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具有挑战性才能诱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充分利用已有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从“乐趣”两个字入手,富教于乐地教学生们数学知识,下面粗浅地谈谈我的做法:
一、运用适合年龄特点、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我经常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抽象思维发展不够,那我就采用很多游戏方法,如“击鼓传花”来做板演,答对的有奖品,师生合作来学习数的组合游戏。找朋友游戏来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拼一拼、摆一摆的游戏来学习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等等。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极强烈的兴趣。
这些顺手拿来的游戏既简单又实用,方便操作,不需要师生做过多的准备,上课时可以随时采用。可是孩子们却兴趣十足,个个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其中。争着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激发出来,孩子们也很期待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事实证明:游戏是儿童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他们既体验到了乐趣,又巩固了知识。
二、学习数学的乐趣应该落在解题方法和过程中。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而游戏是儿童最乐于接受、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游戏教学能有效地将学生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积分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游戏的方法教学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们学习数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就不会只满足于这种游戏的方法,要培养他们在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中寻找乐趣,学到本领。
计算能力是孩子们学好数学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我设计了计算比赛环节,我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一位学生给全班出计算题,全班同学来抢答,看谁的回答又快又准,并让答的又多又快、又准的同学作为第二天的出题人。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孩子全员参与,学习热情很高,交流怎样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方法还参与了整个学习的过程,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我建立了QQ平台,每天布置十道题计算题,在放学后利用QQ平台进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们放学后,先登录QQ平台,输入十道计算题后开始计算,计算后将结果图片发给我,我再给学生批出来,每次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养成了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好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QQ平台中我又建立了一个交流平台,将自己好的计算方法交流出来,孩子们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方法,这样大家互相学习,班级的计算能力提高的很快,计算成绩很稳定。
有了良好的计算能力做基础,就可以让学生们来解决问题了,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多读题,把握题意,准确理解题目的设置和要解决的内容。
其次要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解决问题。如表示数量的“一共”、“还剩”、“几倍”、“平均”等,另外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
最后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中的解题小能手作为榜样,给大家讲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并将学生按家庭住址分成4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来学习、写作业,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也从别人的方法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本领。
三、实用性中体会乐趣,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
数学书中的一些解决问题,与现实生活比较相符。很多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如:学习“元、角、分”时的问题,学生们如果没有去花过钱购物,就很难区别出人民币的单位,将来也就不容易理解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又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这一特性用到哪些方面,学生很快能回答出学校的安全门。再比如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在讲解了图形的特征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相关图形进行计算,像身边的书、本、卡片等等。从量书本的长和宽开始,再利用公式: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来计算书本的实际周长和面积。
我还让学生们去自己生活的周围去寻找有关的问题,自己来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应用题,在教室里就可以编出很多问题。加法题如:男生有22名,女生有23名,全班共有学生多少名?乘法题如:在教室里每个窗台摆3盆花,3个窗台一共有多少盆花?……并在全班面前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自豪感,给予每个人参与出题的机会,让他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乐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会在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学,发现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数学教学之余,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一节课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教师的教学要达到课虽然结束、但兴趣未尽、思维未停止的效果,因而可以在一节课要结束的时候给学生设置悬念,这样既是对本节课的复习、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中的乐趣,在于观察生活中的喜悦,在于找到答案后的兴奋与激动,希望大家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快乐与兴趣。
论文作者:侯思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乐趣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们论文; 孩子们论文; 游戏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