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六四医院 瘤血液科)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8/20),护理满意度为95%(19/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护理满意度为75%(15/2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活动后乏力感,使体温降至正常,使患者学会自我保护,并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综合征,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无网状纤维增生[1]。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占57.5%),女性患者17例(占42.5%),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4.3±1.2)岁。主表临床表现为贫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多数患者有发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及皮肤、黏膜感染。可见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女性可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
轻度贫血和血小板(20~50)×109/L时减少活动,卧床休息。重度贫血Hb<50g/L及血小板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内脏器官有无出血倾向。病房保持空气流通,限制陪伴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1.2.2饮食护理
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物过烫、过硬、刺激性强,以免引起口腔及消化道的出血。
1.2.3输血护理
重度贫血Hb<50g/L伴头晕、乏力、心悸时,遵医嘱输注红细胞悬液。输血前,向患者讲解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经两人三查八对无误后方可输注[2]。输血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前30分钟,输血后l5分钟及输血完成后分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输血时记录脉搏和呼吸,并记录血型和输血的量。
1.2.4发热护理
定时测量体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床单、被套。给予物理降温如温热水擦浴,冰袋放置大动脉处;一般不用乙醇溶液擦浴,以免引起皮肤出血。协助患者多饮水,遵医嘱使用降温药和抗生素。
1.2.5出血预防及护理
嘱患者避免外伤及碰撞,预防皮肤损伤。使用软毛牙刷刷牙,勿剔牙,避免损伤牙龈,引起牙龈出血。勿挖鼻孔,使用清鱼肝油滴鼻,避免鼻腔干燥出血。保持排便通畅,勿用力排便,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皮肤损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血小板<5×10g/L时尽量避免肌内注射。颅内出血的患者应平卧位休息,头部制动,有呕吐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静脉输入止血药、脱水剂及血小板。
1.2.6用药护理
向患者讲解应用雄激素、环孢素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向心性肥胖、浮肿、毛发增多、女性男性化等)。长期肌内注射丙酸睾酮可引起局部硬结,注射部位要交替进行,可进行局部热敷,避免硬结产生。使用ATG/ALG时,首次要做皮试,输注速度不宜过决,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4]。
1.2.7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介绍一些治疗效果及心态良好的患者与其交谈,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2.8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常见病因,临床症状及体征。长期接触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人,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做好防护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制度,定期体检[5]。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卫生习惯,预防各种出血。教会患者自我观察出血及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向患者讲解骨髓移植的有关知识。妊娠合并再障的患者,应劝其早日终止妊娠。
2观察指标及结果
2.1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35%、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及(或)造血微环境损伤,以致红髓向心性萎缩,被脂肪髓所代替,从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骨髓中无恶性细胞、无网状纤维增生[6]。临床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研究中两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2例(占60%),有效6例(占30%),无效2例(占10%),治疗总有效率为90%(18/20),其中13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占65%),6例一般满意(占30%),1例不满意(占5%),护理满意度为95%(19/20);对照组中,显效7例(占35%),有效7例(占35%),无效6例(占30%),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其中8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占40%),7例一般满意(占35%),5例不满意(占25%),护理满意度为75%(15/2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大部分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患者能够学会自我保护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患者了解再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了解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能够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女性患者能正确面对自我形象紊乱,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学会自我观察贫血、出血、感染的临床表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未发生颅内出血。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活动后乏力感,使体温降至正常,使患者学会自我保护,并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云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659.
[2]王颖楠,郭浩杰,薛艳杰.护理干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
[3]王琮,孙舒燕,易佳.护理干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J].2015,(25).
[4]陈默.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23.
[5]崔振珠,冯妍妍,张带带,等.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7):2123-2125,2126.
[6]王敏.临床护理干预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4,(22).
论文作者:马佳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患者论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 满意度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两组论文; 骨髓论文; 皮肤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