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芸 临夏市红园小学 7311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灌输式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方法、以语文素养提高为目标。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渗透德育知识,其关键在于德育方法的融入,立足于眼前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59-01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传递的是知识也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渗透德育理念。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多样化,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蕴藏的德育因素以及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水平。
一、生词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约两千余个汉字生词,就此可以融入德育教育帮助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字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字形的结构、含义,体会为人之道。例如:字的起源教学时,古代有一个人叫仓颉,皇帝十分器重他,逐渐的他开始变得高傲自大,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这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很恼火并与身边年长的老人商量如何能让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老人沉默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此时,仓颉正在教各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的坐在最后。当仓颉讲完其他人都散去后,老人仍然坐着不走。于是,仓颉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还糊涂着呢,你造的马字、驴字、螺字都有四条腿,而牛也有四条腿,可是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有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理有点慌了,自己开始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颠倒了。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反复推敲,一点也不敢粗心,然后逐渐传到每个角落去。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字的记忆还在无形中达到了德育教育。
二、因材施教,活学活用
小学语文文本内容较多,很多都兼容着思想性、文学性。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立足于教材内容,通过鉴赏词句感受蕴藏的深层含义,抓住文章中心、主要内容,德育教育的意义也会体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以“大年夜”为背景,用故事的形式将主人公在万家灯火团圆时刻却赤着脚卖火柴,点燃火柴取暖并产生美好的幻想,最后寂然的死去。学生通过对文章的解读体会到资本主义穷人的遭遇。教学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自己的新年是如何渡过的?经过比较,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深层寓意,感受到现代生活是多么幸福。该种教学形式是以教材为核心融入德育教育,吸引学生认知并引发思考。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教师因材施教才能凸显德育教育的神奇魅力。
三、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德育渗透以正确价值观念、爱国、理想等内容为主,使学生体会为人之道,为今后成长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和道德修养。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主要研究内容。例如:《王二小》教学过程中,首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并提问:王二小是什么人,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组织的团叫做儿童团,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帮八路军放哨。教材中提出王二小经常将“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用什么词将他们连在一起,为什么王二小要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呢?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做既不影响放牛又可以以放牛为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然后,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出示一幅图并邀请一名同学阅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发生了什么事情,几名学生表演敌人凶狠的模样。最后,通读全文使学生明白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引导学生向小英雄致敬并学习王二小英雄、临危不惧、机制的精神。
四、写作融入德育教育
阅读是学生情感体验转化的过程,写作则是内化的过程。教师在对作文点评过程中要学会借助寓言故事、名人事迹等展开情感教育,传递向善、爱美的追求。但要注意,教师补课仅局限于优秀范文的表扬,更好重视写作能力稍差学生的帮助,为其提供更多展示空间,经过教师的指导提高写作水平。当学生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后,其内化转化也就实现了。
结语
综合分析,德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是学生一生当中必须要学习的。为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观念,有必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德育教育。语文作为学生语言交流、生活重要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产生师生共鸣、触及学生心灵、启迪思维、调动情感,让语文教学更加绘声绘色。同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实现语文素质与德育品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现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136.
[2]邹晓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71.
[3]高京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74.
论文作者:谭晓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仓颉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新课程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