站建筑布局,施工方法及难度等方面考虑,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3、推荐方案平面布置
3.1 站厅层
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由公共区、公共区东侧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公共区西侧设备及管理用房区、西端设备及管理用房区、物业开发五部分组成。
公共区划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由进、出闸机和固定栅栏分隔。付费区位于中间,通过四组楼、扶梯和1台电梯与站台层联系,无障碍电梯设置在中部付费区内。非付费区位于付费区周围,在非付费区内设有足够的乘客集散空间,布置有自动售票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设有4个通道通向地面出入口。
设备及管理用房区位于公共区两端,车站的主要设备及管理用房布置在公共区小里程端,主要设有车站控制室、站长室、弱电综合监控室、公安值班室、公安通信设备室、民用通信设备室、AFC票务管理室、AFC设备室、信号设备室等管理及设备房间,设置一直接出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以满足消防疏散要求。车站公共区大里程端设有通风空调电控室等少量设备用房。车站西端布置有活塞风道。车站小里程端活塞风道和设备用房之间的空间进行物业开发,车站公共区通过通道与物业开发区域相连。在物业开发区域两头分别预留物业设备用房。
图2.3.2-1 站台层平面布置图
3.3附属建筑及预留条件
车站共设置5个出入口,D出入口设置在主体西北侧,宽度6.5m,设置一部楼梯,两部自动扶梯;C1、C2出入口设置在主体东北侧,宽度为5m,分别设置一部楼梯,两部自动扶梯;B出入口设置在主体西南侧,宽度为6.5m,设置一部楼梯,两部自动扶梯,一部无障碍电梯;B、C1、C2出入口为战时出入口,D出入口战时临时封堵。
车站设3组风亭,均为低风亭。1号风亭组、4号风亭组设在校园路北侧空地内,下穿电力隧道。5号风亭组设在校园路南侧空地内,冷却塔设在4号风亭组附近。
车站设置3个疏散出入口,其中1号疏散口设置在4号风亭组附近,2号疏散出入口与C2出入口合建,3号疏散口设置在车站小里程端。
站厅层预留物业开发,预留4个出入口,2组风亭。
4 结语
以上是对成都地铁6号线梓潼宫站方案优化设计的总结,本站充分结合周边环境与管线等复杂因素,因地制宜的对车站站位及功能进行优化。希望对此类管线影响大的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论文作者:李少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出入口论文; 车站论文; 方案论文; 梓潼论文; 空地论文; 站位论文; 在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