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最后一公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销售终端是离消费者身体最近的地方,售后服务是离消费者心灵最近的地方。这是品牌的“最后一公里”。在这两个距离“最近”的地方,我们让什么样的人与消费者打交道?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与消费者打交道?
让我们看看这样的实例吧。一位消费者到超市买“心情”,事前从导购员那里得到确认:可赠得钥匙扣。但付款后,从售奶点交涉到服务处,又从服务处交涉到赠品处,绕了一大圈,最后得到的答复竟是:“为个钥匙扣,你烦不烦呀?”这位消费者买到的是一个“坏心情”。
一位外地消费者遇到两个破包,拨了三个长途电话,打了三个市内电话,按电话指示到售奶点跑了三次,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在忍无可忍中,满腔愤怒地向报社写了投诉信。他可能从此不再选择我们的产品。
也许这都是非常极端的个案,前一个五年一遇,后一个绝无仅有。但其中隐藏的逻辑链,还是暴露出我们的缺陷:不单是个体缺陷,还有系统缺陷。如果不以为然,类似的事件以后有可能“批量”出现。
在所有的窗口部门中,人即品牌,品牌即人。一个人说谎,即等于企业说谎;一个人冷漠,即等于企业冷漠;一个人不诚信,即等于企业不诚信。如果遇到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这样,消费者还会进一步质疑到你的企业文化。
决胜终端,既包括销售终端,也包括服务终端;既包括终端自有系统,也包括从开端到终端的联动系统。因为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单是“元素之和”,更为关键的是“元素之积”———也就是元素之间的结构与布局。金刚钻与石墨的区别,就来自元素结构的区别。“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命题所以成立,就是因为“元素之积”的存在。一个简单的问号,在系统里循环一圈后,不但没有变成句号或感叹号,反而变成省略号或双问号,那就只有一个原因:系统的设置存在着结构性缺陷。系统设置科学,可以把冷漠的人变成热心的人;系统设置不科学,可以把热心的人变成冷漠的人。
终端是“水龙头”,这个水龙头不打开,我们竭尽全力创造的一切源和流,都将变成死水一潭。
终端是“临门一脚”,这一脚踢不好,我们从前场到后场的所有泪水与汗水,都会付诸东流。
“行百里者半九十”。就目标达成而言,只有跨越最后一个里程碑,前面的漫漫征途才能变得最终有意义,实现“终极价值”。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就销售领域而言,就是终端那个全心全意掌管“水龙头”的人。货到终端,传播品牌信息的载体只剩下三个:产品、广告、人。三个载体中,产品已经造就,广告已经成形,人是唯一的可变因素。人的表现,决定着品牌在“最后一公里”的冲刺中是加分还是减分。
派一个不合适的人到终端,比不派人更糟;让一个不合适的人处理售后问题,比不处理更槽。建一套让不合适的人变合适、让合适的人更适合的机制,比选一百个天才还奏效。卖什么重要,让什么人卖重要,在什么机制下卖更重要,卖产品、卖服务、卖文化三位一体。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有“大胜靠德”的经营哲学,我们有“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的产品理念,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奶源与全球样板工厂做后盾,那我们的市场前锋就不能不德艺双馨。好马配好鞍,好山配好水,好米配好妇;好企业必须配好终端,好终端必须配好人,好人必须配好机制。不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能让他占据第一排,更不能让他代表企业与消费者打交道。不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或者将他改变,或者让他走开。一切竞争从设计时开始,我们的结构设置,我们的制度安排,必须让这样的资源开发、整合与配置,自动自发,自动生效。
标签:终端销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