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论文_ 何敬平

主体间性视域下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论文_ 何敬平

主体间性视域下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

广东韶关市第一中学 何敬平 512023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本文从主体间性理论下探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从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历史教学、时空观念、主体间性、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历史离开时空是不成其历史的。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的培养,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策略,是一个见智见仁的做法,本文从主体间性理论下就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做一些探讨。

一、设置通史背景,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突破现行教材按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编写,中外混编的专题史形式的缺陷,以通史作为新授课的背景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教学新的专题知识时,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要把与这一专题同时期的其它两个模块的知识作为背景简洁地呈现出来,作为主体学习的学生在这一背景下学习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如在教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时,教师把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呈现出来:经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文化:以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再与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等国开始确立,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结合起来。这样,此时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清晰地在学生面前出现,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逻辑关系领会就会更深,同样,在学习经济、文化专题知识时,也把另两块的内容联系上。如学习世界市场的形成,把政治、文化的内容联系上;在学习思想专题的内容时,把政治、经济的内容关联起来,三个轮回,学生的理解,记忆想不深刻都难,全方位的知识体系自然就构建起来,时空观念就逐渐培养起来。

二、强化历史对比,促进知识理解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将中外相似事件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同一事件多角度、多思维的认识。同时,历史知识和背景中经常会出现相似的情形,这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内容纷繁复杂,极易混淆,很难准确把握的问题。

在学习世界历史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如把轴心时代的中国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的比较;在学习欧洲启蒙运动时引导学生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启蒙比较;新航路开辟与明清的朝贡贸易比较;工业革命与洋务运动进行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活动中把类似的、容易混淆的历史知识也拿来比较,比如商鞅重农抑商政策与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的比较;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的比较,如在学习中国近代早期思想解放的潮流时,把不同派别的思想学习完后拿来一起比较,比较其异同: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不同点:①阶级属性不同:前两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后两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②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的反抗;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③目的不同:前两者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是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比较时从背景原因、内容特点、影响评价方面分析。通过比较,学生加深了理解,强化了记忆。

三、利用数学思维,具象时空观念  

利用数学数轴的形式思维,以流变时间轴、事件空间轴构建知识体系。历史的发展和变化都可以从时空上体现出来。学生培养时空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按照相应的时间轴、空间轴建立一个历史数轴,把历史演变放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观察其流向。确定其空域。以此说明某个或某些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或历史现象。如在学习早三代的历史时,以时间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轴,在这个轴上,把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标识出来,又在其中把政治方面的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宗法制、变法运动和经济方面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井田制、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及文化方面的甲骨文、金文、百家争鸣等重要史实或历史概念标识出来,学生就会对这一阶段的历史一目了然,该阶段的时空感就强了

四、利用时空观念,形成历史认识

以历史宏大叙事的格调,以大历史观的视野学习历史。基于大历史观长时段、宽范围、多视角地思考历史问题,宏观地看问题的原则下,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理念与要求,从宏观上,针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变通,变换视角、重新组合,紧扣逻辑,通过主题、线索和历史时空设立全方位知识情境,让师生从繁琐的、重复的复习中解脱出来。比如围绕中国近代史构建历史知识的联系,把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小农经济的瓦解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的深入与先进中国人的探索进行整合,相互联系。比如学习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从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去观察分析问题。从宏观上,站在高处,看待历史时空的变迁。

同时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历史地进行评价,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还原历史的本真,形成历史认识。历史时空观念置于日常教学中,长期的培养。

结语:教学中,教师本着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拓展视野、激发兴趣的原则,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历史时空观念,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的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史智红:《大历史观教学见识大历史——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学为例》,《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4年第3期.

论文作者: 何敬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主体间性视域下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论文_ 何敬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