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洒泪 万众同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街论文,万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2月24日。北京西郊。
从五棵松到八宝山2500米的路程,洒满动天撼地的悲痛之情。
大路两旁,站满了哭泣的人群。从白发老人,到稚气儿童,十多万各族群众在凄冷的寒风中伫立,深情送别亲人邓小平。
一直晴朗的天空,忽然变得阴沉。向来喧闹的长街,寂静得仿佛能听到人们心中涌动的悲伤。
凌晨4时,环卫女工张彦芳和她的小组开始一遍遍地清扫这段马路。她们边哭边扫,边扫边哭,仔细得如同擦拭玻璃,生怕遗落一点尘埃。
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人们从北京的四面八方,从祖国的天南海北,默默汇集到这里。胸前的一朵朵白花,在料峭的晨风中不停地颤动。心中的一缕缕哀思,在天地间绵绵不绝。许多人不知道小平同志起灵的日子,怕赶不上送行,几天来多次到这里等候。一位82岁的老八路,昨天已在这里守候过半天,今晨7时他又站在了五棵松路口。“我今天一定要送送小平同志。”他一边抹泪一边说:“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都功比天高。”
9时34分,披着黑纱的灵车,在警车护卫下缓缓驶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西门,等候多时的送行人群中,响起一阵阵悲泣之声……
身穿白衣的医护人员,泪流满面;戎装整齐的战士,致以庄严的军礼;带领全家8口人早早等在医院门口的葛老人,怀抱几个月的孙子追灵车跑出好远。他说:“要让孩子们送送邓爷爷,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一天。”
孩子骑上大人肩头,大人登上就近高处,有的人搬出板凳,有的人站到三轮车上,为的是看看灵车,最后再看看敬爱的小平同志。
“我知道,在今日中国,这三个字所包含的意蕴;我知道,在人民心中,这三个字所显示的内容……”长诗《邓小平》的诗句,在此时此刻得到最好的印证。
两分钟后,灵车到达五棵松路口。“再道一声:小平您好”,八个大字迎着灵车飘拂而来。来自北大、北工大、民族大学的师生,手捧小平遗像,站在横幅下敬送他们日夜想念的伟人。1984年,北大生物系师生在国庆游行队伍里,打出了他们自制的横幅“小平您好”,亲切的问候表达了各族人民朴素的感情。今天,他们再向小平同志道一声您好,更多了崇敬和凝重。
灵车行至玉泉路,人群中一位中年妇女追随着渐渐离去的灵车一路小跑,她使劲地擦着眼泪,却仍然泪眼模糊。已故数学家陈景润的妻子由昆此时泣不成声。早在70年代,小平就亲自过问陈景润的生活,小平对陈景润和家人的爱护和关怀,在由昆心里留下了太多的感激:“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小平关怀的又岂止一个陈景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小平同志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让多少科技、教育工作者欢欣鼓舞。
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研究员马基茂和他所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200多位研究人员,一早就来到玉泉路口。小平同志曾经在1984年和1988年两次亲自视察这项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项目。亲身体会到小平同志一片苦心的马基茂说,我们没有辜负小平的期望,已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作出成果,以告慰小平同志的在天之灵。
国防大学教授张南征的眼睛已经哭红了,他哽咽着对记者说,小平同志是我们广大知识分子的知心人和良师益友,他最理解、信任、关心知识分子。今天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思想却时刻激励我们,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上海新民晚报编辑张攻非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为小平送行。他噙着泪水说:“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连我们上海人都感到吃惊。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今天的上海,就没有上海人的今天。”
70多年革命生涯波澜壮阔,改革开放路线造福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光照千秋……小平同志的功绩像一座丰碑矗立在亿万人民心中。9时40分,灵车缓缓驶近永定路口,只见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双手捧着小平同志遗像,不由自主地双膝下跪,旁边还有他4岁的女儿。小女孩双手抱着一个精制的小花圈,上面披着“邓爷爷我想您,孙女思思鞠躬”的挽联。
一位湖北广水来京做生意的青年说,没有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家乡不可能富起来,我也不可能来京做生意致富。当小平同志灵车经过,后面的人因看不清而拥挤时,这位个体户把拎着的行李一放,说:“站在我的行李上吧,大伙好好看看。”
永定路口,70岁的国防大学教授胡庆云站在自己的三轮车上,端着相机颤巍巍地拍摄眼前悲壮的情景。“拍些照片,挂在家里,天天看着,也算是我这个老军人、老共产党员的一份忆念。”老人说着,眼里噙着泪花。
戎马一生的小平同志,全心全意为国为民,16岁他离家至今,再没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家乡的父老乡亲,总在惦念着他们引以为荣的儿子。来自小平家乡的谢明孝、任庆英夫妇,抱着两岁的孙女久久站立街头,“让我们替家乡人民送他一程吧!”
八宝山革命公墓门口南侧。天津武清县农民方子青哽咽着说,他昨天和妻子乘汽车转火车,赶了120多公里路到北京,专程来给小平同志送行。“是他让我们吃饱了穿暖了。”“我们乡下农民衷心拥护小平同志制订的政策,没有他我们过不上富裕的日子。”
灵车于9时47分抵达八宝山革命公墓南门。悲痛的人群不断向前涌动。两位70多岁的老太太互相搀扶,含泪低唤:“车怎么开得这么快,慢点,慢点啊……”
送别亲人,劳劳依依。灵车队伍驶过,路边的人流却久久不肯散去。不少人把戴在胸前的白花轻轻摘下,系在路旁的松柏树上,一丛丛常青树,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花圈。
天若有情,大地当哭。再次负载一位伟人最后的行程和万众无尽的哀思,十里长街永远记下这一幕,记下了亿万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深情。
标签:陈景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