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论文_赵舒琼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论文_赵舒琼

摘要:提问是数学课堂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好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从实践出发,对提问的角度、难度、亮度和尺度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数学提问;四度;教师;学生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然而无效的提问常充斥着课堂,主要表现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随口而发,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简单判断式的提问。这些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发问,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论述:

一、巧选角度,提高气氛

教师的提问要活,要选准时机和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而有疑”之间。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提得新颖、有趣,提得切合学生的实际,富有启发性。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几位学生任意报一个自然数,教师很快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迷惑不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的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答案。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古怪”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小明的妈妈40周岁,才过了10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听后感到十分好奇,激起了强烈的兴趣,这样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诸如此类的提问,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思维得到开拓,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不但使他们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而且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抽象数学世界的奥秘。

二、掌握难度,精准切入

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与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备课时就应潜心研究,精心设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三个层次的关系是: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的知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一般分数化小数”一课时,课始,教师组织学生练习,把、、、化成小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的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了小数,当他们努力想把化成小数时,已有的分数化小数的知识经验不能直接解决眼前的问题了,于是顿生疑惑。此时,教师启发“分母是‘100’的分数大家能把它化成小数,分母是‘25’的这个分数就真的不能化成小数了吗?”教师的反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迅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提取通分的知识,沟通分母是25与100之间的联系,得出3/25= 12/100=0.12。正当学生沉浸在学习成功的快乐之时,教师追问:怎样把化成小数呢?由于不能通分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造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再次“脱线”,他们的思维便由先前的“柳暗花明”忽又转入了“山重水复”的困境。“那该怎么办呢?”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分数化小数时,掌握了教学的难度,有意将放入其中,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又发展于已知的未知因素,使学生处于不断“提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通过原有相关知识经验的“复活”或改组,使新知获得同化、并纳入原认知结构中,扩建成新的已知认知结构。

三、创设亮度,激发热情

所谓亮度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围绕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跨度大、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心扉,促其想象。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快结束时,教师拿出一小段胡萝卜。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怎样求出胡萝卜的体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学生说:把胡萝卜煮熟后,挤压成类似一个圆柱或圆锥的形状,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有的学生说,先称出该胡萝卜的重量,再从胡萝卜中切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一小块,称出它的重量,然后根据大胡萝卜和小胡萝卜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可以求出该胡萝卜的体积;还有学生说,把胡萝卜放在量杯之中,看看水上升了多少,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胡萝卜的体积……这样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了丰富想象的意境,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把握尺度,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它有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和调控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它有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的作用。同一个班的学生思维方式、层次、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把握尺度,不但要在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下发问,还要把握好发问、候答(指教师发问到学生回答前的间隔时间)和理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回应)的占用时间。提问后,不用马上让学生回答,应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一般而言问题的难度小,思考的价值低,候答的时间应少留,反之应多留。甚至可让学生先讨论,然后再作答。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向全体,尽管一个问题只会是一个学生回答,但问和答的活动决不能成为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一对一的活动,为此,教师提问时不能只盯着少数几个学生,要面向全体,让上、中、下的学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更要营造一种氛围,即教师问的是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是全班同学的代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还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只取他人的回答,以便做及时的补充,纠正,把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

总之,提问的方式很多,我们只要根据实际,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淡溪镇第一小学 325600)

论文作者:赵舒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四个维度论文_赵舒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