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文化力与人文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之世,人们愈益接受了一种流行的观念:管理是一种科学。然而在“科学”被普遍化而当作哲学上的价值标准的时候,这种标准本身也因其概念的模糊而变得不科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是自然科学,推而广之,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符合。科学作为价值标准,其基本内核是真理性,当它不符合对象的属性时,就不具备科学的内涵。管理的科学性不是说它具有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属性,而在于它之于管理对象的真理性。由此,就必须对管理的对象进行新的认知,并对管理的属性作出新的审视,从而突破对管理的纯“科学”的理解,真正体现并完整实现管理的科学性。
一、管理对象的二重性:经济实体与伦理实体
管理的属性源于管理对象的属性。管理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对象以达到管理目标的活动。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构成管理的三要素。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观包括人、组织、物质资源等,人虽然不是对象的唯一内容,但构成了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某种经济的或政治的目的,其首要途径是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是人与物质对象间的作用,并依此实现物质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管理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结构系统。
如果把这种认知运用到企业管理的研究中,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企业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还是一个伦理实体?抑或是二者的统一?在一般社会管理中,这个问题容易找到答案,管理对象当然具有经济实体的性质,但在企业管理中,问题就不是那么明朗,经济实体的表象往往掩盖伦理实体的本性。企业无疑是一种经济实体,是为实现某种经济目标而构成的组织或系统,是一种经济共同体。然而,这种经济实体的维系又必须以另一个条件为前提:它同时是一个伦理实体。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质对象的关系是两种基本的管理关系,二是紧密关联,互为目的和手段。管理的过程,就是这两种关系的整合运用。企业,推而广之,管理的对象,就是经济实体与伦理实体的统一。作为伦理实体,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属性:首先,企业是各种人际关系的复合体,是人际关系的实体。企业从原初的意义说就是人们在经济上共命运的意识支配下所建立起的经济共同体,具有伦理实体的性质。伦理以人伦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建构、处理、调节为核心,伦理关系是在某种共同文化意识的支配下,形成主体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关系。企业以各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为前提,这些关系的结构化就是企业的组织。正因为如此,组织与协调才成为管理的基本的结构要素。其次,伦理实体以价值的追求为内聚剂与凝聚力。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范畴,它体现了主体的需果与对象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在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同时,还是价值共同体。一方面他们以某种价值观念处理彼此间的关系,这些观念既受经济的制约,又超越于经济;另一方面,价值追求也是个体获得实现的必要条件。再次,伦理实体以文化逻辑为其运行原理。伦理理念不仅是企业组织赖以维系的条件,而且也是企业健康与健全发展的必要条件。“伦理实体”的理念,不仅指明了企业的“人”的本性,而且也使企业从单纯的经济机器提升为有血有肉的生命机体。既然企业是一个伦理实体,而伦理就是人理,因而管理也就必须遵循“人理”;管理系统中的人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追求自身的实现,追求“人”的实现,而且毋宁说,经济目标的实现正是在追求“人”的实现的过程中。伦理理念与管理价值的实现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企业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是核心,由此衍生出企业关系的三个子系统:人际、人机、人境。这三种关系在管理中的地位体现了各种文化背景下管理的民族特色,以及管理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如前所述,人际关系是管理的基本关系,是管理得以进行的前提。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体现,对企业的生产及其效率、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人际关系并不直接产生效益,经济效益的产生必须通过人机关系实现。人机关系的建立是直接进行生产的过程,它解决的是人和物质对象的关系。人境关系是管理系统中的个体与人际环境、物质环境、企业环境,以及企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三者之中,人际关系解决的是人和人的关系问题,是如何调动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是管理的人文问题;人机关系是管理的技术问题,在这种关系中,人仍然是主体,因为这里的人是人关系中的人,他一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带着人际关系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情绪、信念进行生产和操作,因而其技术和生产潜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人文问题的解决;人境关系是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的综合,它既要解决管理的人文问题,又要解决管理的技术问题,因为所谓的“境”既有人际的因素如组织、协调等,也有物质的因素如生产生活条件等,而所谓的行为则是两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形成的合力。这三种关系的解决,在西方管理史上形成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管理从“人为万物之灵”的文化理念出发,以人为管理的核心,突显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意义,在人际关系的建构中又以伦理为原型与原理,形成一种以人伦关系为基本的管理关系的管理模式,但是近现代以来尤其近几年出现的管理“科学化”思潮也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一种否定,其后也必然出现二者整合的趋势,这是现代中国管理发展的大势,只不过它以科学主义为否定环节。这两种正相反向的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也许是中西方文化撞击融合的必然结果。
由此,管理就遵循两种逻辑:效益逻辑与价值逻辑。健全的管理必须追求效益与价值两方面的和谐统一与完整实现。效益逻辑是企业直接追求的目标,但这里的效益不只是经济效益,而且也包含着社会效益,这两方面在不同的管理中有不同的侧重,即使在单纯的企业管理中,经济效益也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要受社会效益的制约和评价。效益逻辑的要素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内在原理则是二者的统一。价值逻辑一方面体现着企业及其管理的目的和价值指向,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企业内部管理关系的模式,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价值原则。价值逻辑的要素是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作为管理系统核心的人的需要;其内在的原理是人的动机、情感、信念、需要等等。在这两种逻辑中,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分离地交融在一起。这里,科学不再只是处理人与物质对象的关系的准则,而是意味着与包括人在内的客观对象的符合,当科学作为处理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准则时,就是要符全人的特性,因而也就具有人文的内涵,并在相当程度上与人文合而为一。在这个意义上,科学也就是人文。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的实现无疑需要科学,然而管理的主体是人,人文逻辑或价值逻辑的依循是实现管理的科学性的必要条件。因此,管理就具有双重属性:科学性与人文性,这是由管理对象的二重性所必然推出的结论。
二、管理的人文资源与人文力
管理的二重性对人们关于管理功能的传统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管理到底工是一种实现还是一种创造?现在管理学界正出现一种“第四产业”的理论,认为管理本身也是一种产业,它不仅能实现效益,而且能创造效益。这种理论开阔了认识管理功能的新视野,拓宽了管理研究的领域。而管理的二重性尤其是人文属性的立论为管理的创造性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论上的诠释。
为了说明管理的创造本性,有必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管理资源。创造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生产就必须有资源,管理也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即管理资源。资源是用来进行生产加工的资料来源,它个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加工成各种产品,形成各种结果。由此观之,人类便有两大资源: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是客观的物质对象的资源,细分起来,它又可以分为天然资源与人工资源。人文资源是人的资源,或人的文化的资源。人类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各种文化,它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原理或方式,这些文化一旦传递积淀下来,便形成人的第二自然,构成人的文化本性,因为文化对于创造它并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来说,往往具有民族血缘的性质,构成人的第二本性,人们对它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于是这些文化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便具有资源的意义。管理资源是这两方面的综合,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人文资源。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加工,以实现组织目标。一般说来,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对象,通过组织对它进行加工,生产出各种物质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自然资源的两个方面在这里统称为物质资源。然而,如前所述,管理对象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即组织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于是人文便成为管理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因为人是文化的表征和体现,是用特殊的文化塑造并依特定的文化原理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身上蕴藏着各种生理的和文化的潜能是管理的潜在资源。由于管理的核心是人,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管理效率便具有决定性意义。就是说,人是管理的资源,而由于人的这种资源意义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便称为人文资源,它与一般的人力资源不同,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不仅如此,人文资源由于体现为人的潜能与文化积淀,以功能的形式表现,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同时,这种资源还具有两面性,如果发挥不当,也具有消极的作用,因而在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里,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概念:在管理过程中,人、人文,不是工具,也不是简单的主体,而是资源;人作为资源,是通过人文体现和实现的,因而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而是“人文资源”。
这样,整个管理活动便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技术过程与人文过程。管理的技术过程主要是解决人和物质对象的关系问题;管理的人文过程主要是解决人和人的关系问题;二者的统一形成管理的完整过程。与此相适庆,在管理过程中就有两种开发:科技开发与人文开发。前者开发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后者开发人文资源。前者是生产力方面的因素,后者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因素。提高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是各种管理的目的,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都特别注重科技开发,管理的技术过程一般都得到比较足够的重视。与此相比照,“人文资源”的概念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文资源开发成为现代管理的前沿课题,其首要的方面就是要求现代管理在确立科技意识的同时,确立起自觉的人文意识,注重管理的人文过程,在管理过程中自觉能动地进行人文资源的开发。事实上,管理的人文过程与技术过程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而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另一方面,物质资源、人的技术能力,在管理中都只是潜在的生产力,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要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还必须通过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与调动,这便是人文过程。人的技术能力的发挥程度及其作用的性质并不取决于技术过程本身,而是取决于人文过程。管理的人文过程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文化的中介或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生产中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自觉能动地努力。因而人文资源开发就成了管理的重要任务。人文资源自身的属性使得这种开发在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于是,管理便有自己特殊的规律。管理规律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各种要素和方面的综合,是物的规律、人的规律、经济规律复合作用的结果。物的规律是管理过程中物质对象及其运动过程的规律,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人的规律是管理过程中人的活动与人文过程的规律,是人文科学研究的对象;经济规律是管理过程中人与物质对象、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与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相互作用,以达致经济目标的规律,是人的规律与物的规律的统一。由此在管理中就有特殊的作用力,这种力可以称之为管理力。根据对管理规律的分析,管理力就是由自然力、人文力、经济力复合作用而形成的合力。自然力是物的作用以及人与物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它具有客观性、盲目性,必须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才能把握和利用这种力,在管理活动中,这种力的作用容易被人们发觉和注重。人文力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作用力,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在管理中,人们无时不感受到它的作用,但却很少把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管理力。经济力是管理力的直观的、综合的表现,这种力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最真切地体验到,因而在现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三者之中,人文力在管理中开掘得最薄弱,也最应当重视。管理中的人文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文化力,这种力的作用实际上在管理中最普遍、最直观地体现着,只是人们因为其“主观”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文力之所以成为一种管理力,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力”的一般特征,这种力的存在及其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可以通过某种机制被激发并改变作用性质的。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力的特殊性质,它是一种文化力,必须通过文化的机制加以激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文力的生成是一种文化积淀,文化力的作用是一个文化过程。在各种管理模式之间,技术过程往往都是相同的,科学技术是普遍的,具有世界性。各种管理模式的区分是人文力和人文过程的不同,不同模式的管理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力,遵循不同的文化管理,从而体现出民族性。管理的关键在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实际上也就是激发人文力,使之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推动作用。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的最大特征和最大贡献就是致力于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管理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以伦理的机制激发伦理文化背景下管理过程中特有的人文力,形成所谓“治心为本”、“文化至上”的管理模式,可以说它是从某个特定的侧面解决了管理中的问题。现代日本式管理的最大特征和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这里,这也许是现代西方世界提倡人文管理的奥秘所在。
三、管理新概念:人文管理
根据以上对管理属性的论述,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管理是一个文化过程。从主体性的意义上说,文化,就是人化。它是把人和动物相区分使人成之为人的方式、状态、过程和成果。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科学或科学技术是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性,人文科学是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中所体现的文化特性,如果把管理过程看成是技术过程与人文过程的统一,则技术与人文都是文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技术与人文都是以人为核心和座标的,因而管理在本质上是文化运作的过程。一般认为,管理是一个经济过程,推而广之,是一个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在最终目标的意义上,这种立论有真理性,但从过程的观点以及管理的实践看,又有明显的局限性。这种理念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管理中的泛经济主义,它容易把经济作为管理的唯一目的,把包括人在内的管理的一切要素都当作实现经济目的的手段,忽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事实上,如果从管理的整个运动过程看,管理的过程就是人的活动的过程,是文化运作的过程。人自觉地不自觉地总是用某种文化武装自己,总是按照某种文化地理念或设计而生活,因而管理中的人总是特定文化塑造的人,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文化原理缔结管理关系,进行管理活动。管理过程中人和物质对象、人和人的关系的解决都离不开文化及其原理,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物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文化运作的过程。而且,在管理活动中,人决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管理中人在得到经济实现的同时,还要得到价值上的提升与实现,否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就与动物的生存竞争没有本质的区别。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实现经济目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所创造并依循其进行生活的文化是管理所必须遵循的逻辑思路,这是文化在管理中的工具价值;同时,在管理活动中,人又获得了自身的实现,而且,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管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人的实现,即文化意义上的实现,这是管理的目的价值。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就是文化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的统一。文化的理念,就是管理过程中人的理念,亦即人文的理念。
由此,就导致了管理学的一个新概念与新学科:人文管理。从概念上说,人文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文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由于管理的主体是人,对人的管理就是人对人的管理,正象对物的管理是人对物质对象的管理一样。对人的管理现在也已经有不少分支学科,如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行政管理学等,但它们也只是对管理过程中某个具体环节的研究,是对人的某个层面的研究,而管理中的人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生命体,人的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过程,心理的、行为的层面中的人只是抽象意义上的人,心理固然有其生理的基础,但更重要的它是后天文化积淀的结果,文化心理比生理心理对人的影响更广泛、更深入,而且心理一定要外化为行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如何外化,外化的方式如何,更重要地是由文化特点所决定的,这便是所谓性格或文化性格。行为是生命意志的体现,它受人的需要的制约,但人的需要的产生及其所导致的行为的表现形式,也是由文化的品质和性格所决定的。可见,管理心理、管理行为都是综合性的文化表现,管理过程中人的活动就是这诸多综合性环节的整合。因此,对管理过程中人的活动的研究和控制,就不能单从某个具体的环节着手,而应当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进行完整意义上的人的管理。广义的人文管理是指管理的一种模式或精神,即人文式的管理。人文式的管理即符合人的特点、人性要求、人文原理的管理,在这个意义上,它往往与科学管理或科学式的管理相对应。人文管理以人为管理的核心,把管理中的人作为具体而整全的文化单元,在整个管理关系中突显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在管理中体现人文的目的、人文的精神、人文的原理,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唯一目的,也不是以科学作为管理的唯一机制。泛经济主义的管理模式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唯一目标和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形成唯经济主义;科学主义的管理模式把人还原为物,以物的规律取代人的规律,将解决人与物质对象关系的模式机械地搬用到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中,把人作为生产的机器和达到经济目的的工具,这种模式抹煞了管理对象中人的对象与物的对象的本质差别,最终也违背了科学本身。人文管理以管理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的根本区别为前提,同时又突显人在这两种关系中的主体性和核心的地位,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用人文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管理,并追求管理的人文目的。
从管理的过程看,人文管理的中心概念与中心环节是“人文资源开发”。前面已经说过,在管理中,人及其文化是一种资源,即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开发是管理的双重任务,二者之中,人文资源开发是特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物质资源开发的目的。人文具有资源的意义,但它发挥现实作用的时候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潜在向自在的转化必须通过开发。人文资源开发就是把文化的各种机制调动起来,把人的各种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变为一种起积极作用的现实因素。人文资源开发,首要的是要对管理中的人有真切的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对管理人所赖以生活的文化及其原理有深切的了悟,并自觉地驾驭和运用它。
人文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与人文式管理两方面的统一。它以人及其管理为研究对象;以人文资源、人文力、人文资源开发为基本概念;以管理的特定文化背景为原理与机制;以管理中人的实现为目标;研究开发与调动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健全与最佳管理的模式。它不是管理哲学,管理哲学着重对管理的一般规律及其本质的形而上的研究,是对管理的抽象,人文管理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活动及其管理的一般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人文管理与管理哲学有相通之处,但它属于应用管理或管理的某个具体领域的范畴,是对作为管理的第一要素的人及其管理的研究,它虽然涉及到一些观念问题,但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而是从文化的层面进行研究。然而,与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其它具体的管理学科相比,它又更为“一般”,是从文化层面对人及其管理进行整体把握。在管理层面上,人文管理既不宏观,也不微观,而属于中观,它以管理过程中人的要素及其整个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探索人的活动规律,在这个意义上又统率着其它对人的管理的学科。人文管理虽然也涉及到物质对象,但它是在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意义上研究的,是服务于“人文式管理”的目的。人文管理的研究对提高管理效能,全面实现管理目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