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在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路嘉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护理系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训练在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校需要进行护理操作教学的两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一班62人,为对照组,二班为64人,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老师演练操作,同时播放相关视频——学生课堂操作练习——课后自习2次操作练习。研究组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插入心理训练的方法,在老师演练操作前进行5阶段心理训练,在学生课堂操作练习中给予鼓励、赞扬等积极心理暗示,在课后自习、考试等中学生自行心理放松。学习结束后,两组均进行考试和心理测试,评估成绩和心理测试结果。结果:两组考试成绩相比,研究组(93.31±9.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5.68±10.31)分(P<0.05);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对照组在焦虑、紧张的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而自信、平静的评分则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心理训练可提高学生的操作成绩,并促进学生的积极心理。

【关键词】心理训练;护理教学;操作;成绩;心理测试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33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近年来提出的整体护理模式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护理模式。在整体模式的要求下,护理人才的培养也随着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还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对护理人员的人生有着促进意义,对护理工作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护理教学中,心理训练贯穿其中,在护理操作教学中尤其需要。从历年来的考试、实习,甚至独立工作中可以看出,护理操作如果有着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是考试还是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都有着很好的成绩。本校通过心理训练,提高了学生护理操作能力,现简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需要进行护理操作教学的两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一班62人,为对照组,男性1例,女性61人,年龄(17.21±2.04)岁,上学期平均成绩(89.37±12.34)分,二班为64人,为研究组,男性2例,女性62人,年龄(17.01±2.14)岁,上学期平均成绩(88.27±13.24)分。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学期成绩无差异性(P>0.05)。两组教学老师均为同一人,操作演示时间一致。

1.2 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即在教学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然后进行护理操作教学。护理操作教学时,老师先进行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演练,并播放相关视频。演练结束后,由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老师通过巡查,发现学生有做错的地方进行纠正。操作结束后即下课,并嘱咐学生在上自习课时进行自我练习2次。

1.2.2研究组教学方法 研究组教学方法,首先进行相关操作内容的理论知识教学。在护理操作教学前进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前将班上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8个学生一组。心理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放松身心,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放松练习,如果排除杂念,还可以将分组的学生按组进行进行暖身活动如叠罗汉、许愿、信任圈、解开千千结,通过这些训练达到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阶段,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如打塔、天生我才等活动,使学生能学习欣赏自我,自我肯定自己的价值。第三个阶段通过冥想、我的墨迹等活动,达到改造自己,增强自信。第四阶段,通过优点轰炸、我是一个独特的人等活动达到优化自我的目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通过团队的集思广益等活动,达到克服困难的作用。

系统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教学,教学方法同对照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稳定操作者情绪方面的内容,例如穿刺时,心要静,眼要专一,手要稳等。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老师要多给予鼓励的语言或暗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激励他们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生进行练习和考试之前,让学生进行放松训练,主要通过深呼吸、冥想等进行。

1.3 评估指标

(1)考试成绩:两组均进行相同的考试内容,以100分满分制进行评估。(2)对护理操作考试时的心理状态描述测试表,其中涉及紧张、焦虑、自信、平静等四项,分值越高表示所对应的情绪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 13.0,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两组对比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考试成绩 两组考试成绩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心理状态

两组心理状态测试结果表明,对照组在焦虑、紧张的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而自信、平静的评分则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成绩及心理状态评分

3.讨论

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整个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1]。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操作成绩是显著提高的。另外,在心理状态的调查中发现,进行心理训练的学生,无论是考试还是自己练习的过程中,都有着沉着冷静的思考。而这一点,正是今后护理岗位最需要的心理状态[2]。而心理训练可以让学生逐步拥有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有学者认为,进行心理训练后,师生的关系更健康,教师不仅权威,而且还有很高的亲和力[3]。因此,在进行心理训练过程中,老师起着极大的引导作用,既要进行严谨的教学操作,还需要把持课堂的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潜能。在批评的过程中要适度。要本着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4]。

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是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是推广整体护理模式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护理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手术保护人们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5]。心理训练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更新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性指导教学。相信通过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心理训练为给护理教学做出更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宇红,颜娟.心理训练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2):45-47.

[2]李艳玲,刘大川,马锦萍,等.系统心理训练对护理岗位能力的影响[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2):189-190.

[3]范瑞英.心理训练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7):609-610.

参考文献

[4]冯霞.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1):81-83.

[5]陈晶.浅议高职护理教育中对学生心理护理能力的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9):146-146.

论文作者:路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心理训练在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路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