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辽宁沈阳
摘要:在当前施工工程中,混凝土已经成为了应用率最高的建筑材料,因此其相关施工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为了确保能够满足工程的正常需要,保证施工整体的质量,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成为了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即实际体积超过1m3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有效的施工技术工艺可以减少温度应力,同时预防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较大产生问题,可以很好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比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拥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针对大多数的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对应的施工标准要求非常高,比如,高层建筑工程箱体结构当中,施工要求不能预设施工缝。第二,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体积非常大,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将带来非常多的水化热,热量也不容易散发出来,就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产生非常大的偏差,导致内部应力出现集中的现象,如果温度应力高出混凝土强度,将会造成混凝土开裂现象。所以,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方式,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保证施工可以顺利完成。
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大体积混凝土中材料控制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材料控制技术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前,想要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整体硬度,那么就需要对现有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达到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例如,在对建筑工程中梁柱部分进行施工时,可以增加石子的使用量,减少整个混凝土中水和沙子的含量,调整粉煤灰以及其他外部成分之间的配比等方法来保证其硬度。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施工时还会需要许多建筑钢筋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就需要对石子中最大直径的数据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石子等材料的颗粒太大被卡在钢筋当中。另外,砂浆收缩度要比混凝土的收缩度要强,所以在将模板进行拆分之后极容易产生钢筋断裂情况的发生,所以这也是砂浆不如混凝土运用较多的重要原因。
2、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受外界温度影响可能还会发生裂缝情况的出现,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应避免选择温度较高的时段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并且选择一些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材料,以符合工程质量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为基础,将缓凝减水剂慢慢加入到混凝土中,减少水泥材料的使用量,同时对材料的水灰比与水化热进行适当的减少,从而达到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的目的,有效避免了混凝土材料在外界作用力的情况下产生的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粉煤灰材料融入到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水泥来发挥其作用,而且对水的用量要求也较低,这对混凝土自身的可泵性有着积极作用。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把控,例如可以增加骨料中水的含量,避免混凝土骨料中的砂石经过阳光的照射而温度升高的情况。为了满足混凝土对温度的严格要求,因此在对混凝土浇筑时,可以采取分层的方式来进行,加快热量的散发速度,或者在材料中加入其他毛石等能够吸收热量的材料,从而节约了其他原料的使用。但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时,毛石整体的体积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避免因毛石体积控制不当而导致的材料无法使用情况的出现。
3、拌和浇筑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时,还需要合理的来制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并对混凝土的构成材料进行控制。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搅拌时间,这与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的外加剂以及粉煤灰有很大的关系,在增加了这些材料的使用后,会相应的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所以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一般来讲搅拌时间应设置在半个小时左右。在进行搅拌与浇筑工作时,必须由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拌和料和其他外部材料的使用剂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搅拌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影响混凝土材料质量以及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就要实行分层浇筑的方法,完成一层浇筑后在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等到上一层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达到基本凝固状态时才可进行下一层的浇筑,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效果,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4、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应用
一般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工作时都会利用插入式的振捣设备,并且还要对插入点的位置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插入点的分布均匀。在使用振捣设备时,要保证插入混凝土的速度较快,在取出时速度降低的方式。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阶段,应使振捣设备保持一个轻微活动状态,方向为上下方向的运动,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另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因此对分层浇筑的厚度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厚度不能超过振捣设备长度的1.25倍。而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振捣设备位置应插入到下一层内6cm左右,方便两层混凝土的接缝的清除,并在下层浇筑的混凝土基本凝固的状态下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振捣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技术的标准为,混凝土材料表面平整度高、有灰浆、无气泡产生以及混凝土材料不会下陷等,因此为了满足以上标准一般在进行振捣时要保证振捣工作的合理性,在对振捣设备进行移动时,还要保证移动间距要不小于振捣设备半径的2倍。同时振捣工作也要与浇筑过程保持一致,采用分层的方式来进行,完成一层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振捣工作,要准确把握第二次振捣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浇筑工作完成后,基本凝固前来进行,以标高线为参照,利用刮尺来保证混凝材料的平整度,用抹子在终凝前进行二次压平,防止因不平整出现裂缝情况的发生。在所有过程完成后还应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膜,从而保持混凝土的水分。
5、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通常混凝土都是分层浇筑,所以分层工艺技术、凝固的时间点及凝固程度非常关键,尤其要重视凝固时间。并不是完成浇筑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混凝土表层可能会出现形变对总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振捣以及抹压,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扎实,如此一来更加有效地将表面水分进行过滤,防止混凝土表层产生气泡或者裂痕。后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最理想的时间是浇筑之后的10h,养护维持4周最理想。在比较特殊的位置要适当地延长养护时间,针对特殊位置要将养护方式进行调整,具体问题实现具体分析研究。养护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看管,利用适当的遮蔽物将混凝土盖住,预防表层被破坏,定期打开进行查看湿度情况,一旦湿度不够要立刻补充水分。如果出现混凝土表层凹凸不平的情况,要立刻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修补,保证成型的混凝土完整无缺。
结束语
总之,处在当前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背景下,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质量就愈来愈重要,所以要从多方面加强质量的控制,将大体积混凝土的各环节施工要求严格遵循,希望能从此次的理论研究方面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盛久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J].四川水泥,2016(12):176.
[2]陈保国.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4(05):309~310.
论文作者:李瑞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材料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温度论文; 在对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