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构建,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性趋势。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各种能源的消耗问题,绿色建筑发展一跃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与此同时,“十三五”计划也明确指出了建筑行业节能环保发展的方向,并根据此理念,也不断向着绿色、环保、节约型、友好型的建筑发展方向进行迈进。与此同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筑理念,打造“天人合一”的境界。面对复杂的建筑环境,针对这把“双刃剑”,结合自身国情,不断根据现状及其国家政策需求进行接受挑战,才能在长期的绿色建筑发展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关键词:绿色;建筑;挑战
一、绿色建筑的主要概述
面对绿色节能的今天,全球建筑耗能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世界各国的共识下,“生态建筑”的设想就这样了,紧接着如何进行实现设计和建造的友好型构建,打造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境界,就成为了大家举世瞩目的话题及其境界。从我国的形式上看,随着城镇化趋势的转变,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历史条件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绿色建筑在一定的层面上看,也是就是“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法质量及其特征[1]。减少能耗问题,减少污染问题,保护环境,保证健康,提高生产力。绿色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包含了能源、材料、环境等因素上的共同发展。绿色建筑也被称为“四节一环保”,是在建筑使用寿命内,构建最大限度的节能状态,满足人民的需求,尊重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其挑战
(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绿色节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已经存在了一段发展历史,并在长期的发展趋势中,不断延续和优化。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套绿色节能的标准发展措施,并在绿色节能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创建紧张的技术资源环境,促进绿色建筑健康行的发展道路。例如:《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供水条例》等都是从自身的国情作为出发点进行展开的绿色建筑事业的分析及其构建,在推行绿色节能的同时,还可以按照标准进行鼓励和惩罚[2]。其中,绿色节能建筑在发展的途径中,不仅需要政府的指引作用,还需要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从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需要政策和激励制度的结合,还需要完善的评估标准体系,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多元化主体的合作合办关系,注重项目的推行和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市场的机制进行分析,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完善,不仅需要信息的完善,还需要信息的透明化,其中还包含了健全的金融机制,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只有不断的加强社会绿色建筑意识的提升,注重绿色意识的培养,提升有效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实现多元化的构建方式,提供绿色教育的基础课程[3]。
(二)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挑战
从我国目前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上看,不少建筑行业并没有对绿色建筑有一个清晰的理念,认为加强绿化,多种植一些花花草草,保持了建筑整洁性,就是属于绿色建筑,还有部分人会认为绿色建筑需要投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可以做到,不仅会提升建筑的成本,还得不到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认知问题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层面。
从相关的制度上看,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初步模型的实现,并没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强制性手段。另外,政府的过多干预就会影响市场机制的行为,在追求过多自身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出现[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激励性政策来看,不仅需要稳定的财政支持,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概况,定制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构建,减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激励政策的趋势,让财政和税收、金融政策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从绿色政策上看,还缺乏一定的适应性和定性多定量少的特点,绿色建筑政策的执行能力也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机制不完善和不协调,就会造成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普及性相对较弱,把“绿色建筑”等同于绿化,并片面的追求过渡的豪华和科技追求,就会缺少工作力量的主体性。
从技术水平上看,技术方式相对单一,还不能把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建筑的建造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还缺少推广的平台,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绿色技术构建。
三、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明确政府的“角色”构建发展方向,完善经济激励政策
政府要根据自身的国情作为出发点,进行评估市场,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实现绿色建筑发展模式的有效构建。减少市场微观层面的政府干预,机枪市场方面的市场调控工作,让政府管理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并从本质上明确绿色建筑的开展意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促进城镇化推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升建筑的质量,把握绿色的建筑理念,向着理想的道路进行迈进[5]。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经济激励政策,鼓励绿色建筑的稳定发展,增强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二)树立周期性理念,加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
在构建绿色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延长绿色建筑的使用周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的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完成规划到设计到施工的周期性合理构建。在因地制宜中,加强标准的适用性,提升标准的量化工作,在不断的与时俱进中将绿色建筑的内容进行生化,顺应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三)完善绿色建筑市场发展机制,加强理念培养
首先应该构建公平公正的信息公开机制,推行绿色建筑的生产链建设理念,机枪宣传,加强咨询,加强教育。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时,加强民众绿色教育理念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意义构建终身教学的理念。实现有效的绿色建筑技术性拓展。
总结: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在尊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学习,并重视和理解“本土化”机构和风格。并根据这些理念,采用相应的绿色建筑材料,提升新技术,探究新方法,构建强有力的市场发展动力,制定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峰.浅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现状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4):156-157
[2]文健.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1):88-89
[3]张琴.绿色建筑呼唤真正的绿色建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3): 212-213
[4]韩新梅.浅谈“绿色建筑”和适宜技术[J].硅谷.2014(12):111-112
[5]李明柱,徐国栋.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现代交际.2016 (08):333-334
作者简介
朱驰浩(1990-09),男,汉族,籍贯:浙江省嘉兴市,当前职务:建筑设计师,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
论文作者:朱驰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建筑论文; 理念论文; 政策论文; 还需要论文; 我国论文; 上看论文; 节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