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慢性胃炎患者开展自我情绪管理的方式介绍
慢性胃炎患者因病程较长,易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而慢性胃炎诱发的上腹部疼痛饱胀感、食欲降低等不适症状,均会影响患者的情绪状况,而在我国传统医学领域,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除却与药物慢性损伤、长期饮食不合理、过度疲劳相关外,还与情志不和相关,负面情绪如惊、悲、思、怒、恐等,与各脏腑的功能相关,故而改善负面情绪,在慢性胃炎中具有重要价值,患者开展自我情绪管理的首要即明确自身的心理情绪状况,诊疗中发现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对自身情绪往往处于忽视的状态,且对负面心理情绪状态对自身病变的负面影响缺乏完善认知,因而病患须关注自身的内心状态,明确负面情绪,获取专业医师的支持,进行心理情绪状况的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情绪管理,采用怒胜思、恐胜喜、喜胜悲、思胜恐、悲胜怒的方法进行情绪管理,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以悲这一负面情绪多见,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情绪转移、情绪宣泄的方法缓解负面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多与家属、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表述自我感受与需求,获取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可借助家属、医护人员的安慰理解等改善不良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与此同时,环境对自身情绪心理状况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须保持居家环境的舒适度,可适当摆放绿植,避免拥挤、杂乱,保持居家缓解的整洁度,可有效帮助患者在居家生活时放松。
情绪管理中除却心理情绪疏导、与他人交流、环境干预外,还可通过活动的方式,即参与文娱活动或户外活动缓解不良情绪,如不定期和家人一起看电影、唱歌,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每日晚餐后进行适量的户外有氧运动,如骑车、散步、跳操等,周末可与家人或朋友组队进行户外划船、爬山、农耕等活动,帮助放松身心。周末不定期与家人进行居家大扫除,可能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同时促进食欲。
2 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饮食干预的方式介绍
饮食不合理是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饮食不规律、刺激性饮食、高盐高脂饮食成为了常态,这也在很大程度诱发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变的发生,对生理状况、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而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饮食干预,除却能够有效协同慢性胃炎的治疗,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外,还有助于降低其他慢性代谢障碍性病变的发生风险,或提升其他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饮食干预须结合病患自身的饮食习惯、偏好、既往饮食情况等进行针对性干预,首先须明确自身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如三餐不规律、少食新鲜蔬果、辛辣高脂饮食、饮食不洁等,需对不合理的饮食行为进行明确并纠正,做到三餐规律、低脂低盐饮食、多食用新鲜蔬果、戒烟戒酒,尽量多在家自行烹饪,减少外食或外卖的次数。
在此基础上须结合自身病变情况,由临床医师、营养师进行膳食的科学搭配,如浅表性胃炎患者,日常饮食以少渣的半流质食物为主,须严格限制脂质、盐的摄入,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其中脂质的摄入占总热量20~25%左右,禁食甜食,如蛋糕、饮料等,可适量食用清淡的发酵食物,如馒头、老酸奶等,日常饮食宜少食多餐。萎缩性胃炎患者日常饮食须限制纤维素、脂质的摄取,以低纤维、高蛋白的半流质食物为宜,每日摄取的热量在105~145KJ/kg左右,同时萎缩性胃炎患者须刺激胃酸的分泌,可适量食用无油肉汤,适量食用糖醋类食物。胃酸分泌异常者,须禁食高脂、酸性食物。
与此同时,不论什么分型的慢性胃炎,饮食均需做到规律清淡,严禁暴饮暴食、刺激饮食,若为药源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须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进行用药种类及方案的调整,或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在日常生活中,须重视防寒保暖,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确保睡眠时间充足,提升机体耐力。同时慢性胃炎患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从而明确自身病变的控制情况,提升预后效果。
论文作者:张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饮食论文; 情绪论文; 患者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负面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