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要切实做到练习回归生活,注意动手操作与实践,适度进行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目的性 趣味性 理解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巧妙设计练习?练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如下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练习要有目的性
小学生对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越明确就越能自觉积极地参与练习活动,提高练习效率。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练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形成练习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地按要求进行练习。否则,学生练习就会陷入盲目,形成不了符合教学与实践所需要的技能。只有当学生在心理上实现了目的定势,他们在练习时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思维的积极性,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技能。
二、练习题新颖有趣,体现趣味性
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单调重复、呆板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中乐”“乐中学”的乐趣。
如在教学“素数和合数”的结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的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素数的;2.学号是最小的合数;3.学号是偶数又是素数的;4.学号是合数又是奇数的;5.学号是合数的;6.学号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的。这样既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又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三、精选练习题,突出理解性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十分强调练习的理解性,反对多次单调地重复,主张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必须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通过练习让学生思考、推理,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所以,开始组织的基本练习及事后安排的一系列练习,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中,学生列出算式7×6÷2后,追问:“7×6表示什么?”“7×6以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在教学判断小数里的一些0能否去掉的基本练习中,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能去掉?”以加强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四、巩固新知,体现针对性
学生在练习中往往由于在某一个关键环节上未能得到强化而不能及时形成技能,对新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应注意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有关练习加以专项突破。
此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在后来的练习与复习时设计相关练习,采取比较、思辨、改错、选择、判断等方法有针对性地予以弥补。
五、启迪思维,注意开放性
对于一些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以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起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思路。通过练习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王大爷想用一条长62.8米的塑料网围成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饲养场,你想怎么围呢?”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
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
六、动手操作,注重实践性
儿童的智慧出在指尖上。喜欢实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设计这样的练习:“用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裁剪粘贴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不考虑损耗及疾风接缝,长、宽、高为整厘米数)。
1.请你在硬纸板上裁剪草图,并标明主要数据。
2.算出你设计的纸盒的体积。
学生亲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他们不仅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而且在动手实践中各种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总之,我们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要回归生活,注重动手操作与实践,适度进行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袁宏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学生论文; 学号论文; 合数论文; 技能论文; 素数论文; 目的论文; 如在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