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方式论文_周静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方式论文_周静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276004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共计52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分诊用时、卧床时间、球囊扩张用时、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用时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球囊扩张用时以及住院天数均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急诊护理的效果可观。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球囊扩张

急性心肌梗死即为心肌受急性缺血或缺氧的影响发生坏死,便秘、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该疾病[1]。心力衰竭、胸骨后疼痛、低血压、休克以及胃肠道不适等均为该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若疾病发生以后患者未获得有效的救治,可增加其发生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概率。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其身体的恢复[2]。我院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的方式,特抽选部分患者进行研究,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2015.5-2016.6)选入至研究中,经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26例为一组。

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各占14例、12例;平均年龄为(59.93±1.15);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3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1例,15例;平均年龄为(59.64±1.31);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1:10:5。

对以上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统计学不具有科学意义。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休养,为其进行吸氧护理的同时为患者开展心电监护;待患者病情确定以后为其完善术前准备工作。

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主要包括急诊护理小组成立、院前急救与转运、优化接诊以及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观察以上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诊与球囊扩张用时、卧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用P<0.05表示统计学有科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用时、卧床时间以及球囊扩张用时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其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内容见下: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用时为(1.01±0.15)min,卧床时间为(41.92±6.39)h,球囊扩张用时为(74.83±5.56)min,住院天数为(10.17±1.08)d。

对照组患者的分诊用时、卧床时间分别为(2.61±0.43)min、(64.83±6.16)h,其球囊扩张用时为(125.53±12.43)min,住院天数为(13.93±1.58)d。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具有病情复杂、病程进展快及变化快等特征的疾病,该疾病的致死概率较高[3]。为此在对疾病开展治疗措施的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次研究为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式,特抽选部分患者接受该项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

(1)在科室内将急诊护理小组成立,将其排班合理化,结合患者的病情安排护理人员,对小组成员应当定期开展培训与考核,使得护理人员可以对疾病急诊救治配合的要点内容有所掌握,同时可将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及反应能力提升。

(2)及时联系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人员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备快速识别的能力,在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使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查,同时可及时为患者开展吸氧、心电监护等护理,合理为患者静滴硝酸甘油,提前将急救药物及除颤器备至好,安全转运患者的同时告知PIC的医生将抢救装备与手术准备做好[4]。

(3)接诊患者以后将应急处理快速完成,通过患者的病史与心电图进行辅助检查,对疾病确诊以后将静脉通道建立并将PIC手术的相关准备工作完善。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当中接受PIC手术治疗[5]。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若患者出现心率明显下降的情况,应当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遵照医嘱为患者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

(4)由于患者的疾病在未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患者受突如其来疾病的影响,极易出现紧张、恐惧及孤独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将其恐慌感消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照医嘱为患者进行止痛,在止痛的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通过有效的止痛措施减轻因疼痛所引发的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病情为其进行健康宣教,纠正其对疾病的认知,对改善其不良情绪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分诊用时与球囊扩张用时少于对照组,其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开展急诊护理,可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性提升,紧密衔接各环节,以确保将浪费的时间减少,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的时间,将抢救的效果提升,缩短其急救时间与康复时间。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玲.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方式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8):267-267.

[2]曾英,ZENGYing.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7.

[3]王曼,李蓉,辜丽梅,等. 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9-11.

[4]王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v.24(3):325-326.

[5]刘晓芳,张冬梅.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6,22(4):670-673.

论文作者:周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7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护理方式论文_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