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的收集原则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收集;重要作用
一、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收集的意义与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包括施工前期、施工期间、工程验收等各施工阶段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历史记录,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真实反映。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工程资料随之增加,工程资料收集完整程度与整理的规范化程度,反映了工程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效益。内业资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实时跟踪。内业资料对于施工过程而言有着实时跟踪的作用。例如,开工报告表示工程已经准备就绪,单元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志着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竣工报告、验收证明书表明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工程施工的每一步都有内业资料的产生。所以必须要及时地记录收集,才能有效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水利工程一般可分成三大部分: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开工前需要现场踏勘、校对地形及地质情况、核实工程方量、申请施工许可证、申请开工、建造临时设施等。对于内业资料来说,现场踏勘将会产生测量记录,校对核实有可能产生设计变更。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是合法必备的手续,也是资料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工程施工中所做的工作更为繁多,因此,产生的内业资料也就更多,从土石方量的增减、运距的调整,到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现场验收养护等,每一个步骤都牵涉到相关的记录。内业资料对应的是:原始地形复测记录、工程量签证单、测量记录、工程验收单、工程质量评定表等一系列记录。一方面这些记录描述了工程进度情况,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对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情况的书面记录,根据这些材料和现场进行对比,可以很好地了解现场施工人员的负责程度,因而可以使施工人员更谨慎地完成施工任务。现场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竣工验收,从外观评定到内在质量,这些都是接受检验的内容,同时应提交工程相应的内业资料。此期间的资料主要有施工管理报告和竣工图等,并进行竣工结算。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的最后部分,在经过质量保修期的维护之后,工程最后将进行移交。此时应提交维修报告、移交工程数量清单,以及移交报告单,并进行工程最终结算,完成工程的最后部分。根据现行的档案编制规定,内业资料中还必须包括声像资料—即通常所说的照片、录音及录像。这些照片应包括反映开工前的地形地貌、施工中的隐蔽工作、各部分的节点工作以及竣工时和移交时的现场而貌。它们将提供一个直观的施工情况记录,是对内业文宇资料的有效补充;二是指导作用。“内业”对“外业”具有指导作用,内业资料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具体指导工程项口施工的文件,也 是工程编制月、周作业计划的基础,是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整个工程项口的施工布置、施工方案、施工顺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劳动组织、技术组织措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有一个总体规划。技术准备、劳力安排、物资计划、施工机械设备调配、现场施工准备、施工布置等,都是在施工组织设训一的指导下进行的;三是反馈监督。内业资料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工程的现场施工有反馈监督作用。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从内业资料上反映出它的时间、数量、人员、规格等。在这里能够明确地看出工程是否有缺陷。以隐蔽工程验收单为例,首先必须由施工单位提供隐蔽验收的项目、结构、数量,然后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进行抽样检查,检查的情况和结果记录在隐蔽工程验收单上。施工单位由此可以对自己的施工质量状况和尚未注意到的问题进行纠正,如密实度不够、标高未达到等等。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就可以较清楚地知道问题所在;四是信息查询。有了内业资料的跟踪,项目负责人不用再凭零星的材料和自己的记忆来对整个工程的节点进行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及时搜集的情况下,有关工程的各工序相关细节就均存在于内业资料之中,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凭借资料记录追查到其中的原因,也方便了项目负责人对工程的管理。例如混凝土出现裂缝,可以根据施工时的质量控制记录分析原因;工程项目成本出现超支,可以根据资源消耗的统计资料分析原因。
二、水利工程施工内业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原则
(1)及时性。及时性是做好工程内业资料的前提。工程内业资料是对整个建筑实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整理。同时,及时性还反映在施工企业内部质量的管理上。“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的质量管理体制要求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整理必须及时,这是施工时严格控制的“质量环”。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要求工程技术保证资料的整理必须及时,为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2)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内业资料的灵魂。资料的整理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不要为了“偷工减料或省工省料”而隐瞒真相;也不要为“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所有资料的整理应与施工过程同步。材料使用前必须有合格证和必要的试验报告,采取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试验应有见证取样记录。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必须到现场实测检查,不得闭门伪造。
(3)准确性。准确性是做好工程内业资料的核心。工程内业资料的准确性取决于以下一些方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应区分不同的分部或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位数,标准差取二位有效位数。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应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
(4)完整性。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调动频繁,这样会造成不同阶段施工资料的缺失或不连贯,或不同施工单位形成的资料衔接不起来,资料易造成不完整。这就要求资料整理者对其进行及时跟踪收集整理,确保其完整。
三、加强水利工程内业资料收集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施工资料的专人化管理。由于施工资料在工程验收时,发挥着工程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过程的凭据作用,且其他人员对施工资料的编写管理素质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配发专业的档案管理人编写管理施工资料。最终完成施工资料的专业化管理。
(2)加强施工资料的收集保护工作。施工资料的缺失、遗漏往往是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随意、拖欠、漏写、漏报造成的。加强施工资料的收集力度,做到按天收取,按块负责的制度。尤其是做好原始数据的复制、保护工作,做到谁丢失,谁负责的制度。这样才能使施工资料的安全得到保障。
(3)加强施工资料归档、整编工作的制度化。施工资料种类繁多,数据量大,对完成数据进行按类、按时的归档、整编工作最为重要,也是完成工程施工材料最后移交的基石,必须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
(4)强化施工资料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施工资料整编管理手段的制度化、规范化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建立施工资料的数据库,可以很好的解决施工资料的遗失、再复制等问题。总之,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要保证施工资料的准确、完整、规范,真实地反映出施工的详细过程和施工的质量,必须做到原始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论文作者:冯志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资料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现场论文; 质量论文; 水利论文; 作用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