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论文_罗幸

湖南省衡南县茶市镇海会完小 罗幸

在现实的课堂中,老师在上面激情四射,滔滔不绝,唾沫横飞,学生们在底下面无表情,昏昏欲睡,这也许是我们农村教师教学时可能会上演的一幕。老师习惯了“满堂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苦不堪言,形神俱疲,往往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学生在老师的指挥棒下,千人一面,千人一法,没有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为了摆脱这种情况,老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往往与他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数学学科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把所学的知识适当的降低难度。

所谓降低难度,有的是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有的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达到习故而知新,从而解决新问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长、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先出示12个大小相同的1cm2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然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积极性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1.场地上堆放54吨货物,运走了 ,运走了多少吨?

2.场地上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 ,恰好是1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场地上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 ,还剩36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4.场地上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的 ,第二次运走了剩下的 ,共运了4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数学生能“吃得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有能力、学习好的留一些难题,中、下等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论文作者:罗幸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论文_罗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