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预测研究论文_蒙炳干,黄滢燕

1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533000;2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妇产科 533000

【摘 要】目的:研究预测少数民族地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病例组,并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时选取同期184例住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借助单因素分析筛选,采用改良前后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研究对象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得出,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出现了14.13%的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用评分系统评分,发生产后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为总评分≥6分或产前评分≥4分者。预测产后出血的ROC曲线AUC为0.657。相比于改良前的评分表,改良后的准确性更高。结论:经研究得出,产后出血发生与孕妇及胎儿因素、产程等关系密切,纳入产后出血重点监护范围应当是产前评分≥4分者及评分系统总评分≥6分者,相比于改良前的评分表,改良后的评分表在预测产后出血方面的效能更强。

【关键词】少数民族;产后出血;预测;高危因素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易导致孕产妇死亡,为实现对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孕产妇病死率的有效降低,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即为对产后出血的早期预测,以往我国借助“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但随着肥胖、单独二胎政策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人群整体状况发生改变,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增加和趋于复杂,使得这一预测方式的弊端日渐凸显[1],基于此,我院对此评分表进行了改良,并结合所选的研究对象进行了运用方面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患者92例作为病例组,并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时选同期184例住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 计算产后出血量 此环节,我院采用面积法、称重法及容积法进行,分娩前48h内血小板计数即为产前血小板(PLT)计数结果,新生儿出生1h内测量的体重即为新生儿体重。

1.2.2 搜集资料 对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如孕检情况、住院及分娩情况、妊娠结局及产后出血的抢救、监测。

1.2.3 研究方法(1)在寻找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方面,我院借助对比分析2组孕产妇年龄、居住地、产前体重指数、产后出血史、职业、人流刮宫史等众多资料来实现;(2)以评分表为基础,对研究对象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分析;(3)在以往评分表的基础上,增加了产前BMI、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第二产程延长、胎盘粘连或植入项目,使得评分表更为全面,采用改良后的“评分表”,实现对相应对象危险因素的评分,并对两个评分表对产后出血预测准确性进行对比[2]。

1.3 统计学分析 我院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运用了SPSS16.0软件,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单因素分析对应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计算评分表的工作效能,组间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共有2321例产妇进行了系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结果显示,其中的92例产妇出现了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产后24h平均出血量为(890.98±886.74)mL,其中严重产后出血13例,占14.13%。

2.2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以α=0.05为标准,对病例组和对照组95个研究变量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经初步筛选,发现有18个危险因素与产后出血有关,具体见表1,有危险因素趋势的有“人工流产史”和“第三产程延长”等,因素仍与产后出血相关(P<0.05),成为了产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

2.4 用评分表及改良后评分系统分别对两组产妇评分 结合二者的ROC曲线得出,在改良前后,对应的AUC和95%CI,分别为0.657、(0.605,0.709)和0.805、(0.763,0.847),对应的,当总评分为6分时,对于产后出血预测方面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78.3%和 70.2%,而总评分为5分时,特异度为64.6%,敏感度为80.7%。对于严重产后出血,用评分系统预测95%CI为(0.521,0.738),AUC 为0.629,从而可得出,改良后的“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的准确性更高。如图1。

3 讨论

产后出血仍然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全世界因为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病例中,发生在落后地区及相对落后地区的竟然占到了99%,仅有约1%发生在发达国家,综合看来,造成这种差异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医疗条件及孕产妇保健水平差异。我国产科出血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2~3%,因产后出血死亡的产妇占孕产妇总死亡率的25%,居我国孕产妇死亡首位,降低产后出血相关的孕产妇死亡需要早期识别高危因素,针对性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和抢救意义重大。当前发展中,国内一直采用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拟定“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预测评分。但其评分表对产后出血预测率仅达32.11%,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评分表中包含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不够全面,导致某些高危患者的评分被低评。故国内有多家医院对“评分表”进行改良,建立高危评分系统,但内容不同,结果不一,还没有形成新的统一产后出血预测评分标准[3]。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在评分项目方面,增加了产前BMI、剖宫产次数、前置胎盘、第二产程延长、胎盘粘连或植入项目,共增加了7项预测产后出血指标,较全面完善“评分表”内容,提高产后出血预测水平。

本次研究中,结合后续统计分析得出,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出现了14.13%的严重产后出血发生率,用评分系统评分,发生产后出血危险性明显增加的为总评分≥6分或产前评分≥4分者。预测产后出血的ROC曲线AUC为0.657。相比于改良前的评分表,改良后的准确性更高。

综上,经研究得出,产后出血发生与孕妇及胎儿因素、产程等关系密切,纳入产后出血重点监护范围应当是产前评分≥4分者及评分系统总评分≥6分者,相比于改良前的评分表,改良后的评分表在预测产后出血方面的效能更强。

参考文献:

[1]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10):791-797.

[2]王巧英,郑群英,史良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研究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5):3745-3747.

[3]王艳.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临床分析与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3):112-113.

课题名称:少数民族地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预测研究,科研论文,科研号150311,出处: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

论文作者:蒙炳干,黄滢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少数民族地区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预测研究论文_蒙炳干,黄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