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人”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计发论文,新人论文,办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这次决定中形成了我国现行的“新人”养老金计发办法。所谓“新人”是指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新人”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职工退休时上年全省社会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参考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确定。2000年底,国务院再次出台试点方案,建立实账积累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的缴费率从过去的11%降低到8%,并完全由个人缴费形成,同时,基础养老金从原来当地平均工资的20%提高到30%。此方案在辽宁试点,如今试点范围拓展至东北地区。在实际操作中,现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暴露出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这些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账户两个方面上。
一、养老金替代率分析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职工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的关键性指标。龙游县自1992年实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养老金替代率上世纪90年代初约为95%,90年代末降至85%左右。
(一)“新人”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假设某职工是199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缴费,第n年缴费比例为,职工就业第一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W,工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为V,个人账户实际记账利率为r,缴费时间在每年年初。那么该职工缴费满m年后,按《决定》方案基础养老金为。两者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均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产养老金加总再除以当地月社会平均工资。
由于龙游县近2年名义工资增长率为10.6%、近5年增长率为17.0%、近10年增长率为14.4%,剔除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实际工资增长率约为10%。现利用VFP编程,并将相关数据分别代入《决定》方案和辽宁试点方案的相关公式,得出不同缴费年限和不同缴费标准下的养老金替代率为:
表1 养老金替代率预测表(《决定》方案)
缴费年限 0.6倍标准 0.8倍标准 1倍标准 3倍标准
15年26.5%
28.8%
31.0%
53.4%
20年27.9%
30.4%
33.2%
59.3%
25年28.8%
31.7%
34.5%
63.6%
30年29.4%
32.5%
35.6%
66.8%
35年29.9%
33.1%
36.4%
69.2%
40年30.2%
33.6%
37.0%
71.0%
表2 养老金替代率预测表(辽宁试点方案)
缴费年限 0.6倍标准 0.8倍标准 1倍标准 3倍标准
15年34.8%
26.7%
38.2%
54.4%
20年35.7%
37.7%
39.6%
58.7%
25年36.3%
38.5%
40.6%
61.8%
30年36.8%
39.1%
41.4%
64.1%
35年37.2%
39.5%
41.9%
65.8%
40年37.4%
39.9%
42.4%
67.1%
表1、表2假设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为3.5%(浙劳社老[2002]47号、浙劳社老[2003]49号、浙劳社老[2004]43号设定的个人账户记帐利率均为3.5%)。表中增设0.8倍缴费标准情况是因为历年龙游县平均工资与浙江省平均工资的比值在0.8左右,并且参保人员中按此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最多,约占46%。
(二)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替代率偏低
《决定》规定,职工缴费工资在0.6倍省平均工资与3倍省平均工资之间。表1、表2数据显示,不同缴费年限与不同缴费标准间的任意组合,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都非常低,而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设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为60%。表1、表2中除按3倍标准缴费的职工外,其他各类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都与目标替代率相去甚远。也就是说,这个低水平的替代率,将来不可能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2.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微小
以表1为例,同一缴费标准,不同缴费年限间的养老金替代率区别甚微:按0.6倍标准缴费时,缴费满15年的退休人员与缴费满40年的退休人员两者间养老金替代率仅相差3.7个百分点:按0.8倍标准缴费时,两者间相差4.8个百分点;按1倍标准缴费时,两者间也只有相差6个百分点。同一缴费年限,不同缴费标准间的养老金替代率区别也很小:缴费满15年的退休人员,按0.6倍标准缴费与按1倍标准缴费两者间养老金替代率仅相差4.5个百分点;即使缴费满40年,两者间也只有相差6.8个百分点。
微小的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也就意味着微小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如此小的差距,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保险中缴费义务与享受权利相对应的原则,不能激发参保人员的缴费积极性,而且容易引发参保道德风险,使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向低缴费标准、低缴费年限看齐。从而给养老保险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个人账户分析
(一)个人账户作用弱化
1998年龙游县月社会平均工资为612元,按10%的工资增长率,第15年月社会平均工资约为2324元。那么,首批缴费年限为15年的“新人”月基础养老金为465(按《决定》计算方法)元,迟一年退休的“新人”月基础养老金为511元,两者基础养老金部分相差46元。而在这期间,按1倍标准缴费,迟一年退休的“新人”个人账户储存额增加337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仅增加28元。事实上,退休当年个人账户储存额对基本养老金的影响还是最大的:因为在工资增长率为10%和个人账户记帐利率为3.5%的假设前提下,根据年金终值的计算方法,退休时前一年个人账户储存额将相对“缩水”5.9%,前二年相对“缩水”11.5%,越往前“缩水”越明显。
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因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带来的基础养老金的增长速度。个人账户储存积累相对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过于缓慢,在整个养老金构成中所占比例偏小。这种实际操作中个人账户作用被隐藏起来的现象,不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职工的主动缴费意识;更不利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挥既定作用,即:起到平衡、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功能。
(二)个人账户支付期过短,低估了平均期望寿命
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目前统一采取职工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的方法确定。除数120的确定是按照退休人员平均期望寿命和个人账户储存额投资回报率与工资增长率相同的设定精算得出的结果。全部退休人员按一个统一的除数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在操作上存在三个明显的缺陷:一是不同性别、年龄退休的群体平均期望寿命有差别,早退休的女性群体可能出现个人账户支付缺口问题。截止2003年底,龙游县约有940名女性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出现亏空,若每位退休人员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以50元计发,一年将从统筹基金中额外列支56万元。二是随着人们生活健康情况的改善,平均期望寿命将延长,如果除数不变,总体上也会出现支付缺口。龙游县2003年度平均期望寿命为73岁,若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按性别比1:1退休推算,其平均期望寿命要比当初制度设计中的平均期望寿命多出8岁。三是在同一类群众中,每个人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年限也有很大差异,即使除数平均值计算准确,也会出现长寿者支付风险问题。个人账户设计的出发点是职工本人一生中的收入与支出自求平衡的原理。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但个人账户存储额用完,能否停止支付?如果是,则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难以维继,需要政府出台一个最低养老金保障办法;如果继续支付,则存在从哪出资的问题,若从统筹基金中支付则有悖统账分开管理的制度设计。
三、现行计发办法缺乏内部完善功能
由《决定》方案和辽宁试点方案可知,养老金替代率随缴费年限和缴费标准的提高而提高,但关键性因素却是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两者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通俗点说,要想提高养老金替代率,要么降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要么提高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空间狭小
工资增长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物价指数等经济性因素,目标工资增长率等政策性因素以及工资刚性等社会性因素等等。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个有效的经济实体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资本投资收益率、经济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本世纪中叶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要求我们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市场更为有效的背景下,工资增长率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率,这也注定了降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空间狭小。
(二)提高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困难重重
现行计发办法明确规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参考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确定。自1996年5月份以来,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息率,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从过去的10.98%下降为目前的1.98%。虽然2004年第一季度,国内出现局部经济过热现象,人民币有升息的可能,但是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升息措施肯定是缓和而且是谨慎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国内养老保险累计的个人空账规模约为5000亿元,而2003年度全国财政收入刚刚突破2万亿元大关。仅仅个人账户空账一项,其比重就达到了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规模之庞大可想而之。因此,在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空账”的困境下,要想提高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只会给困难重重的基金难题再添新愁。
四、几点建议
(一)养老金计发中强调国家责任
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整个社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社会保障核心内容的养老保险,它不但涉及面广,而且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可是多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方式主要依靠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的责任仅仅体现在允许企业和个人缴费在税前列支。当基金入不敷出时,平衡收支的唯一办法就是随着退休费用的不断增长而不断提高企业缴费率。为了体现养老保险中国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确保按法定最低年限退休的人员有基本生活保障,可以考虑进一步贯彻落实辽宁试点中将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由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20%提高到30%的办法。
(二)社会统筹中体现效率
由于现行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中参保人员缴费满15年后享受同样的基础养老金,因此许多人就钻空子,以较低的缴费标准缴满15年后就不再缴费了。这种参保人员短期化行为如不妥善处理,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补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防止参保人员在待遇核发上投机取巧,同时也为了充分调动参保人员多缴费的积极性。一方面,仍以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在缴费满15年的基础上,每增加缴费1年,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提高0.2%。另一方面,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待遇水平时,调整幅度应向缴费年限长、缴费标准高的退休人员倾斜。首先,以调整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作为调整基数。其次,调整养老金时每隔5年划一档,缴费满15年的增发调整基数的1%,在此基础上每增加5年增发0.5%。再者,根据不同的缴费标准调整养老金,缴费标准越高养老金调整幅度越大。比如说:在最低缴费标准、最高缴费标准、统筹地缴费标准和省级缴费标准间划分三档,第一档增发调整基数的1%,第二档增发调整基数的2%,第三档增发调整基数的3%。那么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幅度集中在调整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4%与5.5%之间,正好吻合养老金调整幅度应该控制在工资增长率的40%与60%之间。
(三)个人账户突出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
如果说社会统筹重在平衡养老金差距,那么个人账户就应体现养老金差异。这个差异应该遵循养老保险中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使参保人员历年的缴费水平与养老金水平相挂钩。基本设想: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缴费指数数据库,当年缴费指数为当年缴费工资与当地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退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比例为历年缴费指数总额除以120,计发基数为退休时上年度月社会平均工资。
由上述三点假设,得出新办法的养老金替代率公式为:
表3 新办法下养老金替代率表
缴费年限 0.6倍标准 0.8倍标准 1倍标准 3倍标准
15年40.5%
43.0%
45.5%
70.5%
20年44.0%
47.3%
50.7%
84.0%
25年47.5%
51.7%
55.8%
97.5%
30年51.0%
56.0%
61.0%
111.0%
35年54.5%
60.3%
66.2% 124.5%
40年58.0%
64.7%
71.3% 138.0%
如果女职工平均以32年工龄、男职工平均以42年工龄推算,那么按照1倍标准缴费的在职人员退休时都能达到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计的目标替代率。即使以最低标准缴费满15年,养老金替代率也达到了最低基本养老保险标准。新办法中还有两点明显优势:其一,基础养老金比重有所下降,减少了部分参保人员“搭便车”的现象;其二,合理拉开养老金收入差距,能够充分调动在职人员的缴费积极性。这两点有机结合,有助于贯彻落实各项养老保险政策;有助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收缴率,缓和当前基金支付压力。
(四)延长退休年龄并按性别适度延长个人账户支付期。
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重点是精算确定个人账户支付期的长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账户基金投资回报率、职工退休后的平均期望寿命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调整。假设投资回报率和养老金调整机制是相同的,退休职工平均期望寿命受退休年龄的影响在不同群体之间差别较大,且随着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逐渐延长。个人账户支付期的精算结论主要如下表:
表4 不同退休年龄规定下的支付期(投资回报率4%)
类别 性别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法定 女工人 16.49 16.79 17.11 17.33 17.57
17.79
退休 女干部 14.72 15.05 15.42 15.68 15.96
16.21
男
12.28 12.53 12.83 13.02 13.21
13.38
延长 女工人 16.49 15.05 13.53 11.89 12.22
12.54
退休 女干部 14.72 15.05 13.53 11.89 12.22
12.54
男
12.28 12.53 12.83 10.92 11.12
11.30
资料来源:何平:《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报告》,载《社会保障制度》,2001(3)
注:男/女干部/女职工退休年龄:法定退休年龄60/55/50岁,延长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显而易见,目前制度规定10年(120个月)支付期偏短,个人帐户支付期的平衡点男职工在13年(156个月),女干部为15年(180个月),女工人为17年(204个月),建议进行改造,将男女职工分开计算并适当延长,男职工退休按13年(156个月),女职工退休按15年(180个月)确定。
标签:养老金论文; 平均工资论文; 退休工资调整论文; 养老保险标准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法定退休年龄论文; 标准工资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退休金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