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基本效能与理论武装群众的基本路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效能论文,路径论文,群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3)01-0051-06
[修回日期]2012-12-18
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理论武装群众,实质上就是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具体化,就是最大程度达成共识、统一步调的工作。当然,这种共识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发展方向和人的基本价值理念的基础上,说到底就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分析和思考现实、把握发展方向的理论框架中。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理论工作者,以理论的科学效能和政治效能拓展其实践效能和传播效能。
一、理论的科学效能:理论武装的本质和基础
理论武装的前提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理论武装实质上是理论体系的使命和命运问题,其本质和目的在于诠释执政合法性的功能;理论武装的成效在于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解疑释惑、指引未来方向,并转化为广大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
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武装群众的水平和成效。科学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还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实践的水平和成败。就理论教育的两个向度,即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而言,前者是对人的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具体分析、描述和引导,后者则根据特定的理念框架去总结和概括,进行心理和行为层面的理性分析。而且,理论是对感性认识的扬弃和提炼,是认识活动的结晶和最高形式,它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而言,没有高层次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践;没有理论上的创造和突破,就很难有实践上的创造和突破。就现实中的理论武装而言,教育不缺乏实践活动的注解,缺乏的是对各种经验、事实的抽象和提升。就理论武装的预期成效而言,理论武装的作用不仅在于直接指向具体的实践,还在于它能科学地预见未来,为人们提供理想、信念和价值导向,从而提升人的境界,开阔人的视野,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并积极地反作用于实践。对此,列宁曾经明确阐明:“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1-1]
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武装群众的本质和基础。在理论武装群众的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环境之间构成严密的主客体关系,在这三者的矛盾关系中,教育者所坚持的理论的高度、深度和力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理论武装工作,基础是科学的理论及理论的创新能力。正如恩格斯对那些忙于事务而缺乏理论修养的共产国际的“大人物”的劝诫一样,“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1]就现实的理论武装成效而言,教育者要么停留在浮泛现象罗列的就事论事、家长里短而缺乏深刻道理的支撑,要么回避理论武装群众工作的意识形态特征,满足于从社会心理、知识素质这些层面来从事理论教育,任何倾向都无法回答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可见,理论工作者理论基础不足、理论储备不够,是理论武装工作长期裹足不前的重要因素。增强理论武装的成效,就要发挥理论的基础性作用。
理论的科学性回应了武装群众的现实需求和难题。理论武装是说服人、教育人的工作,而说服和教育的效果不仅在于说服的方法和艺术性,更取决于说服者所掌握的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现实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人们思想当中的种种疑虑,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种种困惑,都需要通过科学理论加以引导和解决。可以发现,理论武装工作是引导人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困惑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实际的过程,也是理论结合群众的大众化过程。当前理论武装和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仅需要科学理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准确分析,还要回应群众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迷茫和不解。理论教育工作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也在于解释、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3]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们不需要理论思考和理论分析,而是理论教育远离了人的工作、生活,远离了人的思想实际,难以真正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以至于面孔陈旧、应对乏力而使人生厌。
理论的科学性框定了武装群众的方向和路径。在现代社会,社会分工日趋严密、职业划分日益专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更加理性地从事各项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此相应,理论教育工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让科学理论为实践提供方向和思路。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4]无论是工作对象对理论武装工作的认可、接受,还是现实中理论教育的具体操作,只有首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其规律和特质方面进行谋划,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句话,现代社会的理论武装工作应当以其内在的科学性,分析和引导人的心理、思想,研究、描述、了解、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科学理论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群众思想实际并经总结提升而成。如果理论武装群众是说服人、教育人的工作,那么科学理论就是教育者的思想武器。
一、理论的意识形态效能:理论武装的目的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政党在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过程中,不仅需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保障其实施,还需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形成人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凝聚力。所以,理论武装群众的特殊性使命在于,既要不断推进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还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理论武装是坚定群众理想信念、指引未来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描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这是当前人们的最大政治共识,是理论武装的直接思想渊源和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5-1]只有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了,群众才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得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困难、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共识和思想基础,也可以说成为团结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理论武装的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不断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理论武装是释疑解惑的工作,现实世界的诸多理论和实践困惑,都需要向群众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而说明的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的纷乱时期,现实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人们思想当中的种种疑虑,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种种困惑,都需要我们以理论为指导加以解释、分析和解决,这是根本性的任务。唯有如此,人们才能理解现实的力量和自身的处境,从而更加理性地对待社会矛盾和内心冲突。运用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解释,是理论对其能够进行合理预见的基础。人们借助理论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判断某种社会实践是否符合规律。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具有这种理论品质和功能,它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理性陈述和科学总结,是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集中回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群众,就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工夫,从而不断夯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理论武装是一项明辨是非、提供价值判断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给定的就是价值标准和是非尺度,是统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人们只有在比较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了相关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合理的价值判断。在理论武装工作中,需要对是非问题和重大原则问题进行正面的回答和回击,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行为的效果。同样,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及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只有正面回应、主动占领思想阵地,才能真正达到理论建设的效果。只有提供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我们才能回归理论武装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教育的本质,也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理论武装工作就是为了帮助更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而不迷失方向,将其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也反复证明,理论武装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理论武装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秉承的社会发展理想和以人为本原则,使其具有最为广泛的民意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还在于其坚信者的济世救民的伟大情怀,更在于其继承者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衡量社会发展的成效,在宏观层面上逐一回答重大发展战略问题的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步明确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即,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造福民众,在发展中坚持公平,在发展中解决民生、增强国力,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6]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原则坚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2]理论武装工作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人、关心人,由此生发的真理的力量,就是教育者所坚持和主张的理论既要符合人的思想发展实际,也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理论武装的成效就在于,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怀和思想境界既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将以人为本理念延伸到理论武装工作中,就是要把传统意义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教育人的工作态度上升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
三、理论的传播效能:理论武装的载体和途径
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理论宣传干部队伍。理论的成熟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工作者的成熟不仅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熟识,还表现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从事理论教育的基本要求。
以深厚的理论修养传播科学理论。对理论的宣传解释要靠真正的、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铺垫、滋养和支撑,而提高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必须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项基本功。理论工作者是宣传党的理论、解释路线方针政策的主力军,这一特殊使命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首先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恩格斯在评价那些靠夸夸其谈而对现实认识不深入的空喊家,在发展理论、解释世界的软弱无力时,也为我们的理论武装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2-2]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自称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空头理论家,脱离中国实际领导中国革命,把党的事业引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毛泽东曾辛辣地讽刺他们说:“老爷们既然完全不认识这个世界,又妄欲改造这个世界,结果不但碰破了自己的脑壳,并引导一群人也碰破了脑壳。”[7]
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助推真理的力量。智慧要靠智慧来培育,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真理的力量只有借助于高尚的人格力量,才能熠熠生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就在于有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用高尚人格引导人们信奉真理、追求真理。理论武装工作,不仅要建设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同时也要努力建造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及人人崇尚美德、追求上进的育人环境。如果领导干部能够身体力行科学的理论、高尚的道德,人们就能从他们身上感悟、分辨甚至检验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是非与取舍。这种“无声的”道德示范作用,必然从根本上启发、激活人们内心中的道德内省和自律意识,对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反之,如果领导干部放任社会丑恶现象毒化政治社会环境,必然会败坏社会风气,更不可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观。在这种情况下,给群众解释得再好,也是苍白的,甚至被人认为是虚伪的。
把理论变为群众观察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武装工作也应当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要坚持科学理论具有的批判精神、实践精神,以宽广的视野分析问题,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身发展规律。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1-2]我们之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在于它能够为人们的行动提供一种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从而保证人们行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面对思想无限复杂的工作对象,理论工作者必须首先为群众提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引导群众在千头万绪、是非复杂的问题中知道原委、明白道理,达到理论武装群众的预期效果。
把理论思维变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和能力。理论武装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被动局面,处理好理论的传播力度与群众接受程度的关系,处理好当前的入心入脑与未来的思维转化的关系。所以,理论武装的成效在于理论的彻底性,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然后解释实际,在于帮助群众通过理论学习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摆脱其他思潮的束缚,走向理性的王国。恩格斯认为:“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联系。在这里,问题只在于思维得正确或不正确,而轻视理论显然是自然主义地进行思维、因而是错误地进行思维的最可靠的道路。”[8-1]理论思维的意义在于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列宁认为:“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非瞎说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9]毛泽东就如何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时强调:“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10]
四、理论的实践效能:理论武装的使命和归宿
科学的理论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宣传普及,且使理论教育和宣传普及的形式与现实生活相吻合,与发展实践相联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管用。理论武装工作,既要用科学的理论面向实际,也要从群众的思想深处反思现实,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就难以对现实看得长远和深刻,如果没有和实际结合,理论也就成为空中楼阁。
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透彻而清晰地解释现实世界。理论是行动的支点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应当以实践的运用为标准。理论对实际的把握,不应从先验的理念而应从经验的事实出发来估量对象的思想实际,否则,缺乏针对性的思想动态和分析机制,势必造成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脱节。马克思、恩格斯就把理论看作正确行动的“支点”和“根据”。马克思直面社会的现实,以科学的精神探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中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理论。马克思非常反对用教条的理论去剪裁实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8-2]因此,理论教育只有提升理论深度和说服力,才能起到教育人的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工作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但具体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要真正了解、分析透彻,然后用正确的理论进行解释、说服和教育,这样才能解决问题,缺少理论支撑的感情是肤浅的,缺少情感支撑的理论是苍白的。
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诚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列宁认为,在革命战争时期宣传鼓动工作的条件是说清楚道理:“我们应当尽量使……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对一切基本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广泛地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和鼓动。”[11]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做好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既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情感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尊重人们行为活动的多样性所反映出的文化特殊性;既注重政治性与社会性,更要体现人文价值、注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工作者,在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时,都要从人的思想和心理深处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帮助群众分析问题,把问题说清,把道理讲透,启发群众,帮助群众找到真正克服困难的措施,帮助群众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最终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理论要掌握群众,就必须为群众所想所盼、喜闻乐见。在理论教育中,用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关心的事情,通俗易懂地回答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理论才能打动人、说服人,才能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12]当前理论教育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适应,即理论武装群众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不能有效应对理论武装群众的新情况、新问题。其根源在于我们从事理论教育的同志对现实问题及群众的实际生活了解不多,对教育规律把握不透。“理论武装也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好,道德教育也好,都不能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都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而应该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13]
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传播真理、教化社会、武装群众的路径,应当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而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成效也必将推动相关领域直至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化,必将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武装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