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爱
(山西省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肿瘤患者55例,均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55例肿瘤患者WB-DWI共检出35处原发灶,7例原发恶性肿瘤无任何转移灶,5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全身弥漫骨髓浸润外,余43例发生109处转移。所有检出的恶性病灶WB-DWI图上呈高信号、类PET图呈低信号、ADC值降低,降低幅度>50%。结论:针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保证良好的检出率,亦能充分表现病灶组织的转移状况。
【关键词】 恶性肿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64-02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身心健康,随着对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的全身影像学检查方法引起高度重视.伴随着无电离辐射、优异软组织分辨率的磁共振技术不断提高以及成像序列的进一步发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作为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行WB-DWI检查的55例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报告进行分析,探讨恶性肿瘤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下面做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接收的疑似恶性肿瘤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25例,年龄8~85岁,平均(58.5±16.1)岁。将组织细胞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定为原发灶诊断标准;将穿刺或手术中活检组织学证实作为转移灶诊断标准。若未经组织学证实,可根据恶性肿瘤病史及相应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再通过3个月以上的跟踪随访,对于局部病灶发生进展的或在治疗后病灶有明显缩小患者可视为转移瘤[1]。所有患者中11例为肺癌患者,6例胃癌患者,5例前列腺癌患者,4例肝细胞癌患者,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癌患者、乳腺癌患者及多发癌患者各3例,2例直肠癌患者,食道癌患者、喉癌患者、小肠恶性间质瘤患者、鼻咽癌患者、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宫颈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患者、卵巢癌患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以及脊索瘤患者各1例。
1.2 方法
1.2.1检查设备
采用德国Siemens Magnetom Avanto1.5T超导型MRI成像设备,该设备的影像采集是采用10通道的内置体线圈和胸腹表面线圈及头颈相控阵线圈。检查时,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双臂放置在身体两侧,令患者身体的正中面和扫描床的中心线保持垂直重合状态,患者自由呼吸,扫描床自动移动,分段对患者进行全身一次性扫描,扫描范围覆盖颅顶至股骨上段。
1.2.2扫描序列及扫描参数
利用背景抑制反转时间和采集技术恢复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扫描参数如下:重复时间(TR)设定为7120ms,反转时间(TI)设定为160ms,回波时间(TE)设定为84ms,视野(FOV)500cm×380cm,矩阵192×192,激励次数 (NEX) 为4次,层厚4mm,层间距1mm,弥散敏感因子分别为50s/mm2和800s/mm2。利用自由呼吸导航技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采集图像,每段取30层150幅图像,分5段扫描,共需16min,另加匀场时间,完成一次全身扫描时间共需30min。
1.2.3 冠状位解剖图扫描参数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T-SE):TR4000ms,TE288ms,FOV632cm×480cm,矩阵429×448,NEX0.54次,层厚4mm,层间距为0,并且将扫描时间设置为156s。
1.3 影像学分析
将所有图像传输到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选择3段冠状位解剖图,然后采用Composing软件系统进行拼接,最后得到冠状位全身解剖图。选择5段DWI轴位原始图像,用b=800s/mm2的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进行投影并与多个平面重建,成WB-DWI图像,再经过黑白翻转技术最终形成全身PET图像。选2名拥有5年以上MRI诊断经验的医师记录所有患者的原发灶以及转移灶,根据病灶和正常区域信号对比不同的原则,分析DWI图像上的信号改变。病灶计数方法:在相同部位或器官有多个或弥漫分布大于等于2病灶记为一处,重发检查,以最多的一次计数。
从ADC原始图上可直接测量出ADC值,然后在ADC图上找到病灶最大直径所在的层面,描出比较感兴趣区(ROI),针对信号较均匀的病灶,ROI要描出病灶层面面积的60%以上;针对信号不均匀的病灶,可在病变部分选择多个很小的ROI,测量3次,取平均值,可作为此ROI的ADC值,尽量避开病变边缘以及肉眼可视的坏死囊变区、管道结构、黏液滞留区等。若相同部位或器官有多个病灶,只选取最典型病灶进行测量。
2.结果
55例肿瘤患者WB-DWI共检出35处原发灶,其ADC值见表1。7例原发恶性肿瘤无任何转移灶,5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全身弥漫骨髓浸润外,余43例发生109处转移。所有检出的恶性病灶WB-DWI图上呈高信号、类PET图呈低信号、ADC值降低,降低幅度>50%。另37处良性病灶在WB-DWI呈等、稍高信号、类PET呈等稍低信号、ADC值稍降低,降低幅度<30%。
3.讨论
MRI不仅能对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做出分析,还可对功能成像以及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DWI作为MRI功能成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唯一无创伤前提下检测人体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新型技术。患者体内水分子扩散能力的弥散系数ADC值与DWI的信号强弱有直接关系,若ADC值降低,则DWI的信号升高[3]。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生物学行为相似,病理生理基础也相同,因此,DWI也表现为高信号。
WB-DWI可以将原发灶和周围浸润组织及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做出较好的显示,其优点如下:扫描范围广、检查时间短、安全性好、无创伤、无需对比剂、灵敏度较高。此检查方法与PET/CT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诊断。本研究结果中,有35处原发灶,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66.7%,除此之外,检查出脑、肝、肺、肾等多个远离器官的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以上结果表明WB-DWI检查具有方便、安全、灵敏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恶性肿瘤筛查工作。
综上所述,对肿瘤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保证良好的检出率,亦能充分表现病灶组织的转移状况。
表 恶性肿瘤原发灶的ADC值(b=800s/mm2)及WB-DWI显示病灶的数目
*
【参考文献】
[1]程国英,刘长柱.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2):60-63.
[2]马婉玲,宦怡,印弘等.全身DWI的正常表现及在转移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2,27(6):657-660.
[3]龚红霞,路青,朱炯等.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统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8):944-947.
论文作者:袁忠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者论文; 病灶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磁共振论文; 信号论文; 全身论文; 检出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