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规划对加快城市发展步伐、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充分重视此项工作产生。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对生态建筑设计元素进行合理应用,在实现城乡建设目标的同时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此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所在区域实际情况做好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结合相关资料对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实际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研究
引言
由社会主义背景提出的城乡规划能够进一步将城市文明加快,乡村居民是该规划的主要服务对象,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则是该规划的主要目标。通常情况下,城乡规划的投资、规划和资源配置是由政府全权负责的,旨在将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推动城乡朝着既定方向发展。城乡规划设计要求一定的地域性,同时对文化、习俗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现阶段中,由于生态环境的逐步下降,为了确保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社会各界提高了对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视程度,也使该设计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是落实城乡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1 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意义
生态建筑设计通常而言是将建筑物整体样式协调、融合于该建筑所处环境,强调建筑与生态理念之间的充分结合,通过对建筑思维的不断创新,借助自然资源本身的调节能力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相符合。而这一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包括建筑理念、建筑风格.建筑使用材料及附近环境等。在将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时候,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造成环境的破坏,确保环境停留在初始状态。人文环境通常是指以自然环境设计为基础进行的建筑设计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身、心的综合体验,人文环境的良好与否能对人的心情和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使人们的生活体验受到很大的影响。人文环境的设计不仅能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同时也能将其工作效率提高,与人们生活幸福感也有一定联系存在。故而,在城乡规划建设时,必须给予人文环境足够的重视.以便人们居住环境更为舒适。
2 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2.1 生态建筑理念比较薄弱
待建区域环境勘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首要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应用生态学、建筑工程有关理论对建筑及环境进行合理组合,不仅可以实现调节环境的目标,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但是当前部分设计人员存在生态理念淡薄的问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未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态理念及相关理论进行合理应用,仅使用一些花草对建筑物进行点缀和装饰,此种情况使生态建筑设计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对城乡规划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建造建筑之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将生态学和建筑学的理论组合起来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对建筑来说不仅是一大创新点,而且还能起到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但是,由于有关部门的生态建筑理念意识差,城乡规划设计中根本没有深层次体现出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而只是停留在建筑设计表面,比如在建筑周围增加一定面积的绿地,这样浅显的理念根本不会促进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
2.2 设计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设计人员工作经验及专业水平对生态建筑设计合理性息息相关,为了保证生态建筑设计符合城乡规划及相关规定的要求,对设计人员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相关部门因为经济及其他方面因素,存在同整体专业水平较低的设计单位进行合作的情况,其中一些设计人员未完全掌握生态建筑设计要领,导致实际设计过程中出现人为错误的几率增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相应的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将理论同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是保证生态建筑设计合理性的基础所在。但是当前一些设计人员未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更多的联系,存在未严格按照相关理论展开设计工作、未根据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相应调整的现象,导致设计方案和图纸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情况,在后期出现设计变更的可能增加,对建筑施工进度、质量及各参建单位经济效益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此外一些设计人员在借鉴设计理念和方法时未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改动,无法更好的实现建筑物风格别具一格的目标。
3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3.1 改革城乡规划制度
体制改革能够推动城乡规划的有效执行,应与国家政策和时代需求相适应.同时与其流程严格符合。通过对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能够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并且,城乡规划制度还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加大对该制度的优化能够将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完美结合,从而推动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居民体验到更好的服务。对制度的深化改革是对生态建筑设计加强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充分地将生态建筑设计体现在城乡规划中。而目前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在对该制度深化改革时就必须以城乡规划实际需求结合施工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3.2 对现有设计方法及理念进行改进及创新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智能技术及BIM等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其中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可出图性及模拟性等特点,其可以将相关数据或者信息作为依据对建筑模型进行合理构建,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建筑模型对建筑物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行判断,并且可以对设计方案及图纸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和调整,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下面以某城市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为例,对BIM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说明:设计人员对城乡规划体系及建筑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分析后对BIM技术进行了合理应用,使用此项技术将现有设计方案作为依据构建了相应的建筑模型,在构建完成后设计人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现有设计方案中建筑物同周围环境的融合性较差,并且存在一些细节性问题,在经过系统分析后设计人员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建筑物同周围环境协调性较好,符合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在投入使用后为人们带来了较好的体验,并且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
3.3 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生态建筑的优势在于其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在于建筑物调节气候的能力。具体来说,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对于湿地公园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遗传的基因库以及生物演替的温床;②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③滞留有害物质,净化水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对城乡规划工作效果进行提升,此篇文章笔者对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相关问题给出做好城乡规划体系改革工作、对现有设计方法及理念进行改进及创新、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及严格选择设计人员等措施,相关部门可以借鉴文中措施展开实际设计工作,进而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厉益文.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19.
论文作者:严斌,王伟磊,聂昌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城乡论文; 建筑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