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三医院眼科 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部分控制和无效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控制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55-02
原发性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是我国致盲的一种,该病在临床上常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1],有较好的效果,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滤过泡瘢痕以及术后浅前房的形成,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采用巩膜瓣以及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下边是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各有25例、35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为(63.8±3.5)岁,眼压为30~60mmHg,平均眼压为(40.6±3.9)mmHg,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各有26例、34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为(64.3±3.7)岁,眼压为32~61mmHg,平均眼压为(64.6±3.5)mmHg,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眼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瓣大小为4mm×5mm,厚度为巩膜厚度的1/2,将小梁组织1mm×2mm进行切除,同时切除对应处虹膜周边,巩膜瓣的缝合采用10-0尼龙线缝2~4针。
观察组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给患者进行球后麻醉(2%利多卡因注射液),固定采用上直肌缝线,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其长度为10mm;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大小为4mm×5mm,厚度为巩膜厚度的1/2。将丝裂霉素C棉片0.2g/L放置在巩膜瓣下,时间为2~5min,然后用100ml平衡氯化钠容易进行冲洗。前房穿刺位置在3点或9点,将房水缓慢放出,使前房变浅。将长条形的1mm×2mm小梁组织切除,同时切除对应处虹膜周边,巩膜瓣的缝合采用10-0尼龙线缝4~6针(0~2针采用调节缝线),在前房内注入平衡氯化钠溶液或者甲基纤维素,检查滤过量,测量巩膜下液体的流出速度、眼压等。将2万U妥布霉素和2.5mg地塞米松注射在结膜下,观察患者的眼压、视力、滤过泡的形态以及功能、前房形成情况。
1.3 评价指标
滤过泡的形态分为4种,即Ⅰ型为微囊状泡,Ⅱ型为平坦弥散型,Ⅲ型为瘢痕泡,Ⅳ型为包裹型囊状泡。前两者为功能性,后两者为非功能性。术后眼压的控制标准,完全控制(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部分控制(应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无效控制(应用2种以上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需进行抗青光眼手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以上数据,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和(x-±s)来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或t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部分控制和无效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原发性青光眼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发病较急,其临床表现为眼球充血、患眼侧头部剧痛,视力骤降,眼压升高等,患者常会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情况,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否则容易造成视功能降低甚至是失明。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逐渐取代常规小梁切除术,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是因为以下几点:(1)丝裂霉素的使用。术后伤口愈合中形成的瘢痕会影响滤过,造成眼压控制不当,术中给患者使用抗瘢痕药物丝裂霉素,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情况;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使用丝裂霉素C 0.2g/L,时间为2min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2]。大量实验证明,选择合适的丝裂霉素C时间以及个性化时间是非常有效的,临床疗效较佳,得到医师和患者的一致认可。(2)切除小梁组织之前进行前房穿刺时先将少量房水放出。保证了在小梁组织进行切除时虹膜稳定,防止突然将房水过快过多的放出引起虹膜膨出,不易还纳。同时防止了晶状体虹膜隔的前移,减少青光眼的恶化程度[3]。(3)应用可调节缝线。可调节缝线的作用是对房水的外流数量和速率进行控制,目的是使术后不发生浅前房。术中需要注意的是将巩膜瓣两角缝线结扎宽松,外置可拆除缝线结扎呈水密状态,术后根据患者的前房、眼压以及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调节,若患者前房和眼压恢复速度较缓慢可以适当延长可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4)降低脉络膜的脱离情况。脉络膜的脱离和术后患者的低血压有显著的关系,术后从穿刺口向前房注入甲基纤维素或者平衡氯化钠,目的是加深前房,提高眼压,减少晶体-虹膜隔的前移,降低青光眼的恶性情况[4]。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部分控制和无效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眼压,缓解患者的视力,使其视功能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对原发性青光眼进行治疗时可以选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控制患者的眼压水平,使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明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若需进一步的研究还要扩大样本量。
综上所述,原发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控制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翀,肖启国,费志刚等.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3):309-311,315.
[2]丘红红,李东豪.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3(2):73-75.
[3]赵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独眼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10(3):267-269.
[4]Yun-Kai Xia,Rong-Qiang Tan,Dai-Li Xu.Trabeculectomy combined with small incis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coexisting with cataract[J].Guoji Yanke Zazhi,2016,13(12):93-94.
论文作者:赵义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眼压论文; 小梁论文; 青光眼论文; 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巩膜论文; 切除术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