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泛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CLASS NUMBER G250
随着图书馆学研究群体的不断壮大,研究的内容日益增多,形成了以图书馆学为中心的裂变和以其自身为轴心向其他学科辐射的研究范畴,构筑起了辉煌巍峨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然而,在这种繁荣的表面下,隐含着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虚妄和佞智。它是由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泛化所致。
1 泛化的界说
泛化是指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其本体学科的分化综合或其他学科与之移植渗透时的一种繁衍现象。新学科的生成不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动力,而是研究者个人的随意性行为,是把某一学科不加选择地同图书馆学加以组拼和嫁接;新的学科是两种学科的非主要研究对象任意融合的结果,像空气中飘浮尘粒的碰撞。它不被图书馆工作实践所接纳,不为图书馆学家集团所认可,难入图书馆学体系的大雅之堂。其结果是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极大膨胀,图书馆学群中的学科林林总总,科目细重叠琐,对实践无指导价值,有的学科仅有学科名目而无学科内涵,有标而无本,使得人们想到那旷无人烟荒原上的木乃伊。
据文献[1]报道,“至今共形成了60门(图书馆学)新学科分支”。这是文献[1]作者的保守约略的说法。笔者通过广泛的采样统计, 在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中,被研究者涉猎的已近300门学科, 仅心理学在图书馆学中的移植渗透、嫁接组拼就有几十种,诸如图书馆心理学、读者心理学、阅读心理学、图书馆管理心理学、馆员心理学、检索心理学、编目心理学、图书馆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图书馆服务心理学、图书馆领导心理学、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操作心理学、儿童图书馆心理学、公共图书馆心理学……。各种专业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几乎已渗透到社会上所有的行业和各社会团体,诸如农业图书馆学,林业图书馆学,学校图书馆学,少儿图书馆学,工会图书馆学,军事图书馆学,医药、国际、航天、交通等等图书馆学,可谓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从研究的范围看,大有图书馆社会学,小有图书馆评价学;从研究“交往”的这一角度看,大有图书馆公共关系学,小有图书馆人际关系学;从研究“效益”的角度看,大有图书馆经济学,小有图书馆效益学;从研究的时空看,远有古代、未来图书馆学,近有当代图书馆学;从研究物的角度看有图书版本鉴定学;从研究人的角度看有图书馆人才学;从研究钱的角度看有图书馆投资理论;等等。目前尚没看到图书馆化学,但却有以化学内容为依托的图书保护学;虽不曾看到图书馆医学,但却有以医学为基础的图书馆卫生学。就连鲜为人知的图书馆职业学、图书馆语言学、文献公布学、类目学、文化目录学、现代文化版本学、图书馆环境学……也不乏有人提出并被其津津乐道者,真乃研究的领域无所不及、研究的内容无所不包。图书馆学难道真地能与所有的学科嫁接组拼?能够容纳所有的内容、包罗万象吗?
笔者无心指责对列出的这些学科所进行的任何卓有成效的研究,只是担心对图书馆学的这种“提出性”“研究”发展不去的后果,提出的名目越来越多,学科越分越细,图书馆学分化得支离破碎,被移植渗透得失去本体自我,只有名目而无内涵,难道正中了常人所言的那句话——有名无实?爱因斯坦说过,一门科学的完整体系是概念和被认为对这些概念最有效的基本定律以及由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三者构成,所以说当前在图书馆学中的各种“概念化式的”超越现实的研究行为我们应认真反思一下了。
本文指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泛化这一现象,旨在探索图书馆学研究的正确性、实践性、丰富性、充实性、完整性,此“五性”乃科学研究的本旨,一切偏离此“五性”的研究都是虚妄佞智的行为,都与科学的精神背道而驰,也就是说,要使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多一点研究的内涵,少一些巧立名目;多一点研究的充实,少一些研究的虚设。
2 泛化与综合分化、移植渗透的分界
泛化是在综合分化、移植渗透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综合分化、移植渗透,也不会出现泛化。泛化与综合分化、移植渗透比较,它表现出了自身的普泛性、随机性、穷举性、盲目性,综合分化、移植渗透不当就为泛化;也可反过来讲,泛化奠定了综合分化、移植渗透的基础,它是分化综合、移植渗透前的一种探索。“泛化”的合理就为综合分化、移植渗透,不仅是对整体学科的研究,对一门具体学科而言亦是如此。二者是以“实践”这一行为为界尺:综合分化、移植渗透既以实践为动力也为目的,对实践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泛化以研究者个人兴趣爱好、行为动机为动力和出发点,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盲目性,对图书馆学学科群族而言就具有穷举性。在对综合分化、移植渗透而产生的学科的研究中能够形成群体研究,组成图书馆学家研究集团,而泛化出的学科只能是个体研究,一个个个体研究的行为容易导致泛化的产生。
3 泛化产生的原因
3.1 对研究对象的变化,特别是对对象的复杂化分析不够、认识不清
对图书馆学研究所进行的综合分化,移植渗透,人们最初对于研究对象的变化,特别是研究对象的复杂化往往分析不够、认识不清,在运用其他学科理论或原有理论研究图书馆学的问题或新问题时,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故而导致概念和方法的误用和乱用,难免不引起泛化。再一点是两种学科对应的概念理论分属不同的物质及运动层次,如果不加分析地组拼结合,这实际上意味着研究对象的某些性质发生了突变,而且变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异常复杂。因此仅根据一些表面性质的相似性,而进行概念的推广,往往会招致泛化的产生。
3.2 超越概念的网络性
概念的网络性是指某一个概念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零星碎片,在其科学体系中与其他概念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网络,它们才能依次得以相互理解并达到被人真正理解。当一个概念被推广到新的领域(图书馆学领域),它便被嫁接到一个新的概念网络中,就会受到研究对象的性质在本体论方面的限制,在原网络中所具有的意义就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都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还涉及到一种语言的转换,这种转换意味着理论中科学术语(不仅是概念用语)的意义是依赖于理论的,术语对理论的这种依赖性同样具体表现在科学概念的网络性方面,超越这个网络,术语(或概念用语)将发生一定的偏差和歧义。两个方面都会使逻辑演绎发生困扰,就难以形成正确、完整的新学科理论,泛化就因此而生。
3.3 研究个体主观知识的局限性
对图书馆学进行研究的个体所具有的主观知识的局限性,其中包括研究者个人的知识领域、知识深度、知识结构,还有所表现的兴趣爱好。研究者一般往往是从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方面把触角伸向图书馆学的某一研究领域,研究行为不自主地受自身专业知识的框架和原有思维的影响,研究的内容势必向自身的专业领域或自身的兴趣爱好发生倾斜。或者知识储备不足者,登不上知识巅峰,在知识的山脚下徘徊,用表面的知识在图书馆学的范畴中进行所谓的研究,只能是在概念上做游戏,用片面的认识去研究,必然偏离图书馆实践的需要。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泛化。
3.4 研究行为的复杂性
研究行为的复杂性是指研究的自由性、随机性、探索性、穷举性等或然因素,其中还包括研究个体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不明确,研究方法不周全,研究的对象模糊,研究问题的巧合,研究资金的不足,研究者思维认知狭隘,研究者心理准备不足,研究的环境不畅等。这些包含在研究行为中的单一因素或多因素的组合,都将导致图书馆学研究中泛化的产生。
4
泛化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双向性
4.1 泛化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正向性
4.1.1 泛化的必然性
必然性是说在图书馆学的研究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现象。科学发展的阶段性表明,先是具有科学的萌芽,然后发展到前科学,再到常规科学(科学的成熟阶段)。科学的萌芽阶段表明的是图书馆学科的诞生,前科学阶段表明的是以图书馆学为中心的群阈学科的出现,当一个个不断出现的(新提出)新学科(新概念)被逻辑推论所证实并趋于更加丰富时,图书馆学科体系臻于完善,图书馆学走向成熟(常规科学)。泛化的必然性是说当图书馆学确立之后,也就是在图书馆学的前科学阶段,由于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综合分化、借鉴移植大量涌现,同时出现以图书馆学为中心的其他附属学科,形成图书馆学群阈。在图书馆学群阈形成时,多表现为是研究者在做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摸索,一定的猜度和设想,包括多种新的朦胧意识,使得新出现的学科刚开始时只有概念而无逻辑体系,泛化必然出现。所以说泛化是图书馆学发展到前科学时期的必然现象,是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是前科学的特征之一。
4.1.2 泛化的探索性
在图书馆学的前科学阶段,由于研究者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他学科与之渗透移植、嫁接转并,大量的新学科出现。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家在创立科学理论时,免不了要自由发明科学概念,这些新的科学概念能否被逻辑所证实,所产生的新理论是否具有实践价值,这在研究者提出新学科(概念)时是无法通晓的,只有在以后的实践中再加以证实,这是研究的一种探索行为,也叫伸出尝试的触角,这时所导致的泛化既表明科学研究中的必然性,同时也表明研究的探索性。惟有探索图书馆学才能有所发展,所以说泛化在图书馆研究中还应看到它所具有的积极性的一面。
4.1.3 泛化的预测性
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的泛化表现了“研究者”盲目的穷举,任意把两种不相关的学科加以组拼,使出现的新学科带有很大的随然性。在众多的随然研究中必定包涵着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新出现的概念如果有其涵盖下的逻辑内涵能潜在地延伸下去,新的学科为实践所初步接纳,就表明这一概念或这一学科的生命力所在,随着该学科理论的逐渐趋于成熟,将会立于图书馆学的学科之林中,终将获得圆满的成功,这是泛化的预测性。
4.2 泛化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负向性
4.2.1 造成研究的浪费,形成研究上的误区
由于泛化的特征是学科丛生、概念林立、有的学科仅有概念而无逻辑内涵,“研究者”是在概念搬家、概念翻新上做文章,以图书馆学为中心的各种附属学科门类齐全,图书馆学科体系大而又大,全而又全,表面上繁荣,实则是图书馆学的一种虚妄的表现。这种泛化的研究只能带来研究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人走上研究的迷途,形成图书馆学研究上的误区。
4.2.2 增加了图书馆学研究选项的难度
由于泛化的存在,使得以图书馆学为中心的其他附属学科众多,究竟哪一门学科为图书馆学发展的龙头学科,对其深入研究能够带动图书馆学的飞跃发展,带动图书馆实践的变革难以确立,扰乱了研究人员选题的科学视线,诱发科研资历不深的人学术上当。
4.2.3 对图书馆学研究可产生误导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必然有对基础学科进行的基础理论研究,必然有对实践需要所进行的实践理论研究,必然有对未来发展需要所进行的未来发展理论的研究,这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层次分属,是研究者所应分明的自身研究的模位,在具有泛化研究的图书馆学群阈中,各类学科名目繁多,尤其是那些生涩怪癖、新奇离巧的学科,对于图书馆学的部分研究者,尤其是猎奇的人就会产生误导,被对社会无价值的次要项目所吸引,就会抓不住科研攻关的主体学科,滑入无层次、无模位的游离的研究之中。
4.2.4 削弱图书馆学研究主攻课题的力量
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科研攻关是每位研究者义不容辞和为之献身的事,但受泛化出学科影响,使得部分研究者见异思迁,放弃科研的主攻方面,选择“旁门左道”,这样就会造成研究人员的分化,研究经费的分流,研究设施的分移,势必削弱主攻科研学科的力量。
总的来说,泛化加大了图书馆学研究的艰巨性。
5 泛化的控制
泛化在图书馆学发展的研究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但也是能够控制和必须加以控制的一种行为。对泛化的控制,前提是基于它的负向性,但也因其正向性的存在,又不能给予完全杜绝和强行遏制。泛化的控制是说对所出现的泛化研究进行正确的诱导,并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机制,使图书馆学的研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5.1 实施教育诱导,对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进行调控
对图书馆学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这就要使图书馆学研究者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是对科学对象的求真、求实的探索,决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对科学的真和实的追求决不是仅仅停留在列出相应概念的水平上,而是要赋予概念以深刻的内涵和以概念为契机的完整逻辑和正确的结论。为此,在研究中要融入自身所具有的全部潜在的智能,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一知半解。要使研究者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对图书馆学有崇高的信念、顽强的研究意志,对图书馆学有高度的责任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切地讲,对图书馆学进行研究要具有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要勇于安贫乐道,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忍耐力。号召图书馆学研究者向著名的科学家学习,组织著名科学家报告会,组织研究者学习著名科学家的传记材料,把可感的真实人物和文学形象摆在图书馆学研究者面前,加强典型的人格示范效应。深厚的科学素养,崇高的科学精神是对泛化控制的根本所在。
5.2 进行立项诱导,对科研内容实施控制
规划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确定科研攻关项目,加大实施对该项研究的宣传:该项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它的研究价值如何?所产生的后果以及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让研究者深入了解,吸引高素质的研究者前来参加立项的科学研究。
5.3 实施投资诱导,建立研究保障机制
对规划立项的科研项目,对重点学科,对奠定基础的学科,对实践有指导价值的学科,对未来发展有影响的学科,进行重点投资,增设科学研究基金,对研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同时再给研究者一个宽松的环境,给予一定的优厚待遇,给研究者提供一个充分的研究保障体系。如此,图书馆学研究才不致于泛泛进行四面出击。
5.4 设立奖励诱导,对研究能量进行调控
奖励是激励研究者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如果实施公正合理的奖励,就能激发研究者巨大的潜在的图书馆学研究的能量。因此,要对投资立项的图书馆学研究项目,对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研究者,对奠定基础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性、对图书馆学未来发展有影响的、分属不同层次、占据不同模位的研究者,只有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提出性”的研究水平上,对其研究成果组织有关专家审核考查,鉴定评审级别,分别给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鼓励研究人员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
5.5 加大培养和吸引力度,对人才进行控制
首先,加大对图书馆学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培养的力度,加深现有专业教育的理论层次,扩充专业理论领域。其次,吸引其他学科专业人才加盟图书馆学的研究,与图书馆学研究者一起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以便利用各自的特长,形成一种研究上的“杂交优势”。第三,对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造诣较深的人,提供各种便利的手段,保障研究上的自由。第四,把在图书馆的实践工作中表现出有能力的人,充实到图书馆学的研究队伍中来,为此就要提高图书馆人的科学理论水平。要对在职的图书馆人进行资深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理论的教育和培养,这就要不断地开展图书馆职工的在职教育或脱职教育,使图书馆的所有工作者、研究者永远能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如此,图书馆学的研究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研究的内容才会有深度,研究的视点才能新颖而不浮华,研究的课题才有时代性而不概念化。
5.6 到实践中去,实施研究行为控制
实践奠定了图书馆学诞生的基础,实践提供了图书馆学发展的动力,一门学科有无意义就是看它与实践的关系,对实践来说有没有价值,对实际工作有没有指导意义。为此,要号召研究者到实践中去,到工作第一线去,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产生研究动力。
5.7 组建研究集团,实现多能控制
组建研究集团就是组织研究人员进行群体科研攻关。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体的智慧是多能的,视角是全方位的。群体集团研究具有一种监审、协调、补充、弥合的机制,能够避免单个个体研究出现的偏向,远远大于一个人独立研究的力度。在科学发展史上,大凡大的科研项目,多是由许多研究者参加,这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诸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有上万的科学家参加。相信组建图书馆学集团进行研究,对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泛化必定能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控制。
来稿时间:1998-05-05。编发者:刘喜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