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听障学生理解词语的策略论文_巫民强

助力听障学生理解词语的策略论文_巫民强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梅州 514021

摘 要:在聋校词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听障学生理解词语意义障碍的问题,可根据词语特点,运用图片、简图、归纳、举例、演示、对比、迁移等策略,把抽象、晦涩、复杂的词语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鲜活、可感的直观形象,引发一系列思维活动,助力听障学生理解掌握词语。

关键词:词语 抽象 转化 

理解就是对事物观察分析,将有关联的事物相互联系,通过自我的消化、整合,形成新认识的心理过程。听障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好,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内部语言发展迟滞。在听障学生词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晦涩、复杂的词语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鲜活、可感的直观形象,让听障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化抽象逻辑为具体形象,化抽象语言为可感事物,就成了听障学生理解掌握词语的关键。笔者深切体会到以下几种策略能够很好地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掌握词语:

一、图片、简图帮助听障学生理解直观词语

1.对于实物、动作、性状等词语,通过图片使听障学生很直观地把文字和内涵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图片要突显词语所表达事物、动作、性状的本质特征,不要让学生把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和词语联系起来,形成错误的概念。例如,有些听障学生会把身边的男人称为“爸爸”,把身边的女人称为“妈妈”,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把握“爸爸”“妈妈”的本质属性,而是和它们的非本质属性联系起来。在利用图片观察教学时,我们要突出“家”“出生”“养育”这些特征,挑选出能够突出表现这些特征的图片,通过学生细心观察、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让学生明白“爸爸”“妈妈”是家里生养教育自己的男人和女人,与其他男人和女人区分开来。对于学生平时很少见到或没有见过的事物,如骆驼、犀牛、蒙古包、炕、宇宙……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应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概念。

2.简图帮助听障学生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词语。变化发展的词语,如成长、增加、减少、出现、消失等。如在学习“变质”一词时,可以利用食物从“刚生产出来”,到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量细菌入侵”,再经过一段时间细菌大量繁殖,使食物“发霉、变坏、变味”,三个阶段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理解“变质”的意义。

3.简图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有关空间概念的词语。在理解“沙场点兵”“屏藩要塞”“点缀”“映衬”等空间类的词语时,可以通过简图帮助听障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例如,学习“刻舟求剑”时,通过一幅简图,在简图中把佩戴宝剑的人“坐船出发”,到“船到江中,剑掉落水中”,接着“那个人在船舷上刻下记号”,最后“到了对岸按照记号下水去找剑”整个过程描绘出来,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中人物、事物的时空变化,从而让学生领悟“刻舟求剑”是“需要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道理。

4.简图帮助听障学生厘清模棱事理的词语。例如:教学“小华知道自己被骗后,几乎晕倒了”,往往有些听障学生就会简单认为“小华晕倒了”,而不能准确把握整句话的意思。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理解好“几乎”的意思,“几乎”指“非常接近某种状况,但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状况,还有极微小的部分不属于这种状况”。如果教师只是利用语言进行解释的话,听障学生只会一头雾水,很难准确理解其意思。此时我们可以用饼形图表示出所占的比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几乎”的意义。

5.简图帮助听障学生理解并列、因果、转折、假设、递进等逻辑关系的词语。比如:用“箭头”简图表示前面部分事情“导致”后面事情的发生,使听障学生体会“因为”“所以”之间的因果关系;用“反转的箭头”简图表示后半部分内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或取得相反的结果,使听障学生体会到“虽然”“但是”之间的转折关系;用“虚线方框”简图表示前半部分的条件是虚拟的,由于前半部分虚拟的条件而产生后面虚拟的结果,使听障学生体会到“如果”“就”之间的假设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思维导图帮助听障学生厘清事物之间人物之间关系的词语。刑事侦察同志在分析案情时,会通过简图把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清晰,对案件进行侦破。对于结构、关系、范围、层次等类别的词语,可以用思维导图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听障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知。如教学家庭成员称呼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

二、归纳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词语

对于一些概念词语,如“水果”“动物”“武器”“粮食”“庄稼”等,健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得较多,较容易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但对听障学生来说,由于日常生活没有接触过这些词语,刚认识这些词的时候就比较难理解。这时老师就应该列举出抽象概念词语对应的外延实例,通过众多具体实例归纳形成概念,从而掌握抽象词语的意思。

三、举例帮助听障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词语

某些抽象的或者是对听障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可以列举有一定代表性的例子,使听障学生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事例中显现出来,便于他们理解掌握。如让听障学生理解“委屈”“原因”“意义”“观念”“来历”“革命”等抽象词语时,这些词语不像具体事物名称、动作、性状使人一目了然,听障学生很难把词语和其内涵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帮助听障学生理解。如在学习“坚韧不拔”一词时,举例说明:飞夺泸定桥时,红军战士脚下只有铁链,强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还要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这种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的精神就是“坚韧不拔”。教师列举多个有关“坚韧不拔”的例子后,学生就容易从所举的例子中体会到“艰韧不拔”的意义。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四、演示帮助听障学生理解动作、神态、故事一类词语

演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运用电教媒体和人物角色扮演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进而促进理性感悟。如在学习“蛰伏”“惊慌失措”“恋恋不舍”“浩然正气”“面面相觑”“坐井观天”“叶公好龙”等关于动作、神态、故事一类词语时,光靠老师的讲解,不能使听障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如果借助演示来帮助讲解,给听障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既形象又生动,直观性强,使听障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利于听障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五、对比联系、迁移帮助听障学生理解相近或相反的词语

有些词语的理解,通过对比联系能使学生理解起来更有效果。例如:严肃——和蔼、浓——淡、朦胧——清晰、心灰意冷——斗志昂扬,学生能从对比中较直观地体会到词语所蕴含的意义。有些意义相近、原理相似的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迁移来理解。如:“希冀”可以和“希望”联系起来理解,再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同学们搜肠刮肚,说出了“愿望”“盼望”“企盼”“企望”“企图”等词。再让学生注意这些词语含义之间的共性,并体会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把相反方面的词语结合起来理解,通过已掌握的词语迁移到新词语上,便于学生理解新词语,并激发听障学生回顾相关旧词语的兴趣,把新旧词语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把词语掌握得更系统、更牢固。

在聋校词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词语的实际特点,运用一种或多种策略,把抽象、复杂的词语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形象,助力听障学生理解掌握词语,使听障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http://www.docin.com/p-434225955.html。

[2]《语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http://www.docin.com/p-913732560.html。

[3]《小语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技能》,http://www.doc88.com/p-389301451395.html。

论文作者:巫民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助力听障学生理解词语的策略论文_巫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