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物联网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
郭德仁
(青岛电子学校 山东青岛 266024)
摘 要: 校企双育人主体联合校本教材是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职业素养,最终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合作共赢。本文先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与教材特点,又深入阐述了校本教材开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 物联网;现代学徒制;校本教材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个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为企业培养合格技术人才。
1.2.7 ELISA检测肺组织TNF-α水平 取保存的肺组织用冰冷的生理盐水漂洗,滤纸拭干、称取20 μg置于小烧杯中快速剪碎组织块。用PBS稀释置匀浆管中,充分研磨使组织匀浆化,4℃,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水平,按标准曲线计算各个标本所测得浓度。
现代学徒制是将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育人方式。职业学校与企业作为双育人主体,深度合作,通过学校的教师、企业的师傅联合教学,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进行培养。与以往的企业冠名班、订单培养班的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注重技能的传承、岗位的素养,由企业与学校根据产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规范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制定考核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2]。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2019年6月,山东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中职物联网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笔者以青岛电子学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取决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起决定作用[3]。因此,企业要大力参与,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学校开发物联网校本教材的第一步是对物联网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物联网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然后与企业专家一起,分类剖析职业岗位群,确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再进一步细化。一般细化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和素质方面。
课程标准是校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起引领作用,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学目标、教材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学校和企业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人才标准、职业岗位能力和中职生的特点来制定。
目前针对垃圾分类投放方案的相关研究,大多强调垃圾分类的效益,而对实际分类效果的考虑不足。陈肖静等[2]运用其改良的层次分析法,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寻找最优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案。沈晓峰等[3]通过调查公众对现行垃圾分类方案的态度,得出适合于宁波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陈海滨等[4]运用物元模型,对昆明市居民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进行了评价与优化。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本教材的开发设计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的主体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学校育人变为校企联合育人,校本教材的开发也转变为校企联合开发,且企业在教材开发中起关键作用。为了保证校企双方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开发出行之有效的教材,校企需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校企联合运行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利益。开发校本教材的方法与过程如下。
(一)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岗位(群)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教材从来源上看,大致有国家教材、企业教材和校本教材三种。其中,国家教材为各大出版社组织中、高职教师、专家编写,面向全国中职学校学生,发行量大,基础性强、针对性差、区域特色不明显。企业教材一般为企业技术人员开发,面向入职的新员工,注重实用性,偏技能,轻理论,没有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阅读性较差,在中职使用面较小。校本教材是集国家教材与企业教材的长处,由学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的教材,兼顾技能与理论,遵循中职学生的学情与认识规律,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更加符合企业对毕业生技术的需求。
另外,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也是教育行业的新兴专业,相关教材配套不完善,中职物联网专业的教材更是奇缺。这给中职物联网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校企联合开发一套完善、可行的中职物联网教材是当务之急。
(二)制定课程标准
积极创造条件,放开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的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越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绍兴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同时,还要完善规划和支持引导,吸引越商企业参与绍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建设。针对涉及垄断型企业的新项目,市政府要鼓励越商企业以资本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x)通过加权集结算子将子组Ey(y=1,2,…,10)群决策矩阵y=1,2,…,10)转化为组E群决策矩阵D=(dij)m×n(i1,2,...,10,j=1,2,3,4,y=1,2,…,10)。
(三)依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任务或教学项目
深入了解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按照课程标准,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将本课程涉及的工作任务和典型项目提炼、分离、整理、总结、归纳,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按照中职学生的特点、认识规律重构,形成完善的学习项目,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学生所学即企业所需,企业所用即企业所学,使教学真正与企业岗位技能接轨。
(四)序化、细化教学项目
在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炼为教学项目后,学校需要先按照知识的先后次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对教学项目进行梳理、排序,整理出完成教学项目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再细化制定出项目分任务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最后,按照项目分任务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这是校本教材编写的核心部分,也是主体部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任务应该包括任务要求、任务分析、任务工具清单、知识准备、工作页等。教师可采用项目法、任务驱动等教学。
(五)制定评价方案
在学生完成分任务或教学项目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价。评价时,教师可以借鉴企业对员工和项目的评价机制,从完成质量、完成时间、材料消耗、操作规范、是否遵循5S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将企业实际生产标准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同时,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成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是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完美接轨,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职业素养,最终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其开发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与企业两大育人主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是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Z].(2014-08-25).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9/174583.html.
[2]蔡伟.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1.
[3]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指南[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8.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交替循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