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合视角下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性研究论文

社会融合视角下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性研究

郭 涵,郑逸芳

(福建农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摘 要: 文章以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口,从台胞社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关系的假设模型,运用SEM 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显示: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实现两岸社会融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实现两岸社会融合的优选路径;进而提出优化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陆台胞;社会融合;供给机制;SEM

一、引 言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大陆对台工作新思维,对丰富国家统一理论和指引两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其中,社会融合是融合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胞不断增多,台胞对于全面融入大陆社会具有迫切愿望,而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将为台胞在大陆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2018 年2 月28 日,国台办和国家发改委会同29 个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 条措施”),涉及了经济、教育、文化、社区、医疗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其主旨在于通过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推动与落实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社会生活“同等待遇”。 公共服务领域的举措将极大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为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同时,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公共服务是社会融合的最大相关因子。[2]鉴于此,本文拟以公共服务领域为突破口,从台胞社会融合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社会融合的实证模型,运用SPSS22.0 和AMOS20.0 软件,采用SEM 结构方程方法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从而为优化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促进两岸社会融合提出合理建议。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思路

(一)文献回顾

近年,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两岸经济社会呈现融合发展之势,与社会融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梳理,有学者运用文献分析法,从研究现状入手展开分析,如施玮、蒋依娴等就两岸学者针对移居大陆台胞社会融入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深化研究的思路;[3]有学者则运用归纳法和系统分析法,从理论建构的角度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展开宏观探讨,如张冠华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4]唐桦从利益、制度与观念的角度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论述进行了理论建构;[5]也有学者从个案和实践的角度,对目前两岸社区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如肖日葵以融合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X 社区两岸同胞融合过程,得出两岸同胞的参与式社区融合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的结论,[6]严志兰梳理了两岸社区交流合作现状,提出了“以两岸社区交流开启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大门的政策设计”;[7]还有学者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开展研究,如蒋依娴、王秉安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福建台胞社会融合复杂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路径关系。[8]

学者们或从理论层面,或从实践出发,对两岸社会融合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兼有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 这些研究成果对两岸社会融合政策制定和实践运用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就目前而言,鲜有将公共服务供给作为两岸社会融合突破口的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大陆台湾同胞的公共服务机制和社会融合为研究对象,构建大陆台湾同胞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社会融合的实证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希望在客观量化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促进两岸融合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思路

结构方程模型在社会学中主要用于分析变量间错综复杂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等。[9]在大陆生活台胞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相关变量测量的间接性和变量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正当性。 本文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特点,同时借鉴了于海燕、黄文义对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性研究[10]的逻辑思路,综合大陆台胞特性和目前大陆对台政策等,提出以下研究思路:根据台胞特征及公共服务需求,结合相关文献设计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维度和社会融合的维度,理清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融合的逻辑关系;提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社会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假设,根据假设初步构建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设计模型的测量量表,展开数据收集;对量表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最后,检验假设并得出在大陆生活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的模型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三、模型构建

(一)实证模型

1.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公共服务是21 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劳动,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能更好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所有成果。 而所谓机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则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的运行方式和结构方式。[11]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本质是动态的,是在具体动态运行过程中建立的一套机制体系。 在大陆生活的台胞,公共服务供给具有与大陆民众相同的特征,因此在选取潜在变量时,首先应参考大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的基本内容。 关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内容组成,蒋牧宸提出构建完善“优势互补机制、供给决策机制、综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12]汤金金、孙荣认为动态治理视角下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包括“公共服务普惠机制、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公共服务需求回应机制”;[13]朱彤提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包括“公众需求导向机制、回应机制、激励机制”;[14]于海燕、黄文义认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具体动态运行过程中包括“决策、效率、协同、公平和责任四大机制”。[15]综合上述观点,本文首先确定“效率机制”“决策机制”“协同机制”三个维度作为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能否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 此外,为两岸最终实现“心灵契合的统一”,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应强调“有奉献、才有索取”的个人责任理念,[16]深化并完善台胞参与公共事务的体制机制,因此,将“参与机制”列入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能否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具体如图1所示)。

在当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长期照护与智慧养老”“养老产业与资本市场”“生命伦理与人才战略”三大主旨展开研讨和交流,还发布了《中国老年人政策进步指数省级政策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报告)。

2.台胞社会融合维度设计

近日,金钼股份技术中心科研团队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制备出了外径8 mm、壁厚0.6 mm、长度达8 m的无缝钼合金薄壁管,一举攻克了大长径比无缝钼合金薄壁管的关键技术。

图1 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图2 台胞社会融合维度分析

3.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两岸社会融合的逻辑联系

社会融合的本质是保障外来人口不被排斥,同时享有正常的社会基本福利和人身保障,从而融入居住地社会。 对公共服务与社会融合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侧重于从城市流动人口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展开,如李晓霞以城市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增进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流动人口个人发展具有保障作用;[20]李觅研究发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21]刘学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增加在城市的公共产品支出水平同城市移民呈正相关关系,向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将提高人口的导入速度;[22]李梅香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角度,提出政府应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供给,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最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23]而王永乐、李梅香充分肯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市融合的特殊影响,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基础性制度条件,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4]

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大陆台胞作为特殊的城市流动人口和新移民,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两岸社会融合的逻辑联系在于:学界普遍认为制度因素是影响新移民社会融合的主要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是实现社会融合的基础性制度条件。 通过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可以为台胞提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公共领域的均等机会和公共资源,保障其具有相同的权利与义务并且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大陆社会各方面建设,从而提升台胞在大陆的经济竞争能力,文化与政治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其在大陆的实际归属感和情感归属感,为其全面融入大陆生活奠定公共制度基础。

4.模型构建与假设

大陆台胞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包含参与机制、效率机制、决策机制、协同机制四个维度。 参与机制以台胞对自身公共权益的关心和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自觉认同为前提和基础,是台胞积极参与公共领域活动和公共事务的过程和方式;效率机制是在给定公共服务投入等条件下、最有效地使用公共资源以满足台胞愿望和需要;决策机制中政府主要依据居民现实需求来制定公共服务供给政策,如出台鼓励台胞融合的制度和举措等,从而增强台胞的在地认同;协同机制主要解决的是公共服务整体系统的协调整合问题,具体包括政治与经济间的协同,不同利益阶层间的协同,地域协同等。 综上所述,决策机制是对台胞公共服务需求的响应,效率机制、协同机制保证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效,参与机制调动了台胞参与公共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以确保其公共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社会融合包含三个维度:社区融入、政治参与和文化心理。 社区融入是社会融合在基层社区的具体实现方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台胞在社区工作生活过程中,以户籍身份的融合为切入点,随着与居住地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构建当地社会网络关系,方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融合。 政治参与是台胞作为社会公民所拥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参政议政、民主参与大陆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政治权利。 政治参与可促进社会融合的广度。 文化心理包括文化适应和心理认同。 文化适应主要指台胞对居住地风俗习惯和文化理念的适应情况,心理认同是台胞与生活居住地其他居民的相互接纳与认同、生活幸福感等。 综上,社区融入是基础,政治参与是动力,文化心理是结果。

“到了2000年左右,新课程改革了……改革的显著之处在于将‘双基目标’改为‘三维目标’……于是,我努力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调整为‘三维目标’.可是,从此我发现,写教案的时候,我已经不会写教学目标了.因为我发现每节课都有特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却很难区分出每节课的思想方法.”

本文在验证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社会融合各维度的基础上,构建了假设模型(图3)。 该假设模型中,自变量为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因变量为社会融合。 其中,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具体变量是参与机制、效率机制、决策机制和协同机制;社会融合的具体变量是社区融入、政治参与和文化心理。 本文提出假设: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其社会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图3 假设模型

(二)评价指标

上文设置的变量是潜在变量,不能直接观测,因此,本文结合于海燕、黄文义关于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观测指标的研究,[25]同时通过界定“大陆台胞”这一称谓,最终构建潜在变量的观测指标。 大陆台胞,指在大陆工作和生活的台湾同胞,概念不受在大陆居住时间的长短和居住地点的限制。 同时,本概念不包括改革开放之前返回大陆定居的台湾同胞。[26]本文大陆台胞的界定标准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两岸流动生活的特征;二是具有密切联系两岸社会的特征;三是具有区域归属差异性的特征。 界定了大陆台胞内涵之后,本文设置了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四个潜在变量,即参与机制、效率机制、决策机制、协同机制,并构建了潜变量的观测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量表

同时,大陆台胞的社会融合不仅是两岸同胞相互合作、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也是交流、互动、接受和认同的结果。 它不仅是集体层面的相互嵌入,而且是政策层面的包容和接受,是兼收并蓄,是基于相互影响基础上的新的命运共同体。[27]本文主要借鉴李海燕提出的“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指标体系”[28]。 该系统参考了国际公认的欧盟分析框架和实际需求,结合了其他社会融合理论,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在适当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文设置的大陆台胞社会融合的三个潜在变量,即社区融入、政治参与和文化心理,构建潜变量的观测指标(见表2)。

表2 大陆台胞社会融合量表

四、数据收集与量表检验

(一)调查方式与样本确定

2.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决策机制的重要程度最高。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出李克特5 级量表开展问卷调查。 问卷收集时间为2018 年11 月—2019 年1 月,共发放问卷600 份,在对原始问卷进行逻辑和幅度检查后,剔除不合格问卷72 份,有效问卷数528 份,问卷有效率88.0%。 根据James Stevens[29]所提出的经验法则——每个预测变量需使用15 个样本,本文的结构方程预测变量为25 个,因此问卷样本量应大于375,显然本研究的样本量能够满足结构方程实证研究的需要。

(三)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PSS22.0 和AMOS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表3 为参与调查台胞的基本信息。 从表中数据看,受访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分布较为合理;从学历来看,受访者具有较高学历水平;台胞月收入情况较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高,其中高收入群体占36.9%;职业分布上,受雇于台企者较多,与实际相符;来大陆时间多为5 年以下,这与近几年大陆惠台政策有关,随着大陆对台政策的不断完善,大陆对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表3 受访者基本信息描述统计

(四)量表检验

1.信度分析

台胞社会融合的三个构成要素在社会融合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政治参与对社会融合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为社区融入,最后是文化心理。 数据分析表明,政治参与在台胞社会融合中起到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这与本次调研受访对象学历水平偏高(大专以上占74.5%),年龄以中青年为主(18-55 岁占75.1%)有关。 中青年台胞受民主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且大多见证或参与了台湾政党轮换,故民主意识较强,参政议政的意愿较高。 这与数据研究结论相符。 在促进台胞社会融合中应充分重视台胞参与意愿强这一特质。 当然,除政治参与外,社区融入和文化心理对于台胞真正融入在地社会,最终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统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2.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是对测量工具可以准确测量潜在特征程度的估计,由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组成。[30]内容效度用于监测量表内容是否适当和具有代表性,由于本文的变量指标体系是在综合国内学者研究基础之上建构的,故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而结构效度需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问卷数据的特质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一般为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

一是播后苗前抢田间湿度好时选用异丙隆与丙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剂混用进行土壤封闭;二是小麦苗龄达2叶1心-3叶1心(根据不同药剂来确定),抓住温湿度条件好时及早进行茎叶处理(抢用药),尽可能在杂草3叶期前用药,提高对抗性杂草的防除效果。

首先,对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卷数据进行KMO 和Bartlett's 球型检验。 一般认为,KMO 值越接近于1,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 运行结果显示KMO 值为0.924,P 值为0.000,问卷结构效度很好,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卷数据共提取4 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856%,表明这4 个公因子代表了该部分问卷题项的大部分信息。 进行因子旋转后,不同题项在其所属因子上都具有最大载荷值,与原设想一致。 接着使用AMOS20.0 对数据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表5 所示。 从表4可以看到,未经修正的初始指标值未符合拟合标准,因此根据AMOS20.0 输出模型修正Modification Indices 输出项M.I.值。 修正后的CFI 为0.929,除RFI 略低于拟合标准、RMSEA 略高于拟合标准外,其余各项指标值均达标,证明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划分为4 个维度是合适的,每个维度包含的题项也适合。 同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对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模型的内部结构关系假设进行路径分析(如表5),从各题对相应纬度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可以看出,模型量表的效度较好,可以通过效度检验。

表4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拟合指标值

表5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验证性因子分析表(修正后)

同样的,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大陆台胞社会融合部分的效度。 KMO 和Bartlett's 球型检验结果显示:KMO 值为0.941,P 值为0.000,调查数据效度很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后共提取3 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1.998%,3 个公因子代表了社会融合问卷部分9 个题目的绝大部分信息。 进行因子旋转后,不同题项在其所属因子上都具有最大载荷值,与原设想一致。 使用AMOS20.0 对社会融合问卷数据进行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表7 所示。 从表6 中可以看到,除χ2/df 值和RMSEA 值与拟合标准略有差距外,其余各项指标值均达标,因此可认为测量模型有效,不需要修正。 接着,对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模型的内部结构关系假设进行路径分析(表7),从各题对相应纬度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可以看出,模型量表的效度好,可以通过效度检验。

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四个影响因素在供给机制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决策机制至关重要,其次是参与机制、协同机制和效率机制。 这说明在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运行中,政府公共服务政策措施及决策的有效性最为重要。 公共服务供给是一条由决策到生产再到绩效的完整供应链,决策层负责回应台胞公共需求,生产层负责效率生产,绩效层负责控制监督。 决策机制是供应链运转的前提,其通过规划和预算安排台胞公共服务供给的层次、内容和方式。[31]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台胞公共服务政策措施的制定与执行,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协调能力、效率生产、监督参与等内容和环节。

表6 台胞社会融合拟合指标值

表7 台胞社会融合验证性因子分析表

五、模型分析

最后,对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模型的内部结构关系假设,即本文总假设,进行二阶路径分析与实证检验。 模型的配适度指标如表8 所示,其中除NFI、RFI 略低于拟合标准外,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表明该研究测量模型有效,可以运用于假设检验。

第四步是补偿,吸收已经打破了原语结构,没有补偿,阐释运作过程是危险和不完整的。译者包围和进攻,当满载而归时,系统再一次失去了平衡。翻译必须补偿,恢复均势。这是翻译的职业道德,也是翻译的难处。斯坦纳认为凡是不能补偿,凡是不能重新取得“完全平衡”的,便不是成功的译文。译作之所以能对原文进行补偿,是因为它能使原作在新的地方和新的文化里继续生存下去。用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写成的作品;一旦翻译成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有些作品可能被人们忽视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通过翻译可以显示出潜在的文学价值。例如福克纳的作品在美国受到重视,是因为被翻译成法语后,在法国受到极大的称赞。

表8 模型分析拟合指标值

图4 为模型分析结果,图中所显示的路径系数是标准化路径系数。 从图4 可得到以下三点:首先,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台胞社会融合程度的路径系数为0.92(P <0.001),因此本文假设得到验证,即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其社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二,台胞公共服务四个影响因素在供给机制中起着不同作用,决策机制对供给绩效的影响程度最高,二者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95;其次为参与机制,路径系数为0.91;之后为协同机制,路径系数为0.89;最后是效率机制,路径系数是0.86。 第三,台胞社会融合的三个因素影响程度不同,政治参与对社会融合最为重要,二者之间的路径系数为0.98;其次为社区融入,路径系数为0.96;最后是文化心理,路径系数为0.95。

图4 模型分析结果与标准化路径系数

六、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构建了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模型,探索影响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社会融合之间相互影响的路径关系,对所提出的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结论如下:

根据移民理论,大陆台湾同胞作为一种迁移群体,其社会融合具有移民群体融合的共同特征,同时也具有两岸特殊情境下的两岸族移民个性。 在对台胞与大陆民众互动的研究中,两岸同胞的经济社会互动融合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在台胞社会融合的维度上,蒋依娴、王秉安提出将文化心理、社区保障、经济事业、政治政策四项作为福建台胞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17]唐桦则强调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具有四个维度:经济融合、生活融合、社会融合和身份融合;[18]李海燕认为,两岸社会融合的维度指标包括客观维度中提供的便利和参与政策,以及主观维度中的个人心理认同和归属感,其中包含经济、身份、家庭、居住、文化、政治、心灵七个方面的融合维度。[19]综合学者们观点,同时根据“31 条措施”和各省市相继出台的落地细则中已陆续实施的公共服务内容,本文拟将社区融入、政治参与、文化心理作为台胞社会融合维度(如图2 所示)。 由于本文更多地从社会角度讨论融入问题,因此将经济利益、社会保障等内容纳入社区融入维度中进行考察。 社区融入包括了台胞在居住地的就业生活情况、身份户籍认可、社区社会保障等;政治参与的内涵是台胞在大陆所拥有的基本公民权等;文化心理指台胞的文化认同和心理归属感等。

1.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能有效促进两岸社会融合。

根据数据模型运行结果显示(如图4),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其社会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二者之间标准化路径系数达0.92,表明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两岸社会融合的优选路径。

1.3.1 样本采集 经病理证实的活检或手术切除得到证实的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织和宫颈癌标本各50例,收集约100 mg上述组织标本,用生理盐水充分清洗血迹后放入液氮中保存以备用。余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选择福建、浙江、江苏作为本次调查区域。 之所以选择这三个省份,是因为它们是台胞主要聚居地区,与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交流交往频繁。 综合考虑研究成本、问卷发放便利性和效率性等情况,福建省选取福州市、厦门市,浙江省选取杭州市,江苏省选取昆山市作为本次问卷调查区域。

她努力按捺内心的冲动才没有冲去涤尘居。她回到厢房就像理清思绪似地用双手捋着长发,可长发理顺了她却变得沉重起来,原因是她非常相信萧飞羽行事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就像萧飞羽并不是对她的胴体无动于衷,可是无论昨晚萧飞羽救她还是今早安抚她都没有侵犯她的意图。故而萧飞羽要武成龙传话真像武成龙认为的那样别有意义就意味着萧飞羽没有侵犯她是由于有一条需要她心甘情愿的底线。她能够心甘情愿吗?那样即使摆脱困境她也难像昔日无愧安坐白家大堂,甚至无法面对自己。可是萧飞羽喜怒决定生死就意味着她获得萧飞羽喜欢并不像她初时认为的那样只是获得一线生机,而是生死攸关。

3.台胞社会融合的三大构成要素对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信度(Reliability)是对量表测量结果一致性程度的检验。 本文用Cronbach's ɑ 系数法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该系数越大,表示量表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 本文使用SPSS22.0 对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输出量表的Cronbach's ɑ 系数为0.959,说明本研究量表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总体信度很好。

(7)综合防治措施不到位。大部分牧区对于传染疾病的防治仅停留在免疫注射的领域,对于综合防治措施的认识还不到位,牧民的基本消毒设施不完善,对于传染疾病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高,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疫情管理,除患病牦牛不能得到好的医治外,病死牦牛的处理方式不完善,病菌就有机会进行继续扩散。部分牧民会对牦牛进行私自出售和引进,而且忽视了对于产地的检疫,这也在另一方面增大了疾病传播的机会。

[ 1] [4]张冠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路径探讨》,《台湾研究》2017 年第4 期,第1-8 页。

(二)启示及建议

以上研究表明,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其有效性的提升能够促进两岸同胞的社会融合,因此,应以促进两岸社会融合为目标,高度重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完善工作,以期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

1.以决策机制为基础,科学构建台胞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在“人体的血液和循环”的复习课中,教师让学生讨论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之间的关系。甲学生认为:动脉流的就是动脉血,因为名称就是这么定的。乙学生认为:没有那么简单的,动脉流的也应该有可能是静脉血。丙学生认为:动脉有流动脉血,也有流静脉血,具体分不清了。丁学生:赞同丙的观点,书上好像也有这样说,具体的要翻书……

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对其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科学构建台胞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将会有效促进大陆台胞与居住地的社会融合。 构建台胞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应以决策机制为基础。 决策机制作为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是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在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目标下,应以决策机制的完善为基础,以协同机制为手段,以效率机制和参与机制为内容,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决策、生产、绩效、监督”各环节的良性运行。 目前,从政策层面已有多项针对台胞的公共服务决策落地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一步,应继续修订完善台胞公共服务政策制度,尽快推进政策“升级版”,让台胞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政府应积极为台胞提供参与供给决策的渠道,搭建让台胞平等参与讨论协商的公共治理话语平台,完善台胞公共服务供给的个性化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从而提高政府及时有效回应台胞公共服务新需求的能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决策效能。

2.以社会融合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全面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目标。

台胞与居住地的社会融合状况是衡量两岸融合发展现状的重要标准。 对台胞社会融合状况的考察可从其三个构成要素着手:首先,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力度可以再大一些,步伐可以迈得再快一些,如进一步明确和开放台湾民众参政议政的正规渠道,扩大台盟、台联的加入对象范围,陆续面向台胞开放招考部分行政机关公务员等;充分发挥台胞智慧和力量,为当地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尤其应重视台湾青年的参政热情,在参与活动中增进台湾青年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其次,在社区融入方面,台胞聚集地社区可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吸纳台胞直接参与社区治理,担任社区执行主任、社区主任助理,深化两岸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又如及时掌握台胞社区服务需求,为台胞开展个性化社区服务等;在社会保障方面,应保证台胞享受社会福利方面的“同城待遇”,如在医保社保、申请公租房、购买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同等保障。 最后,在文化心理方面,两岸同根同源文化氛围的营造将增进台胞对大陆人文环境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同时应充分尊重台胞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保持原生地生活习俗的自由意愿。

3.以区域先行为突破口,发挥台胞主要聚居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实践创新的样板效应。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台胞主要聚居地区的实践创新样板作用,以区域先行为突破口,为大陆整体推进台胞公共服务供给的完善提供实践经验,从而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如福建省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有超过15 万台胞,[32]福建可充分发挥独特地域优势,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大陆台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全面推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等公共服务领域出台惠台利民新举措。 如允许已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胞申请参加福建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让台胞感受到来福建生活的便利;如努力探索社会融合发展新路,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共建共治共享”,构建两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公共服务示范区,尤其积极推进金门、马祖设立“两制”方案试验区,把厦金、福马打造成台胞公共服务创新性举措先行先试的样板。

总之,应不断完善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让两岸同胞共享国家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共享祖国繁荣昌盛带来的民族尊严和自豪感,积极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为两岸统一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注释:

Kentar Y, Zastrow R, Bradley H, et Al. Prevalence of Upper Extremity Pain in a Population of People with Paraplegia. Spinal Cord, 2018, 56(7): 695-703.

[ 2] 梅建明、熊珊:《基于“四个维度”的农民工市民化实证研究——对3318 份调查问卷的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 年第4 期,第124 页。

[ 3] [26]施玮、蒋依娴、王秉安:《移居大陆台胞社会融入研究现状述评》,《台湾研究集刊》2016 年第1 期,第31-37 页。

[ 5] [16][18]唐桦:《利益、制度与观念:十九大报告与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理论建构》,《台湾研究集刊》2018 年第5 期,第1-7 页。

勘查区地热水属构造裂隙承压水,严格受断裂控制,热储呈带状对流型构造裂隙地热水。形成机理为:勘查区大气降水丰富,大气降水沿周边山体节理裂隙缓慢下渗,并逐步汇聚于断裂及裂隙带中,再沿断裂通道线状渗流,并以地下水为载体,吸收周围岩石骨架中的热能及矿物质,形成载热流体,赋存在断裂带之中。在接近地表处,地热水不断被混合降温,之后继续沿错综复杂的裂隙上涌,形成上升泉。

[ 6] 肖日葵:《两岸同胞的社区融合——以X 社区两岸同胞融合为个案的研究》,《台湾研究集刊》2017 年第4 期,第61-68 页。

[ 7] 严志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视角下的两岸社区交流合作研究》,《台湾研究》2017 年第6 期,第43-52 页。

[ 8] [9][17]蒋依娴、王秉安:《基于SEM 的福建台胞社会融合影响因素与路径关系研究》,《台湾研究集刊》2018年第1 期,第34-46 页。

[10] [15][25]于海燕、黄文义:《社会融合视域下新居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性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 期,第196-205 页。

[11] 夏玉珍、杨永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基于网络化治理框架的解释》,《学习与实践》2014 年第4 期,第62 页。

[12] 蒋牧宸:《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13 年第12 期,第197 页。

[13] 汤金金、孙荣:《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从惯性治理到动态治理》,《社会治理》2018 年第10 期,第84-85 页。

[14] 朱彤:《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

[19] [28]李海燕:《两岸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指标》,中评网,http:/ /www.crntt.com/doc/1052/3/3/5/105233562_3.html? coluid=7&kindid=0&docid=105233562&mdate=1119001042,最后访问时间:2018 年11 月26 日。

[20] 李晓霞:《融合与发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2 期,第110-116 页。

[21] 陈觅:《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流动人口文化融合——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宁波实践》,《领导科学》2014 年第17期,第25-27 页。

[22] 刘学华:《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兴城市的和谐发展——来自长三角的一个调查》,《南方经济》2009 年第2 期,第50-61 页。

[23] 李梅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评估——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视角》,《财政研究》2011 年第2期,第58-60 页。

[24] 王永乐、李梅香:《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 年第8期,第100-105 页。

2.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重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7] 杨菊华:《论社会融合》,《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 年第6 期,第68 页。

[29] J.P.Stevens.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New York:Routledge,2009.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细胞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②未接受过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治疗;③活动状态评分KPS≥60分;④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②不适合接受化疗者;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1 500/μL。

[30] 徐金燕、蒋利平:《社区公共服务的多元合作供给:机制与绩效》,《学海》2013 年第4 期,第111 页。

[31] 于海燕、黄文义:《新居民公共服务的供给决策机制优化》,《甘肃社会科学》2016 年第6 期,第225 页.

[32] 唐登杰:《2018 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 /www.fujian.gov.cn/szf/gzbg/szfgzbg/201802/t20180203_1138435.htm,最后访问时间:2019 年3 月11 日。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 of the Taiwan Compatriots in Main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tegration

Guo Han, Zheng Yifang

Abstract: With the public service field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hypoth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 and social integration of Taiwan compatri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uses SEM to verify and analyze it.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 of Taiwan compatriots in mainlan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social integration, and is the optimal path to achieve social integration across the Straits. And thereb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optimize the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cross-Strait social integration.

Key Words: Taiwan compatriots in the mainland, social integration, supply mechanism, SEM

中图分类号: D6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590(2019)05-047-11

基金项目: 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支持台湾青年来榕就业与学习生活的研究”(2018FZB22)

作者简介: 郭 涵,女,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郑逸芳,女,通讯作者,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唐 桦)

标签:;  ;  ;  ;  ;  

社会融合视角下大陆台胞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