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安稳
江苏中联铸本混凝土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预拌混凝土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施工过程仍存在不少问题,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出厂质量,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本文结合多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践,现就预拌混凝土在生产环节和施工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初浅分析,提出一些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预拌混凝土在建设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预拌混凝土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采用工厂化集中搅拌,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了混凝土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既能节约原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施工场地、实现文明施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质量风险,又能推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预拌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产环节问题
(1)人员配置不到位。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线是由设备生产厂家或供货商指导建立的,生产线操作人员和试验室试验人员也由其培训,具备生产条件后厂方即撤走技术人员,其生产则由刚培训人员进行,技术及质量管理人员配置不全。
(2)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部分企业负责人重视营销而轻视质量,或主观认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较为简单,不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制定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所提供的管理制度都是照抄照搬来的,抄来的管理制度也未有效执行,加之连最基本的技术及质量管理人员都未配备到位,质量控制主要凭经验进行。
(3)原材料管理不严。我市砂石原材料含泥量较大、级配较差,导致质量变异性大,但大多数企业在原材料存放方面不按规定进行砂石原材料分仓存放,水泥、外加剂的存放和管理也不符合相关规定。原材料、外加剂进场时未严格按批次抽样检验,存在未取样检验或检验结果未出已投入使用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使得包括水泥、砂石在内的原材料供应紧张,各混凝土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期使用来源多个场地或多个厂家的原材料。由于各厂家水泥理化指标和砂石料质量存在差异,若混用又未调整配合比,必然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的不稳定。
(4)未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部分企业所使用的配合比大多为抄袭得来,然后按其做几组试块进行试验,强度达到要求后按其配制并使用,并未根据原材料的变化重新设计、优化。为保证强度,随意加大混凝土用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膨胀性、抗冻性等仅依据外加剂使用说明书来确定掺入量。预拌混凝土常出现的“混凝土表面裂纹、气孔多、长时间不凝结硬化,冬季施工表面疏松”等诸多问题,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外加剂使用不当有直接关系。
(5)预拌混凝土相关技术资料及其质量证明文件,不能真实反映出厂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实际。送料单未经出厂检查人员签字,所填写的指标未按测试结果填写,填写内容为标准要求的指标。比如,初凝、终凝时间、塌落度等在工地使用中的反映情况与出厂报告出入较大。
(6)运输过程缺乏管理。存在随意改变运输路线,未记录出发、到达和等待时间,不观察和记录罐车运行状态,私自往罐车里加水等问题。罐车运行失常或运送时间过长致使混凝土在罐车内初凝,往罐车里加水致使混凝土塌落度增大。
(7)监管薄弱。我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由住建部门核发、经贸委负责混凝土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定期抽查检验,形成多头管理但各部门又未能有效开展联动管理的状况,对其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缺乏有效的事中监管。
2.2施工过程问题
(1)进场把关不严。不认真核查预拌混凝土相关技术资料及其质量证明文件,特别是未核查强度等级致使误用不符合设计强度要求的混凝土。不按规定现场检测混凝土塌落度,不按规定进行混凝土见证取样或留置试块。
(2)模板关闭不严、浇筑振捣控制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模板关闭不严造成混凝土漏浆、跑浆,钢筋垫块位移造成混凝土露筋,施工缝杂物及浮浆清理不净形成混凝土孔洞、夹渣。由于预拌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往往存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要求进行振捣,只用铁锹拍平,浇筑过振、漏振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振捣离析以及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缝隙、烂根等质量缺陷。
(3)不按规定进行养护。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要求,致使混凝土出现不正常收缩、开裂等问题。
3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3.1生产环节质量控制
提高预拌混凝土生产环节质量,需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加强质量自控,更需监管部门强化事中监管。
(1)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人员配置。企业首先增强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方针,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混凝土材料、设备、试验及生产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完善人员配置,尤其是企业技术及质量负责人的选定,还要充实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使管理制度得以监督执行、质量保证体系得到有效运行。
(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在选购原材料时不能片面考虑价格而淡化质量,应充分考虑供货商(厂、场)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在原材料进场时,要强化验收工作,严格执行原材料的检验制度,坚持“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使用”原则,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同时加强原材料存放管理,做到各批次材料不混用。
(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性状,事先进行配合比设计。在配合比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户对混凝土的具体要求(抗渗性、膨胀性、抗冻性、强度值等),合理确定水泥用量、用水量及外加剂用量。通过理论计算,并反复优化,使配合比设计能够起到指导生产和控制质量的作用。
(4)加强运输过程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确保罐车运行正常,认真记录出发时间、到达时间、等待时间及罐车运行状态,严禁私自往罐车里加水和出现调包现象。
(5)加强质量监管。建议从顶层设计层面确定预拌混凝土的监管主体、明确监管责任,强化生产环节事中监管。定期对生产企业质量行为开展督查,重点检查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及生产各环节的管理情况;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混凝土质量问题追溯机制,一旦发现混凝土质量问题,对该混凝土搅拌企业同期生产供应的所有工地及时开展调查处理,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3.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应加强以下环节的控制。
(1)进场质量控制。认真核查预拌混凝土相关技术资料及其质量证明文件,重点核查强度等级及特殊性要求是否与本工程提出的要求相一致。现场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并核查材料单所填写的塌落度,按规定进行混凝土见证取样及留置试块。
(2)浇筑振捣质量控制。浇筑前认真核查模板关闭情况、钢筋垫块的安放情况、施工缝杂物及浮浆清理情况,存在问题及时处理。严格控制振捣深度和振捣时间,振捣做到快插慢拔,防止过振或漏振。浇筑混凝土板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并对板面进行抹平处理。
(3)养护质量控制。混凝土养护是保证质量的一道重要工序,浇筑完毕12小时内应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或塑料薄膜养护等有效措施开展养护,终凝后应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须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4)管理环节质量控制。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应跟班指导和监督施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发挥监理企业在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把关作用,重点做好混凝土进场报验、浇筑振捣、养护以及材料检验、试验报告、检验批与分项资料填写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做好混凝土施工旁站监理及混凝土试件取(送)样见证工作。
4结束语
预拌混凝土是通过拌制、运输、浇筑、养护最终形成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混凝土结构质量,事关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是保障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国杰.关于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21):237~238.
论文作者:蒋安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原材料论文; 罐车论文; 环节论文; 企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