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方法:选择门诊外科手术室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归入感染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190 例归入为未感染组,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影响门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因素包括与患者自身因素、切口的清洁度、备皮方法与时间、手术室环境、术安排不合理、器械物品及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因素(P<0.05)。结论:影响门诊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障门诊手术患者安全。
【关键词】门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预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213-03
门诊外科手术室是作为抢救外伤患者及实施外科手术的场所,是门诊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手术伤口愈合,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是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探讨门诊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门诊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手术患者安全,本文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接受门诊手术治疗的1220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门诊外科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1220例,男820例,女400例,年龄18~78岁。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其中发生切口感染30例,年龄18~78岁周岁,其中男17例,女13例;未发生切口感染1190 例年龄18~82周岁,其中男642例,女54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1220例门诊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30例归入感染组,未发切口感染的1190例归入未感染组,收集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门诊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切口感染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部位清洁度、备皮方法与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安排不合理、医疗器械、医疗废物管理不严、医务人员自身因素等。见表。
3.讨论
现阶段的研究认为,手术切口感染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切口细菌数量、机体免疫力水平以及细菌的耐药性。本研究表明,引起门诊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自身因素。本研究发现,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的年龄及健康状况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60岁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增加,可能与患者年老体弱合并慢性基础病、器官退化、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老年患者对手术应激反应耐受能力较差,易造成伤口的感染,愈合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对健康教育依从性差,不按时进行伤口换药或拆线,诱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2)患者手术切口的清洁度。研究发现,Ⅲ类污染、开放的新鲜切口,如术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清创及皮肤消毒,手术切口部位有破损或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源。(3)术前备皮方法与时间。手术前术野的常规备皮方法导致皮肤损伤或毛发遗留在外伤伤口上。有资料显示,手术区域毛发剃除是一个感染危险因素,毛发剃除后易在皮肤上留下刀痕或轻伤,容易引起细菌定植,从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2]。(4)手术室环境因素。手术室不合理的设计,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各种分区标志不明确;有菌手术和无菌手术在做手术时未进行严格区分;对医护人员要求不严格,未执行严格的准人制度,导致术间人员流动大是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门诊手术增多,手术间使用频繁,未按规定进行空气消毒,导致手术室空气清洁度降低,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超标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5)手术安排不合理。个别医生为了方便病人,对外科非急诊手术未进行合理安排,随到随做,无限接台,无菌手术、急诊、感染手术、交叉进行,容易导致交叉感染。(6)医疗器械、物品管理不严。手术室医疗器械使用后不彻底清洗,不严格消毒、灭菌,再次手术使用时造成感染。术中一次性物品,手套包装破损、过期未被发现,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7) 医疗废弃物的污染。手术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对医疗废弃物分类不合理,手术缝合针、手术刀、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医疗锐器未及时放入锐器盒,未进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理,感染性废物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医院感染。(8)医务人员自身因素。个别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化,外科手卫生依从性差,尤其是对一些急诊外伤小手术,手术人员因贪图快不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洗手程序、手术操作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手术操作粗心,造成手术部位污染。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门诊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部位清洁度、手术室环境、医务人员等多种因素有关,实施以下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门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根据医院感染有关规定,完善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设立门诊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在手术室设立护理质控员,定期对手术室的医疗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做到持续改进,保证病人的安全。(2)加强手术病人健康管理。患者全身情况与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加强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有效地术前指导及术后健康宣教。具体做法: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指导患者先积极治疗基础病,如术前血糖高者应先控制血糖打正常水平,血压高者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老年体弱者应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术前有条件者可进行沐浴或清洁手术部位皮肤,避免用剃刀进行手术部位的备皮;术后应告知病人伤口观察及护理要点,如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保持敷料完整不移位等;对特殊病人做好随访工作,督促其按时回医院进行切口换药及拆线,以减少因自身处理不当而诱发切口感染的风险。(3)重视急诊外伤手术管理。急诊外伤患者伤口常常污染较为严重,感染的危险性较大,清洁皮肤应扩大范围,彻底清洗污染创面,可先用0.9%生理盐水大量冲洗,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面,去除残留污物、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最后用生理盐水冲净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干净后用碘伏消毒周围皮肤,去除手术部位部分菌群,及时进行清创缝合手术,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有效地抗感染治疗。(4)正确选择术前备皮方式与时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外科感染预防指南”建议术前30min使用剪刀或脱毛剂去除手术区内毛发,避免使用备皮刀剃毛,急诊手术一般选择在术前半小时备皮,择期手术病人应选择术日备皮,尽可能距手术时间越近越好。(5)合理安排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对外科非急诊手术进行合理安排或预约择期手术,防止手术间过度频繁使用,影响手术室空气的清洁度。在安排接台手术时,先进行无菌手术,后安排感染手术,急诊或临时接台手术生化检查不全的应按感染手术处理;手术人员加强无菌观念,按要求着装,规范消毒术野皮肤,铺巾符合无菌要求;器械操作台、手术无菌区保持清洁干燥,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在无菌区域内正确传递器械和物品,以防污染器械;对污染的器械、纱布等应立即撤离手术,以控制术中污染;术后给病人切口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6)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门诊手术室空气的清洁度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有调查显示,当空气中的浮游菌总数达700~1800cfu/m3时,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若<180cfu/m3,则感染的危险性大为降低[4]。故应严格按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做好手术室的清洁、消毒灭菌与监测工作。首先,门诊手术室每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至少30分钟,每半年监测1次强度。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1次。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次数,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与手术无关人员进入,患有皮肤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手术间[5]。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鞋,戴口罩、帽子,做好手术前的消毒工作;每日或术后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500mg/L优氯净擦拭地面,定期擦拭器械、桌面及物体表面,严防医院感染发生。(7)加强手术室物品器械管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存在着重要的因果关系。加强手术器械和无菌物品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手术器械、无菌物品放在应放置于无菌储物间内,定点放置,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及时补充。接触无菌包前必须洗手,按日期先后顺序使用。无菌物品器械使用前核对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潮湿、灭菌是否合格等,手术器械和物品严格一人一用一灭菌原则,术中凡器械、物品疑有污染应及时更换,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和消毒,手术器械的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手术室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8)重视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手术室医疗废物严格分类,用黄色垃圾袋进行分类封闭包装,做到定点存放,由专人从污物专用通道运送,避免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导致医院感染。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要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被感染的物品及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合格后才可以再次使用[6]。需要送病理检查的组织标本,应立即用10% 甲醛溶液固定后及时送检,防止污染手术室环境。(9)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门诊医生肩负着诊疗和手术双重任务,手术人员术前与各类病人接触较多,双手沾染细菌、病毒等感染源的几率较大,如不进行严格手卫生不仅会污染手术器械、物品及手术部位,还会污染手术室环境。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外科洗手消毒效果直接影响到手术切口特别是无菌切口的愈合[7]。故应加强手术人员手卫生管理,按照外科洗手、消毒要求,制定外科手消毒流程并张贴于刷手间上方,参加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确保手部细菌菌落数≤5cfu/m2。同时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定期对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须进行规范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强化手术室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消毒隔离制度的知晓率和执行力,从而达到人人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并积极主动参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门诊手术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徐绿萍,陈卫平.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54-556.
[2]王菊吾.手术前备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12):741.
[3]华莎,刘维维.神经外科术中核磁共振感染因素分析 及预防控制[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20.
[4]邵立红,梁琳,杜艳霞.手消毒与洗手效果分析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41.
[5]石兰萍,张红,丁小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222.
[6]蔡有香.加强手术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2,6:56.
[7]曽莹,马晓玲.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67.
论文作者:曹译丹,石捷,罗伶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手术室论文; 门诊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