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016年我院护理人员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n=200例)和观察组(n=200例),观察组采用全年实施目标管理,对照组未实施目标管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实施目标管理后,护理人员质控成绩、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管理;目标管理理论;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5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86-01
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好坏,会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护理管理就是将护理人员潜能充分发挥,在遵照系统管理的安排下,实施护理操作活动。临床上只有不断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质控问题发生率降低。因此本次研究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016年我院护理人员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具有上岗合格证书,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0例护理人员,两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学历:大专49例、本科151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9±3.8)岁;学历:大专54例、本科146例。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学历、年龄)等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合理目标
①制定科室总体目标[1]:首先需要总结前面护理人员具体工作情况,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将总结出的问题与对应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素质相结合,采用SMART原理,为科室制定合理的总目标。②制定细节目标和个人目标:根据护理人员资历,设定细节和个人目标,其中可将细节划分为年、月、周、日,针对优秀护理人员应设定进步目标,护理一般人员设定看齐优秀人员的目标,不合格人员给予及格目标,同时为护理人员制定培训和考核标准。
1.2.2实施目标
有护士长成立考核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随时可实施考核[2];每日看展早会,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并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统计护理人员的问题,经过评估后制定改进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1.2.3管理目标的考核评定
在对护理人员采用目标管理后,需要及时给予考核,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目标实行情况,每月列会进行自我总评,按照细节目标设定,给予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相应评价、纠正和建议。
1.2.4目标管理激励
①物质奖励[3]:医院根据护理人员个人目标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结合护理人员出勤、业绩等实施总评,给予总评较好护理人员相应奖金发放,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②精神鼓励:护理人员直接管理者(护士长)应与护理人员多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护理人员内心真实想法,若发现情绪异常者,应给予相应疏通,帮助护理人员创建积极向上护理心理,多给予护理人员鼓励,增加护理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资历,申请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质控成绩、操作成绩、理论成绩进行评价,各项成绩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成绩越好。并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数据,建立数据库,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前者通过()描述,后者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可以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实施目标管理后,护理人员质控成绩、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重要体现,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激发护理人员服务热情和潜能,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目标管理是一种动态活动过程,目标管理主要是结合护理人员实际情况和问题,给护理人员制定相应改进和实施目标,通过上下级之间的配合,根据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细化目标和设定个人目标,将其作为护理人员工作的方向[4]。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护理环节,护理人员自身才会发现护理工作的自然规律,本次研究通过将目标管理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完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实际操作能力,减少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同时通过增加奖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显示[5],采用目标管理的护理人员理论成绩为(85.37±3.46)分、质控成绩(90.25±1.79)分、操作成绩(89.78±3.59)分,均高于未实施目标管理护理人员理论成绩(91.45±1.88)分、质控成绩(97.68±2.31)分、操作成绩(94.76±2.02)分,并且护理满意度 >98.50%,与本次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质控、操作、理论成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最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杜长清.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2(18):2516-2516,2517.
[2]钱湘云.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42-1645.
[3]马燕,童开莉,赵清平等.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6):85-87.
[4]唐小花.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与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6(10):2860-2861,2862.
[5]高凯.临床护理管理中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0(1):243-244.
论文作者:文锋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护理人员论文; 目标管理论文; 理论论文; 成绩论文; 目标论文; 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