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识形成过程的思维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机制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理性认识的形成从表面上看,是人脑各种思维形式协同活动的产物,而人脑思维能够产生理性认识,从广义上来说,主要是思维训练效果的反映。因为人脑总体神经元减去用于驱体功能部位后,尚有巨大的待开发的神经元,而且天赋遗传素质仅提供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大脑对于思维的先天性影响较之后天教育训练要小得多。所以,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增强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所进行教学训练活动对于人脑思维能够产生认识特别重要。既然思维训练对于人的理性认识的产生如此重要,那么,人的理性认识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从深层次探讨这个问题,必须从思维形式,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思维环境在认识辩证发展中由于人的实践而分化出主体和客体,主体反映客体,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限发展中协同一致而产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转化为人的理性认识而体现出来。下面我想深入探讨一下思维形式、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思维环境各自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谈谈我的看法,以便加深对于思维训练在认识形成过程中重要性的理解。
1.思维形式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表现
思维形式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列宁所说:“认识向客体的运动从来只能辩证地进行:为了更准确地前进而后退——为了更好地跃进(认识?)而后退。相合线和相离线:彼此相接触的圆圈。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注:《哲学笔记》第311页。)也就是说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呈现出认识与客体由相合线经过相离线再到相合线的循环往复曲折前进的状态。人类的各种思维形式在主体与客体的相合——相离——相合的辩证运动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表现如下。
形象思维的中介作用。认识向客体的运动,总是由相离线到相合线,再由相合线到相离线,辩证地向前发展。形象思维是如何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实现认识与客体相离线转向相合线呢?大体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形象思维动因是认识主体与客体达到相合线的起点;表象是认识主体与客体达到相合线的中间环节;意象是实现认识主体与客体达到相合线的关键;形象的产生是认识主体与客体达到相合线的具体表现。形象思维能够接照形象思维动因的要求,找到相似形象进一步重新揭露事物的新的本质规律,是因为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不仅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而且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发现事物新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的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注:《列宁全集》第29卷,第378页。)尽管事物是复杂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对立性的一个方面,但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事物的本质存在着暴露的过程,只要人们按照形象思维动因的要求认真思考,让形象思维过程正常的进行下去,始终与社会实践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就可以从不甚深刻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达到对事物体质的更加深刻的掌握,满足形象思维动因的要求,达到认识主体与客体相合线的目标。但是,认识向客体运动,从相离线到相合线,实现认识与客体真正能够统一,一定少不了形象思维的延伸灵感思维的突破作用。灵感思维在实现认识向客体运动的突破作用首先要经过大量的、艰苦而细致的蕴育,把人们解决新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加以充分的搜集与储存,并通过各种渠道,使显意识转化为潜意识,为灵感的产生,做好充分准备。一旦生活中出现了理想的机遇,有某个事物做“媒体”,就使大脑储存的已经达到饱和点的信息迅速得以转化。这个契机对于灵感的产生是十分宝贵的,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灵感思维中,由于契机的出现,使之客体运动内存在的发展趋势,在人脑思维中突发出新的闪光点,使人脑储存着的有关的潜意识,瞬间转化为显意识,长时间在认识上困惑不解的难题,闪电般的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再经实践的反复检验,就会获得认识客体所包含的新规律的内容,使认识向客体运动,最终彻底实现新的相合线。
抽象思维的支撑点作用。认识向客体由相离线到相合线的运动过程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它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支撑点的作用。抽象思维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抽象思维在认识过程中,首先对形象思维的成果进行科学检验。应该说实践的检验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但实践的检验活动,也离不开逻辑证明。由于形象思维的运动是在非逻辑思维中实现的,所以这种思维即可产生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产生出牛头马面式的臆想,对此,必须进行科学检验,剔除其不科学的成果,吸收其可贵的科学成果。形象思维的成果,多用模型、假设等形式表现,这类成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但经过时间的向前推移,这样的成果还必须由新的形式来代替。这种新的形式就是抽象思维的概念。抽象思维对于形象思维检验的结果便是概念的产生。新的概念产生之后,抽象思维运用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这种新体系有的是老科学的新发展或者重新产生出来的分支,有的就是重新创建,历史上许多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均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的表现。由于实践是开放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以往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体系,今天看它是科学的真理,过了若干时间或者换成另外一种场合,它就可能是不科学或不全是科学体系,这就必然要有新的科学体系来代替。因此,这里论述的抽象思维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支撑点作用,可以说是以往认识向客体运动相合线的固定化,也可以说是认识向客体运动新的相离线运行的开始。
狭义创造性思维的导向作用。狭义创造性思维在综合了各种思维形式的创造性功能,实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相合线经过相离线再到相合线,产生崭新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成果。狭义创造性思维在认识客观世界与改造观世界的过程大体上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定向,人类要有目的搜集感性与理性的信息,决定再创造的方向与课题;其次是逼近,要求人类要以惊人的毅力与精力调动各种才能,进行各种试探,向追踪的目标予以逼近;再次是成型,经过深思熟虑后产生了新的见解,使思维活动达到高峰;最后是引深,思维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之后得到新的见解,有待于验证与深化,使之更加完善与成熟。整个认识活动,正因为有狭义创造性思维的参与,才能使人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适时的转入再实践活动中去。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即能指导再实践活动,又能在再实践中获得再认识,以此推动人类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2.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思维是在特定物质结构中对客体深远区层实现穿透性反映的物质运动。而根据人脑思维活动对于认识产生作用的方式,又可把人脑思维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使人的认识产生作用的叫做智力因素,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另一类是不直接对人的认识产生作用的叫做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动机等。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认识产生的作用,虽然不是直接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它主要是通过帮助思维形式发生作用表现其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里我们想以兴趣、意志,动机为例,剖析一下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是如何帮助思维形式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的。
兴趣对思维课题的迅速落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思维课题的产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由于主客体的活动,了解到客体要求主体一定要产生新课题的必然性,也就是要求人们解决新产生的客观事物中的矛盾。解决客观事物新产生的矛盾。实质上是要深入揭露客观事物发展的新规律,进而解决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新矛盾。解决客观事物中暴露出来的新矛盾,需要人们的主体通过主客体一同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与掌握客体中内在的固有的规律的内容,回过头来,人们再用新规律去改造客体,解决主客体产生的新矛盾。主客体矛盾的解决,也就是客体中新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最主要的问题,必须要明确概括出新规律一定要产生的具体理由。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最理想的办法莫过于人脑抽象思维功能的充分发挥。抽象思维可以通过其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方法,提炼出对即将要产生的客观事物最基本的范畴,产生新的概念,最后由概念、判断、推理形成即将要建构的新事物的理论体系的初步意向性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准确地概括出新规律产生的具体理由。新课题必须产生的具体理由明确之后,思维课题能否得以迅速落实,人们心理上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新课题的解决,也就是客体中新规律内容的掌握,最终一定要落实到人头上,也就是要求科学家或艺术家,要以惊人的才华与毅力全面解决客体中存在新规律内容与运用问题,不然的话,问题的解决只是一句空话。谁能承担新产生的思维课题,关键在于思维课题的承担者对思维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所谓兴趣,就是一个人对一定的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而且就兴趣的实质来看,它还具有倾向性、广博性、持久性、效果性等特征。归结起来,在人的素质基础上产生人的兴趣,而人的兴趣决定人对某些事物产生特别的好感与能力,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哪个思维主体对客体中新产生的思维课题兴趣大,哪个思维主体就能承担起思维课题的具体落实及其必要的能力。因此我们说个人对思维课题的兴趣,对于思维课题的迅速落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特殊的决定性的作用。
意志对思维课题的实现具有推动性的作用。思维课题选定以后,如何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逐渐了解与掌握客体本身固有的内在规律的内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数不清的困难,因为客体中存在的固有的内在规律,要求人的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反复的活动才能获得。规律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规律的内涵是深层次埋藏在事物的内部,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个规律,只有那些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具有坚忍不拔的坚强毅力者才能成为新规律的主人。规律不能简单地被人认识的原因,有的是来自主体本身所具有的素质不高,有的是客体规律的外部存在着很厚的障碍。因此,人们在克服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中,无论是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认识手段的改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求人们要有坚强的意志,推动人们的认识不断向纵深发展,否则,尽管主客体条件都具备,也不能掌握客体存在的规律和科学内容。思维主体在深入认识客观事物,充分发挥意志的作用时,必须让人脑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予以协同活动。因为形象思维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带有很大的或然性,因而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经过逻辑证明的方式,对于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进行炉火纯青的加工、提炼,这样可以使人们通过形象思维得到的认识,更加科学与准确。而且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替进行,必须反复多次进行才能实现主体思维的目的。意志为啥能帮助克服思维形式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是因为意志本身是指人们实践过程中由于有意地、积极地、理智地和顽强地变革某一客观事物过程,以实现预定的目的所表现的那种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具体来说,意志在人的认识方向一旦确定,就能使人的认识坚定地进行下去,使得形象思维等思维形式的活动成为可能;意志还能帮助形象思维在克服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真假难分的现象,以及帮助克服抽象思维对事物认识不深刻的问题;意志更能使人们对于已经获得的认识成果,通过克服主体认识不坚强的弱点,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任务最终实现。正因为思维形式在完成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要经受许多本身不能解决的困难,才必须由人的心理因素的意志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完成,也可以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在参与思维形式认识客观事物的任务时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意志在参与思维形式实现思维目的过程中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动机对思维结果的检验具有促进性的作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强有力的意志的推动下,经过思维形式的艰苦运作,已经形成了结果,但这个结果能否站住脚,是否实现了由社会实践引发的具体要求,完成人们整体认识的初衷,能否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告一段落,这就必须再通过社会实践,验证一下认识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思维目的。实践证明,能够检验出客体内包含新规律的内容,只有通过人脑的思维形式的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主体思维的要求,解决主客体的矛盾。具体来说,可以由抽象思维再通过其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方法,用语言逻辑的方法,明确的展示出新规律的具体内容。这样才便于检验人的思维主体的目的是否达到了。只有通过人脑抽象思维的具体形式,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重新掌握的新规律的内容弄清楚了,并以清晰的逻辑证明的方式表达出来,证明思维主体的认识目的达到了,因而主客体矛盾才能得到解决,从而也就证明了社会实践向人们指出的创新欲望得以满足。在人们实现通过思维形式验验人的认识是否完成时,人的思维心理上的动机这个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需要的思想或愿望。它总是以一定的对象指向引起这种愿望并满足这种愿望的事物。它可以帮助人的思维主体为尽量找出客体存在规律的内容而努力。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为大众的动机和被大众欢迎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0页。)为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者一定要动机与效果必须一致,把动机与效果看成是一个客观规律呢?因为规律具有强制性、必然性和重复性的特点,所以良好的动机,也就是由社会实践引发出的革命动机,不仅能促进思维活动的进展,而且还能校正思维动机是否正确,全面促进思维主体达到思维目的。也可以说,思维目的与结果,如同动机与效果,因此,社会实践检验认识的结果,正如是检验思维动机是否落实。如果动机的本来要求完全实现了,检验作用也就完成了任务。综上所述,从动机在检验人的客观事物结果所处的特殊地位情况来看,动机在检验思维结果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3.思维环境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人的理性认识的形成,不仅从思维形式的活动表现出来,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又能帮助思维形式充分发挥作用,而且还有思维环境促进思维形式的活动得以成功。所谓思维环境是指那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到人类或某些人类个体思维过程、思维运作的所有境况,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思维活动的产物及人们在文化境况下的处境。也就是说思维环境能够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提供条件与基础。从系统论观点来看,思维环境是将其内部组成的各个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合力。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思维个体认识的形成。正如恩格斯所讲的那样:“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象,总在客观上被历史状况所限制,在主观上被得出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状况所限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页。)这就为我们研究思维环境对于认识形成过程所处的特殊地位打开了思路。人的认识的形成绝非仅仅是思维形式与思维心理这两个因素在起作用,还必须要深入探讨思维环境在认识形成过程的特殊地位。究意思维环境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发挥其作用,我想谈谈以下的看法:
思维环境对认识产生的社会实践的技术要求与创新需要处于制约性的地位。思维环境对认识产生的技术要求与创新需要处于制约地位,主要是通过思维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对于认识产生的作用体现出来。因为从客观上来讲,人类的理性认识所以能够在实践中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实践的进行所形成的氛围,使得人类思维的个体,能够产生对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进行再认识,满足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需要。而社会环境在人的认识产生时,正好能够发挥这个作用。所谓社会环境是指能够影响思维个体或人类思维活动的由一定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经济基础和由它产生的上层建筑的总和,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思想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它能够从客观上促进思维主体对于客观事物孕育的新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国家如果社会制度优越,经济、政治体制合理,整个社会秩序安定团结,社会风气优良,道德风尚良好,便会使人们精力集中,情绪安定,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而有力的发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要受到压抑、束缚甚至受到损伤。从人们所处的具体环境(集体)来说,如果一个单位内部组织机构合理,调节机制运行正常,管理科学民主,章法齐全可依,人才的配置使用合理,人际关系和谐等等,必须会使人们心理状态平衡,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反之,必然会导致人们心态平衡遭到破坏,活动受阻,不仅会使人们的潜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而且会导致整个活动效率降低。总之,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主体形成自觉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树立起追求真理的勇气,使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实现其社会价值。社会环境能促进人的思维形式准确而快捷而认识与利用客观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是通过社会环境作为思维运作的条件,促使人的思维心理,诸如兴趣等要素非常活跃,全方位地积极发挥作用,促进了思维形式的积极运作,特别是激发抽象思维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发挥它的创造性功能。当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客体实现了相合线时,抽象思维要将科学的正确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形成理论体系,起到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支撑点作用;同时,因为实践具有开放的性质,抽象思维对实践认识成果的概括,也具有开放的作用,它将为未来新认识的产生提供条件。
思维环境对认识形成的人的素质处于支配的地位。人的理性认识的形成,从主观上来讲,思维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对认识形成的思维主体的人的素质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其表现它能为思维主体直接提供思维的条件,并能在实践中由于人脑具有可塑性而通过教育途径不断促进决定人脑思维水平的人有素质的提高。所谓思维环境中的自然环境,是指直接影响思维个体进行思维活动的感觉器官、效应器官及大脑和保证思维个体的生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与自然资源的总和。思维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对于形成认识的人的素质水平处于支配性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创造力的主观条件;其次,只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适应改造世界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支配自己。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形成认识的素质处于支配性地位,还可以从深层次上人的素质的构成,组成人的素质的各个因素分别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发生作用表现出来。体力素质对于开发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智力素质是主体创造力的基础。精神素质能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主人翁责任感,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主体素质越高,能动性越强,创造越多,其社会价值也越大。思维环境中的自然环境能够调动思维心理诸如意志等的积极性,加速与促进思维心理活动的能力,并通过思维形式的活动,特别是思维形式中的形象思维的积极运行,尤其能使形象思维创造性功能的充分发挥,体现在主体与客体如何由相合线经过相离线形成新的相合线,它能使人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内容产生新的清晰的认识,实现形象思维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初步完成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使命。
思维环境对认识再现的机遇处于关键性地位。人类的理性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不是简单的事情,从微观上来讲,它需要思维主体,蓄积丰富的知识信息,并要借助机遇才能产生。而思维环境中的文化环境,对于认识闪现的机遇,具有特殊的作用,也可以说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所谓文化环境,是指存于人类主体周围并影响主体活动的各种精神文化状况的总和。思维主体对于人类社会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规律性的获得,都是对客观事物必然性的掌握,形成规律及原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性认识的产生。而人对客观事物必然性的认识总是从偶然性中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必然性正是通过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而偶然性获得的机遇是社会实现非常发展的条件。机遇是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得到意料之外的新现象。机遇的获得即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偶然得之,它必须建立在知识信息储备特别雄厚的基础之上,由于思维主体的敏捷观察而得到。中国人有句古话温故而知新和触类旁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一来文化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对于机遇的获得必然性必然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文化环境中的传统文化和掌握与运用,对于人类理性认识获得的机遇尤其显得重要。也就是古代人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对于思维主体捕捉问题的机遇必然是个雄厚的基础。此外,外域人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对于认识闪现的机遇的获得也特别重要。文化环境促进认识闪现机遇的产生,是因为思维心理诸如动机等受文化环境的熏陶表现得特别活跃,并进而促使思维形式积极活动,特别是灵感思维更能充分显示出在认识过程中的创造性功能。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形象思维的想象,当主体与客体在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接近相合线时,接近实现主客体一致时,除了形象思维的中介作用之外,还必须发挥灵感思维的突破作用,才能将事物的本质彻底揭露出来。因此我们说思维环境的文化环境,对于思维主体实现灵感思维的突破,尤其是机遇的获得,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以上我们比较系统地考察了人类理性认识的产生是思维形式,思维心理(非智力因素)、思维环境根据认识发展的需要,各方相互配合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转化的结果,这是广义思维训练进行所必须了解的重要前提。因为不懂得理性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也就谈不到思维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使搞了思维训练,也只能就事论事,也可以说是不自觉地思维训练。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思维训练,它对于开发人脑的智力和增强人的智慧,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也有不少地区开展不同形式的思维训练,并逐步有意识地将其建立在科学的思维理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近十年来,在思维理论研究,思维训练方法,思维训练实践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已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思维训练的教师。这种自觉地思维训练固然很重要,但要深入地开展下去,一定要深入了解创造性思维是如何产生以及人脑创造性思维又是如何转化为人的理性认识,以此促进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思维训练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人脑智力的全面发展,打好牢固的基础。
标签:思维品质论文; 思维障碍论文; 科学思维论文; 动机理论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抽象思维论文; 科学论文; 形象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