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四大功能的继承与创新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四大功能的继承与创新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四大职能的传承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能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图联(IFLA)1975年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学术研讨会上达成以下共识:现代图书馆具备4项社会职能:(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 )开发智力资源。这一结论精当地阐释了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和存在价值,成为图书馆工作者确立办馆理念,制订行动方略的依据。时至今日,面对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如何使图书馆的四大职能切实履行,得以传承?又如何创新提高,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值得我们在实际中上下求索,从理论上归纳概括。笔者谨以长期供职的浙江图书馆发生的事实为例,发表几点管窥之见,求教于方家。

一、尽心悉力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1.典籍珍藏与加速数字化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天经地义地担负起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而从文章到图书以至所有文献资源正是图书馆收集、整理、分编、入藏、传播、服务于公众的对象。倘若没有图书馆的存在,不知有多少美文佳作灰飞烟灭,失传于世。比如,浙江图书馆的镇馆国宝《文澜阁四库全书》历经磨难终得完璧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曲图书保护的壮歌。可以说,人类文化遗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正是经过图书馆等设施的不懈努力而保存完好,薪尽火传,亘古不灭。国家整理出版《四库禁毁书丛刊》,其珍稀母本(含孤本),大多由各图书馆提供,亦可见一斑。

图书,尤其是古籍的防潮防污防霉防蛀防火防盗,从来是图书馆不敢丝毫掉以轻心的问题。珍善本图书不仅具有版本学上的意义,而且已极具文物价值。当务之急,一面要加大保护措施的技术含量,采取先进手段;另一方面应尽快地缩微化、电子化、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最好制成光盘。这样,既可以保存母本以藏为主,又可发挥电子版图书多检索点、高附加值的优势,便利读者使用。终极目标还应上网,实现资源共享。

2.重视图书捐赠,敬重捐书者

政府扶持和全社会关怀是图书馆兴盛昌明的两大基石,而图书捐赠则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源泉之一。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浙江图书馆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自1900年成立以来,不断收到来自国内外友好团体与诸多仁人贤达的书刊馈赠。这些赠品构成了如今398万册藏书, 万种期刊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例如,1931 年章厥生教授慷慨赠书2 万余册, 1950年余翼先生捐书画大家余绍宋先生善本书3000 余册, 普通线装书16000余册;1951年嘉业堂主刘承干先生倾其毕生藏书11 余万册连同著名藏书楼一并赠与;1986年张珏女士捐献张宗祥老馆长珍贵手稿与墨宝19件;1994年至1995年间,香港石景宜先生先后赠送港台书11000 余册等,不胜枚举。浙江图书馆史册将永载他们的功德。1998年12月26日新馆试开馆前夕又收到以下厚礼:浙江省出版总社赠书4507种14551册; 富阳古籍印刷厂赠书103部5000余册;浙江省音像出版社赠音像资料312种623盒(片);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赠原版期刊468种511册; 刚缔结了姐妹图书馆的日本福井图书馆也赠书42册。凡此种种无疑给开馆典礼增添了喜庆色彩和亮度,浙江图书馆特地隆重举办了赠书展以表谢忱,参观者络绎不绝。

崇尚藏书读书是中华传统美德,然而私人藏书美中不足的当数“祖父积,子孙弃”。(袁枚语)余秋雨先生在“藏书忧”中写道:“有的学者因此而下了决心,事先立下遗嘱,死后把藏书全部捐献给图书馆,但是这些学者并非海内大儒,图书馆不会开设专室集中存放。个人藏书散入大库,哗啦一下就什么踪迹也找不到了。学者无私的情怀十分让人感动,但无可否认,这是学者的第二次死亡。”为了排除学者的忧虑,笔者建议,能否在计算机编目著录时,在010字段$d 子字段(获得方式和/或定价)中注明赠送者的姓名,在软件设计和设定时将其作为一个检索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查检出赠送者的尊姓大名。

3.电子版、网络型图书加大了保险系数

在因特网的有力推动下,出版业已进入电子商业时代。图书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变。电子出版物大量涌现,网络型图书也崭露头角,使得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日臻完善。据悉,西方图书出版界正酝酿着一场革故鼎新的行动。图书销售巨头格奥尔格·林根布林克与印刷及复印业骄子施乐公司携手,在网上销售数字化图书,顾客购得后,可直接自行将图书打印出来。更有甚者,某些多媒体企业认为图书印刷出来纯属多余,压根儿用不着纸张,所需资料可从笔记本电脑上在线调出,随时激活更换。摆在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从容应付和管理变得无限多的“馆藏资源”,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朱浮语)

二、发挥教育基地的独特优势

1.知识经济凸现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

知识经济依赖两大支柱,一是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是具有高新技术知识和管理才能为标志的高智力人才群体。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主体,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最有效方式是教育。经济学家们以简单的公式表明知识+人才=资本。因而学习成为人们生存的先决条件和一项基本的社会活动。知识经济突出了专供人们学习的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2.图书馆是接受终身教育的理想课堂

学习新知识将成为人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发展、参与竞争的必要要求,终身教育则是知识经济中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图书馆正是终身教育的理想课堂。一生捐赠过2811座图书馆的美国钢铁大王安佐·卡内基将图书馆比喻为“人民的大学”。图书馆没有高等学府的年龄、资历、健康、考试限制,也不用思考“宽进严出,严进宽出”等复杂问题,向一切求知者敞开大门。比如,浙江图书馆规定除怀抱婴儿外,均可进馆浏览,凭世界任何一地有效身份证就可办理借书证,自动化检索,全开架借阅,一年365天,天天开放天天办证为读者所称道。 但一般读者限借3册图书,借期一个月, 可续借半个月的条例较之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册次再多不限,借期长达半年,一旦有人预约,两周内必须归还的做法显然趋于保守。“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我国图书馆界总结出来极富情理的先进经验,可是真正付诸实践还大有差距。大量闲置在架无人问津的图书让愿意一睹为快的读者多借几本多读几日又有何妨呢?

3.省馆应成为图书馆学培训中心

据《中国图书馆年鉴1996》统计,我国大陆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615所,工作人员45323人,高校图书馆1080所。 至于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情报站,信息产业和咨询公司更是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全国仅有52所高校设有图书馆学、信息学专业,每年可向社会输送260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发展图书馆事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的人才缺口不啻杯水车薪,何况图书馆在职人员还须加油充电,更新知识,继续教育。因此,省级图书馆应担负起当地专业人员进修培训的教育职责。浙江图书馆拥有研究馆员5名,副研究馆员15名,馆员数十名, 先后成功地举办过专业证书培训班,函授中专,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函授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学班等。省馆应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地办成当地图书馆学、信息学培训中心。

4.积极主动参与办学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我国高等院校数量目前明显不足,每年高考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万人中大学生数为17.6人,仅为印度57.1人的30.8%。1996年,我国每万名劳动者中有研究开发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6.8人, 离经合组织29个国家平均值55人,相距甚远。国家教育部1998年12月24日制订,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批转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十条即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第39节为“今后3—5年内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浙江图书馆正着手将新馆地下室8000平方米空间开辟为办学基地,兴办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外语及其他再就业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并与比邻高校通力合作开设高等学校自学考试辅导班,含大专班、专升本班乃至研究生班。而图书馆则成为自修大学的教学图书馆,适当增加所需教材及辅导资料入藏比重,开辟学员专门阅览自修室。这一优势是其他任何民办学校所无法望其项背的,突出了图书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确保信息枢纽的高效运作

1.密切关注信息化大趋势

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和枢纽,在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特定角色。物质材料、能量、信息是整个物质世界三大基本要素。一切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非对称性无不包含有一定的信息。与信息结合在一起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所存在的物质系统都可视为信息的载体,信息不可能脱离载体单独存在。信息的贮存、传输必须凭借一定的载体。在其传递过程中又可从一个载体系统进入另一个载体系统。以电脑硬件为主的信息工业,以软件为主的信息服务业形成信息社会的基本结构,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而因特网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中心。据美国新近出版的《因特网年鉴》预测,到2000年美国、日本、德国等排名前16位国家的电脑数量约占全球总量71%,其中美国拥有1.64亿台,占28%,届时将居第8位的中国有1590万台,占2.75%, 另据统计1997年我国上网电脑30万台,上网用户62万,1998年上网74.7万台,上网用户210万。据预测,1999年的上网用户将达到1000万。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1999年3月在我国推出“维纳斯”计划, 可利用电视机上网,畅游信息高速公路。无疑将使我国3.2亿台电视机和4000万台VCD机有更大用武之地。图书馆应加快应用和研究步伐以适应信息社会可喜而惊人的变化。

2.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本质

从人类认知角度探析,信息就是要消除认识的不确定性,消除无知性的成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本质就是要及时捕捉提供准确、真实、有增值性、经过梳理提炼的信息。“在电脑推动和实现的教育革命中处于最前线”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詹姆斯·奥唐纳教授如此推崇图书馆员:“我们看重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通过筛选,得到确实需要的信息。在大学体系内,图书馆员很可能比教授略胜一筹,因为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他们一直都在搜寻,筛选、组织、编排各种信息,帮助人们直接获取信息。这种本领可能是我们最需要的。”还预言:“图书馆员肯定会成为一支生力军,我敢打赌。”实践证明,训练有素的图书馆学、信息学大学毕业生在美国和中国均受到青睐,十分抢手。

目前,利用信息犯罪、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和反动内容的信息,用病毒干扰破坏电脑程序和数据,甚至利用制造散布虚假信息作案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专家们已呼吁人大尽快制订《信息法》来扼制杜绝此类丑陋现象。图书馆在公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应当站在捍卫信息纯洁性和真实性前沿,赢得信息用户的信赖和倚重。

3.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

信息的聚集能力和现代化手段是衡量图书馆信息服务深度和广度的标尺。信息服务市场的培育与开拓需要一大批兼有专业知识、战略眼光、创新勇气和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以浙江图书馆为例: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上获得了政府行为的有力支撑。引进了美国SUN 公司主机,加州创新界面公司的INNOPAC图书馆管理软件和BAY网络,由200 余台电脑组成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通。已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并拥有30多种大型光盘数据库。与此同时开展了多样化信息服务,通过加工诸多信息产品,传递以下信息:(1)面向领导机关的决策信息;(2)面向生产技术、科研单位的科技信息(含工艺、标准、专利、图纸); (3)面向投产、营销企业的市场信息;(4)面向城市居民的投资、 消费、商品质量信息;(5)面向农村的农业发展、种养与加工技术信息; (6)面向外观设计单位的创意、图像信息等。总而言之, 是充分开发利用馆藏和网上资料,尽量发挥信息作为战略性资源和经济发展命脉的功效,任重而道远。

四、殚精竭虑开发智力资源

1.图书馆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上佳场所

好书是世界上最佳益智营养品,历来为有识之士所尊崇备致。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吟道:“人类发明的工具中唯书为大。除书之外,其他工具都只是人类躯体的延伸,书就大不相同了,书是记忆与想象的延伸。”余秋雨先生则形容从书籍中可闻到“由人类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这些至理名言精辟地表达了读书可以开发智力的真谛。如果说高智力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关键,那么,可以说图书馆正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上佳场所,是知识经济的“兵家必争之地”。

2.智力、知识、信息三者密不可分

智力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堪称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智力优劣反映出人们对于客观世界所认识的正确程度和深刻程度,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程度和水平高低。智力构成与获取信息环环相扣。例如:(1)观察力和注意力, 是发现并获得信息的能力;(2)记忆力,是贮存信息的能力;(3)思维力,是提取贮存并进行加工的能力;(4)想象力,是改造现有信息, 创造新形象的能力;(5)判断力是识别信息价值的能力等等。 钟信义教授提出信息是大园,知识是中园,智力是小园的三园说;邬家培教授认为“智力由知识激活而成,知识由信息升华而来。”英雄所见略同,均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信息、知识、智力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图书馆被誉为知识宝库,信息枢纽和智力源泉,顺理成章,名副其实。

3.学习是开启智力资源宝藏的钥匙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图书馆积淀着厚重宏富的科学文化底蕴和内涵,刻意营造了温馨舒适便捷的读书学习氛围,并且正围绕江泽民主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倡导,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读书益智活动。诸如:经济改革热点问题报告会,艺术大师作品鉴赏,高雅音乐欣赏,精典影片观摩,作家见面会等。浙江图书馆拥有500 座位的报 告厅和700平方米的展览厅,正在为开发智力资源大派用场。

图书馆的四大职能彼此关联,相得益彰,集中概括了图书馆的办馆目标和服务精髓,我们应当全面履行,不断传承创新,踵事增华,以昂扬的精神风貌迎接眼前如日方升,初露端倪,21世纪必将如日中天,大放异彩的知识经济的挑战!

标签:;  ;  ;  ;  

图书馆四大功能的继承与创新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