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性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庞爱丽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性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庞爱丽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高等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具备独特个性的人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鼓励。要实施教育的特性化,就要树立一种特性化的教育理念,要把富有特性和创新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注意教育的多元化、特性化,使高等教育适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改革研究;特性化

追求个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要实施特性教育,必须首先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全面充分发挥学生特性为主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必须尊重每个学生。我校的生物医学工专业是一新办专业,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更显得资历不足。但这即是劣势,同时也为改革办学提供了一片广阔天空。由于新办专业的限制,每届招生名额不能超过30人,这就为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新生入学后,学院就为每名学生分配了导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更好的找到自我规划的途径。

一、建立特性发展的教育观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树立了特性充分发展的教育观念。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构成新的学生观,重视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特性。学生不再机械地、盲目地、被动地顺应和单一承受过时的教材体系,进而作为学习活动中绝对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寻找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方向。另外,教师的所处的角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作为学生特性的描绘者、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探索的倡导者、特性展开空间的创造者、“问题情境”的诠释者以及创新思维的领路者。教师应把构成、拓展学生的特有个性当作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把“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当作教育未来的目的,极力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等特性差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不同的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得到各自所能达到的水平。

二、建立系统性教育和倾向性教育相结合

个性培育不仅要系统性教育亦要倾向性教育。系统性教育是指作为确保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所展开的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自然文化教育与能力技艺培育,使其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以奠定扎实的优良个性基础。任何个体均是生存于特定历史条件之下与社会群体之中并且受其约束的,社会活动的法则、公共生活的规定,任何人均必需遵从。系统性教育修筑了一条个人进入社会的路径,是培育大学生除了具有優秀的科学文化底蕴,确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利义务观,具备必要的是非辨别能力、交友协作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部保障。

导师制的实行,可以给出不同于父母和班主任间的教育指导,而是一种还有倾向性的教育,可以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对其进行帮助。这种倾向性教育是指依据学生个性转型的特定需求,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的特定教育,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依靠自身特有的方向转型。和系统性高等教育关注普遍性、基础性与稳定性的特点相互差别,倾向性教育亦表明出差异性、多元性、不定的特点,特别关注个别指导,可用来增强系统性教育之中大学生个体的性格、特长获得充分地拓展。

三、建立个性化教育的点评机制

个性发展是人的自我转型的需求,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界间要公平、共存地共处,必需充份地拓展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评定学生不必是一纸成绩,或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认定。现代社会不论是科技发展或是百业竞争,均需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性能力。创新是多元化、异型化、特性化的活动,要有个性的强有力支撑。坚定育人首要,必需充分认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认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师制的建立,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开辟了一个新平台。学生对其有困惑的问题可以和导师进行交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将许多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尽快的消除由于学习和生活空间的变化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承认和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认同学生个性,是转变学生个性的前提,是实行个性教育的基本条件。坚定育人首要和认同个性的原则,教育者于教学实践中必需协助学生奠定教学中的独自人格与主体地位;在不违犯法纪、道德与教学基础秩序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认同学生的选择,予学生获取个人自由选择与转型的空间;对成长过程的学生,思想相当简单,知识与能力相当欠缺是获得越来越余的宽容和理解。

四、构建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

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全面进行,要求课程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承受,又能适合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的特性成长。导师制的实行,开启了生物医学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幕,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要,从实践教学开始,以学生的爱好和需求为出发,重视学生的亲自实践和直接经验的获取,完善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才能,使特性得到充沛调动。其次,增设模块课程,即根据特殊需要及学生意向,将一些有内在联系的学科恰当组合来实现一定目的,以模块为单位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性课程、职业性课程、提高性课程以及主题性课程等,其好处在于课程方针清晰,能适合不同学生的拓展要求。另外,还应该设置强调不同学科之间关联性的综合性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生活,以丰满和拓展学习内容的内在和外延,为学习者提供许多发展特性的条件。

五、自我认识和自主转变的规则

要产生独特而优良的个性,必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入学分配导师后,每名学生根据自身的性趣爱好和导师的指导,都要为自己制定一份大学时期的职业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并逐步完善和实施这个规划。要产生独特而优良的个性,必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学生入学分配导师之后,每名学生依据自身的性趣爱好与导师的指导,均要作为自己制订一份大学时期的职业规划,依据这个规划,并且逐渐完备与实行这个规划。学生建立起自我设计、自主转变的基本理念,能动地、自信地接受教育的机会与现实生活条件,持之以恒来培育自己的独有品质,这是个性转变的基本条件。学生有了这种自觉性与主动性,便有了个性赖以产生与转变的动力机制,任何外在因素均可透过个体主观的不懈努力作为自身能力素质。大学生完善个性的自我设计与自主转变,可自培育大学生准确的自我意识做起。

高等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处在性格铸最佳时期的青年学生大部分时间活动于学校中,这里个体性格丰富多彩,可比对、参考的对象众多,互相鼓舞效应良好。为学生成长创立优良环境,学校当仁不让的成为重点,可透过建立教育特性化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育人水平和完善新型的教学服务等方面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 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05-113.

[2] 曹延汹,董梦霞. 从个性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的理性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 :61-62.

[3] 杨清红. 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4):124-128.

[4] 刘献君. 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和意义[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5-21.

论文作者:庞爱丽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5卷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性化教学改革研究论文_庞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