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日本侵略战争的理解--访日本历史学家川口贵一教授_军事历史论文

日本人对日本侵略战争的理解--访日本历史学家川口贵一教授_军事历史论文

关于日本人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认识——日本历史学家江口圭一教授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江口论文,历史学家论文,人对论文,访谈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今年对中日两国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对中国来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对日本来说,是战败50周年。50年前结束的那场战争是日本发动的,日本是加害国,中国是受害国,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但是,日本的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一提起过去的那场战争,突出的总是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事件及美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以致给人这样一种印象:似乎50年前的那场战争不是日本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而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战争,美国是加害国,日本是受害国。日本人的战争加害意识好象特别淡薄,江口先生怎么看?

江口: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了50年,确实仍有不少日本人没有认识到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80年代中期,《朝日新闻》有一个题为“战争”的专栏,从1986年7月到1987年8月共刊登了1025篇有关战争体验的投稿,其中的84%(863 篇)是谈自己在战争中的受害体验的,谈加害体验的来稿仅占10%(104篇), 另外有6 %(58篇)是谈战争所带来的其他方面的体验。这个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日本人对战争的认识水平。

张:在日本,对于政治家来说,“侵略战争”一词更是个忌语,不能在正式的场合说。在历届的日本首相中只有细川护熙在1993年8 月10日的首相就职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说过:“我认为先前的大战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战争”。但立即在日本社会引起轩然大波,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在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迫下,细川在此后不久的国会就职演说中,不得不将“侵略战争”一词改为“侵略行为”和“殖民地统治”,尽管如此,他还是因自己的发言而受到日本右翼团体的枪击。那些对细川的发言进行攻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进行辩护的观点主要有哪些呢?江口先生对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

江口: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第一种是英美同罪史观,认为从世界近代史来看,是欧美列强首先到处侵略、抢占殖民地,日本不过是步其后尘的模仿国而已。要说日本有罪,英美同样有罪。我的看法是,本世纪30年代以前的英、美、法等国与德、意、日的性质一样,都是帝国主义大国,而且先后侵略过中国。但是,30年代以后尤其日中全面战争爆发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美、英已与中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则与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分属于不同阵营的日本无法与美、英相提并论。

第二种是自卫战争史观,认为日本在战争中也许干了坏事,但是不得已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的日本已处于美国、英国、中国、荷兰的包围之中,不得不拿起武器进行战争。我认为这是一种任意割裂历史的诡辩,因为太平洋战争不过是日本自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以来实施对外扩张政策的最终结果。从时间和内容的连续性来看,太平洋战争是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的延长,日中战争是满洲事变的延长,三者之间紧密相连,无法割裂。

第三种是亚洲解放战争史观,认为日本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结果,是使亚洲各民族摆脱了欧洲列强的统治获得了独立。我认为,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历史的事实和战争的过程,就会发现这是个不值一驳的观点。

第四种是殉国史观,即英灵史观,认为在过去的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军人都是具有爱国精神、为国捐躯的英灵,如果承认过去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就等于说这些战死者是侵略者,仅为了战死军人的名誉也不能承认过去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前面介绍的英美同罪史观、自卫战争史观和亚洲解放战争史观,都属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问题,比较简单,很容易指出其错误之处,促使其观点发生变化。但是殉国史观即英灵史观则属于信念和感情的问题,比较复杂,也很难转变。

张:那么,这种殉国史观即英灵史观的思想基础又是什么呢?

江口:与日本人的同质性国家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在《日英辞典》中,与日语的“国”一词相对应的英语词有8—10种, 其中最重要的是land、country、nation、state四个词。这四个词的拼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land指自然的国土,country 指历史形成的共同体——乡土或国,nation指近代形成的作为政治统一体的国家,state 指在上述三者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权力机构。这四个英语词的词义既互相关联又彼此性质不同,而日本人却把这四种性质不同的东西都同质化在“国”这个概念当中。如果说,住在日本这个land里的人们,共同生活在country中,并具有体现为nation的政治一体性,那么,对日本这个land、country、nation产生眷恋的情感,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爱国感情。但是,由于日本人把国家权力机构state也看作“国”, 没有区别它与land、country、nation的不同之处, 所以很容易把自然的爱国感情转化成对国家权力机构的忠诚和献身,同时,也容易使国家权力机构匿其本来的性质而以共同体的面目出现,能够轻而易举地把不服从自己或反抗自己的人视为反对共同体的“非国民”排除在共同体之外。现在的一些日本人不愿意承认日本曾侵略过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种同质性国家意识在作祟。在他们看来,批判日本过去的权力机构state,就是批判日本国,同时也就是对自己的否定, 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事。

张:我的体会是,这种同质性国家意识不仅仅影响了一部分日本人对过去的战争责任的认识,而且还常常表现为对异质的强烈排斥和强烈的自我保护主义及自我中心主义。在日本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与日本做生意的外国商人都有很深的体会。特别是有些日本人觉得自己的民族很纯洁,不理解中国怎么会是那么多民族组成的一个国家,不止一位拿着教授名片的人问我“中国的清朝怎么能让少数民族当皇帝?”我的回答只能是请他们找一本客观讲述中国历史的书认真读读。日本的这种同质性国家意识的产生,是否与日本这个国家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

江口:目前,关于这种同质性国家意识产生的原因,还没有形成十分有说服力的系统的理论解释。不过,至少两千多年来,生活在与亚洲大陆分离的日本列岛这个同一地域内的人,基本上属同一人种,没有大规模的人种混合和民族迁移的经历,这种地理的、历史的、和人种的条件,确实与日本的同质性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

张:除了同质性国家意识之外,我认为下述三点也是影响一些日本人至今不能正确认识战争责任的原因:第一,战争期间,由于日本政府对言论的严格控制和国家神道思想的影响,新闻媒介没有报道战争真相,战争结束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省战争责任,但是为战争进行辩护的势力也很强大,不少人位居政府要职,能够左右老百姓的视听;第二,除了冲绳以外,生活在国内的日本人在战争中只受到了空袭,没有像德国人那样遭遇本土决战,直接体验战争的残酷性;第三,战后不久形成的冷战格局,使日本继续与中国为敌的政策得到了美国的有力庇护,错过了自我反省战争的最好时机,同时,这种冷战格局也限制了中国对日本战争罪犯的追究,以促进日本对战争的反省。江口先生对此有什么看法?

江口:我赞同您的观点,我的看法与您一样。

张:您在1985年出版的《资料·日本战争时期的鸦片政策——以蒙疆政权资料为主》一书,首次系统地披露了日本军队在中国种植和贩卖鸦片的事实,不仅在日本引起了反响,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反响,《光明日报》(1985年8月10日)和《参考消息》(1985年8月11日)都曾对此作过报道,请问您是怎样获得这本书的资料的?

江口:资料的获得很偶然。1982年10月的一天,我在浏览东京神田某书店寄来的旧书目录中,发现了《金井章次氏旧藏·蒙古联合自治政府相关资料》,蒙古联合自治政府是日本于日中战争期间在内蒙建立的傀儡政权,日本史学界一般称其为蒙疆政权。金井章次曾当过蒙疆政权的顾问,所以我断定这是相当有价值的资料,立即以我当时两个月薪水的价格买了下来。这份资料是过去从未公布过的蒙疆政权及日本兴亚院的内部文件,收载了蒙疆政权的鸦片特别会计决算表、鸦片收入和原料罂粟栽培情况一览表、供求计划表、划分罂粟栽培区的讨论方案、鸦片上市对策等内容,详细而具体地表明了蒙疆政权根据当时日本的国策从事鸦片生产与贩卖的事实。类似这样的资料在战争末期大都被销毁了,这份资料能够保存下来也属某种偶然。

张:迄今为止,江口先生已出版了十余种著作,除了《城市小资产阶级运动史研究》一书之外,其余都是关于日中战争史的研究,我读过其中的一部分,感到详细地搜集资料、客观而冷静的科学分析,是江口先生著作的主要特色。但是,在日本也有人不理解江口先生的研究,认为这是在说日本的坏话、是往日本的脸上抹黑。请问是什么动力促使江口先生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坚持从事日中战争史这项艰苦的、又被许多人所误解的研究?

江口:在漫长的日中关系史中,日中战争是最不幸的一段历史,对现在的日中关系仍有深刻的影响。我痛切地感到,不能客观地、细致地阐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际情况,就不会有真正的日中友好。我研究日中战争史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日本需要这样的研究。

在中国,关于近代史的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所以中国的年轻人一般都了解“甲午战争”、“日本对华21条”、“伪满洲国”、“抗日战争”这些中日近代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是在我所接触的日本大学生中,清楚这些历史事件的人很少,说明很多人进大学之前没有学过这些历史常识。上大学后,有少数学生因为碰到了像江口先生一样的教师而补上了这一课,大多数学生仍是一无所知便走上了社会,在社会上强烈的同质性国家意识的影响下,这些人很容易接受为日本的侵略战争进行辩护的观点。这一现实意味着,中日两国的年轻一代在未相遇之前,即已存在着对历史认识的严重分歧。在这种状况下,中日两国能否在21世纪保持真正友好的关系,我对此表示怀疑。

江口:您的话切中要害。尤其是日本的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我衷心地希望这种状况能够有所改变,以使日本的年轻一代能够冷静地审视本国的历史。

江口圭一 简介

1932年生于名古屋市,

1955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

现任爱知大学法学部部长、教授

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史研究,近年着重研究日中15年战争史(1931—1945年)主要著作:

《日本帝国主义史论——满洲事变前后》1975年

《日本史》(高中教科书,合著)1982年

《昭和的历史(4)十五年战争的开幕》1982年

《资料:日中战争期间的鸦片政策——以蒙疆政权资料为主》1985年

《十五年战争小史》1986年

《日中鸦片战争》1988年

《卢沟桥事件》1988年

《日本历史大系(14)两个大战》1989年

《证言·日中鸦片战争》1991年

《1941年12月8日——亚洲太平洋战争是怎么发生的》1991年其他:

①在日本旷日持久的“教科书审判”中,曾作为原告家永三郎的证人就“七三一部队”等问题出庭作证。

②曾赠款5千万日元给南开大学作为研究基金, 以此作为个人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反省与道歉。

张萍简介

1954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77年1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4年4月赴日本爱知大学任客座助教授至今主要著作:

《日本的婚姻与家庭》1984年

《日本的卖淫问题与对策》1992年

《旷夫怨女——大龄未婚问题透视》1992年

《当今中国社会病》(主编、合著)1993年

《中国妇女的现状》(主编、合著)1995年

标签:;  ;  ;  ;  ;  ;  ;  ;  ;  ;  

日本人对日本侵略战争的理解--访日本历史学家川口贵一教授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