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企业使命声明的检验——来自国内上市公司和著名企业的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市公司论文,使命论文,证据论文,著名企业论文,声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检验的标准
20世纪70~80年代的滞胀催生了使命声明研究。经济滞胀使企业普遍陷入劳资冲突、环境保护、商业伦理的纠葛,迫使企业必须回答“企业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克雷姆通过对美国59家企业的使命声明的研究,得出使命四要素理论,认为完整的使命声明应包括:企业的目的、企业的战略目标、量化的计划指标和具体的业务界定。在验证了包含特定内容的宗旨陈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Bart,1998)之后,人们对有效使命包含要素进行了不断的修正(Pearce&David,1987; David, 2001)。目前使命陈述的三种检验标准得到学术界的普遍的认同。人们普遍认为一份规范的使命声明应该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表达明确的义务履行;包含清晰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如目标客户、竞争手段等内容;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方向。
对利益相关者的尊重,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这是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理论有重要的区别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企业应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是仅仅考虑某个或某几个主体的利益。对企业而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有顾客、员工、投资者、供应商和社会公众。
近几年中国企业普遍出现了无战略危机。战略管理成为理论研究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使命声明是战略管理的起点,它是企业向人们宣告的企业的基本原则、最高目标和重大决策的依据。一些实证研究证明使命声明与公司业绩成正比例关系 (Lance Leuthesser,Chiranjeev Kohli,1997),“世界上优秀的公司都有崇高的使命,使命保证了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承诺,能使组织产生巨大的热情,是组织保持‘长寿’的关键”[1]。深入分析我国有代表性公司的使命声明,探讨我国企业使命声明的基本特征,对我国企业制定合适的使命陈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对深化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研究也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采用国际上最常用的三种检验标准对我国部分企业的使命声明进行检验,即:对利益相关者应尽义务的明确性;特定内容因素的包含性;目标作用的全面和清晰性。
1.1 “对利益相关者应尽义务的明确性”要求使命陈述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利益主体:顾客、员工、投资者、供应商和社会
顾客通过“顾客”、“消费者”字样的出现来确定;员工为“雇员”、“员工”、“劳动力”、“我们的人”;投资者为“投资者”或“股东”;供应商指“合作者”和“供应商”;而社会通过“社会”、“世界”、“人类”、“国家”、“人民”、“环境”或“民族”的出现来判断[2]。并明确对上述五个利益主体应尽何种义务。
1.2 “特定内容因素的包含性”要求使命陈述中要有以下九要素
(1)行业——企业主业是否明确和突出,如企业主要从事何种行业,是钢铁、药业、石油还是其他行业,是否出现在使命陈述中;
(2)目标顾客——是否界定特定的目标顾客范围;
(3)地理范围——企业确定顾客和开展活动的地理范围,像“全球”、“亚洲”等就说明了地理范围的明确;
(4)企业理念——是否包含“公平”、“公正”、“和谐”、“信赖”或“负责”这类表明公司价值观的词;
(5)优秀激励——是否存在追求公司卓越的目标激励员工努力,根据“一流”、“领导”、“最好”或“卓越”这些词来判断;
(6)社会激励——通过社会和人类的目标激励,如追求人类、社会、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等;
(7)竞争手段——公司所寻求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主要是包含“低成本”、“高质量”、“创新”和“效率”这几个方面;
(8)未来定向——企业使命陈述是否包含对未来的计划,根据“将要”、“最求”以及一些具体几年的目标的包含与否进行确定;
(9)财务目标——是否通过“创造价值”、“效益”、“回报”和“财务增长”来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
1.3 “目标作用的全面和清晰性”要求使命声明必须:
(1)向利益相关者们表明方向;
(2)对企业运行进行有效控制;
(3)能有效地指导决策;
(4)能激励员工。
“是否向利益相关者表明方向,取决于企业使命陈述是否包含未来定向这一内容要素。企业运行的控制机能必须包含行业、目标顾客、地理范围和特定竞争手段中的至少两项才能肯定。如果宗旨陈述说明了企业理念,则企业运行中的无规则活动和决策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指导。最后,是否包含优秀激励或社会激励决定了企业宗旨陈述是否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3]。
2.检验样本
本文在我国上市公司和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的154个公司作为样本。本文对样本公司网站上的企业宗旨陈述进行搜集。选取上市公司和比较知名企业样本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公司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网站,相关资料比较容易取得,且都是中国的优秀企业,代表性比较强。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省略了所研究企业具体的名称,只提供样本企业的总体情况。样本企业的简单统计结果如下:
表1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比例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有的学者都交替使用使命、宗旨、理念、价值、目标等词来表述使命(Leuthesser & Kohli,1997)[4]。本文依据样本企业网页中所出现的宗旨、使命、愿景、企业理念、价值观、目标、精神等内容,进行归纳统计。
表2样本企业所在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3.检验结果
3.1 有使命声明的企业所占比例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标准,154家企业网页中,包含使命陈述的企业为88家,所占比率为57.1%。
3.2 对利益相关者的兼顾程度
表3表明国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含总体来说不够全面,平均每家企业的使命陈述只包含了1.86个利益相关者,5个当中不到2个。88家只有3家企业的使命陈述涉及了5个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全部,只占3.4%。而使命陈述中没有提及任何利益相关者的有13家,占总数的14.7%。包含一个或两个利益相关者的占54.4%,为大多数。
从表4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5个利益相关者中,国内企业使命陈述最为关心的是社会,88家企业使命中,有58家涉及社会,占65.9%。其次是顾客,45家,也超过了一半。员工为 38.6%。而投资者和供应商的重视程度则明显十分不够,只有28.4%和3.4%。
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企业总体对利益相关者的明确和关注明显不足。企业在发展中关注社会的程度较高。对于顾客和员工的这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前向关联要比资金、原料提供的投资者和供应商这两个利益相关者形成的后向关联重视得多。
3.3 特定内容因素的包含性
表5企业使命陈述内容要素包含个数情况
表5表明国内企业的使命陈述有效要素包含数目最主要处于1~5个之间,达到所有企业的79.4%。而且完整包括9个使命内容要素的企业没有。没有涉及九个要素中任何一个的企业有5家,占5.6%。要素的总体平均包含个数只有3.38个,不及总体9个要素的一半。
表6使命陈述各个内容要素的包含情况
表6则显示出国内企业使命陈述内容对动机要素的偏好,具有动机要素的企业有65家,占73.8%。其中,社会动机的比例52.2%又要高于优秀动机的44.3%。企业理念、竞争手段和未来定向的比例则都在一半左右。行业界定、地理范围和财务目标的忽视相对严重,而目标顾客的区分方面做得最差,只有9%的企业界定了自己的特定顾客群。
通过对内容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企业使命陈述的内容要素包含还不够全面。在各个要素中,目标顾客、行业、地理范围和财务目标这些要求比较具体性的要素最少在使命陈述中提出,而理念、动机、未来定向这些比较抽象和方向性的概念比较多的被提及。竞争手段作为企业存活和发展的基础相对受到较多的重视。
3.4 企业发展目标的清晰性程度
表7使命陈述的目标作用具备数目情况
平均目标作用数目:2.07个(总共88家企业)
表8使命陈述各个目标包含情况
从表7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使命陈述大概总体平均具备了2个目标作用,为总体4大功效的一半。其中具备两个目标作用的企业使命数目最多,有31家,占总数的35.2%。其次为1个和3个。具备四个功能作用的有11家,占12.5%。而不具备有效作用的使命也有6家企业。
表8说明了中国企业使命陈述发挥激励员工作用最大,有65家企业的使命陈述具备激励员工的优秀或社会激励陈述,占73.5%。表明方向和指导决策相对较弱,分别有47.7%和46.5%的企业使命称述可以起到作用。运行控制手段最弱,只有34家企业具备含有运行控制作用的使命陈述。
4.结论及建议
(1)154家样本企业中有使命声明的只有88家,占57.1%,还有42.9%的企业没有使命声明。这反映了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把眼光集中在“怎样赚钱”上,不大思考“为什么办企业”、“为什么赚钱”的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比较薄弱,制度和文化建设不足。企业普遍还处在机会和感觉管理阶段,要求企业进行自我否定和超越,改变观念和行为习惯,尽快向科学和理性发展阶段过渡。
(2)在5个利益相关者中,平均每家企业使命宣言中只提及1.86个利益相关者,只有3.4%的企业使命声明涉及5个利益相关者,有14.7%的企业使命声明中没有提及任何利益相关者。这反映了我国企业开放意识不够,合作思维比较欠缺。21世纪的企业要追求卓越、增强凝聚力,就必须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尽义务和责任、交流企业共同的信念、提供鼓舞人心的远景。当今的企业必须是一个能忠实地为利益相关者履行义务的开放系统。优秀的公司正是在履行其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各种利益群体中。其行为不是出于崇高、无私的理想追求,而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利益主体的信任和支持,谋求与外部世界的合作和互惠,扩大公司共同体。
(3)在5个利益相关者中,企业使命陈述最为关心的是社会,88家企业宗旨中,有58家涉及社会,占65.9%;其次是顾客, 45家,也超过了一半;员工为38.6%;而投资者和供应商的重视程度则明显十分不够,只有28.4%和3.4%。这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创办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通过股权融资,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因此,长期以来都比较忽视投资人的利益。同时,我国过剩经济已成为常态,过度竞争状态愈演愈烈,供应商的利益常常得不到保证。企业要认识到,同供应商建立动态、密切的关系,不但可以解决经营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营销渠道、市场开发问题,还可以优化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