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走向联合的俄罗斯作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走向论文,作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1月27日,俄罗斯的三个作家团体(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俄罗斯作家协会和俄 罗斯文学基金会)召开了全俄作家协会的代表会议,宣布成立俄罗斯作家组织和作家协 会联合会,在走向联合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从苏联实行“改革”之时起,文学界就形成了对立的两大派,即传统派和 自由派,它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后,以叶夫图申科为 首的自由派作家夺了苏联作协的领导权,传统派不予承认,从此两派在组织上发生了分 裂。而传统派在当时的俄罗斯联邦作协内占有优势,并掌握着领导权,于是其中的自由 派作家(共七百多人)在同年十月另立山头,成立了自己的作家协会。这样一来,在俄罗 斯联邦同时存在两个全俄性的作家协会,即原有的由传统派控制的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 (Союзписателей России,简称СПР)和自由派的俄罗斯作家协 会(Союз российских писателей,简称СРП)。
苏联解体后,自由派掌权的苏联作协于1992年1月改组为作家协会联合体(Содру жество союзов писателей,简称ССП),由乌兹别克小说家 普拉托夫担任执委会第一书记。不久,普拉托夫靠向传统派,与俄罗斯联邦作协一起于 1992年6月召开了有某些独联体国家作协代表参加的第九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成立了 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 писа телвских союзов,简称МСПС),会上普拉托夫当选为第一书记兼协 调员。于是在独联体的范围内有了两个对立的作家组织。这两个组织基本是空架子,前 者在成立后未见有什么活动,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而后者除了做一些独联体各国作家的 联络工作外,在文学界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仍保持着两个对立 的作家协会并存的局面,文学界的分裂状态没有改变,而且两派的关系曾一度变得十分 紧张。例如在1993年十月事件中,自由派支持叶利钦政府,传统派支持议会,斗争十分 激烈。叶利钦政府炮轰议会后,一批自由派作家的头面人物曾要求当局取缔传统派的作 家协会和查封他们的报刊,自由派的莫斯科作家协会负责人切尔尼钦科甚至要求“绞死 这些恶棍们”。两派几乎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然而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情绪的变化,文学界的情况也逐渐有所改变。原先 的那种政治狂热开始消失,有人甚至对政治感到厌倦,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实际利益。两 个作家协会内部温和派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在传统派的俄罗斯联邦作协内部这种变 化更为明显。在1994年6月召开的俄罗斯联邦作协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温和派的代表 人物加尼切夫取代强硬派邦达列夫成为作协主席。自由派的俄罗斯作家协会内部也有人 主张和解。该组织领导人批评家佐洛图斯基、小说家伊万钦科和诗人库季莫娃等人曾表 示过这样的愿望,并与对方签订共同捍卫作家权益的协议,后因遭到内部有影响的人物 的反对,不仅事情未成,而且他们三人都被解除了职务。尽管如此,双方的关系还是出 现了松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派之间的裂痕似乎在逐渐弥合。某些当年积极参与打派 仗的作家或由于去世,或由于年事已高,先后退出了文学活动的舞台。有的人思想发生 了变化,转而寻求联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叶夫图申科。上面说过,他在“八·一九 事件”后带头夺了苏联作家协会的领导权,直接造成作家队伍组织上的分裂。八年后他 在一次谈话中用和解的语气说了传统派作家的一些好话,肯定了普罗哈诺夫的创作,回 忆了他在苏维埃时代曾得到拉斯普京、阿列克谢耶夫、斯塔德纽克等人帮助的情况,表 示要与邦达列夫、普罗哈诺夫和拉斯普京一起为俄罗斯文学而奋斗。与此同时,文学界 的“少壮派”的势力愈来愈大。这些人虽然分属于不同的作家组织,但是他们没有或基 本上没有过去打派仗的历史旧帐,派别观念比较淡薄,其中有的人开始冲破派别界限, 在两派的报刊上发表文章和作品,参加两派的某些活动,因而被称为“跨派”作家。而 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报刊和部门做促进联合的工作。 在这些人中比较活跃的有波利亚科夫、科兹洛夫、瓦西连科、瓦尔拉莫夫、帕夫洛夫、 巴辛斯基等。1999年11月,在俄罗斯联邦作协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前夕,自由派的俄罗 斯作家协会领导人曾给代表大会写信,希望大会从保护作家的共同的合法权益出发,通 过建立全俄作协联合会的决议,并建议双方各派十五名代表就制订联合会章程问题进行 磋商。这个建议未得到响应,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自由派领导人没有在他们的信中对19 93年的行为认错,二是因为传统派内部(主要是作协领导机构与作协的报纸《文学俄罗 斯报》之间)在召开这次代表大会问题上进行着激烈的争吵,最后使得大会匆匆收场, 无暇顾及这个问题。在这之后仍不断可以听到两派作家要求联合的呼声,而且他们的要 求愈来愈迫切。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或者说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人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 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知道,苏联作家协会在其存在的五十七年里积累了大量 的财产,其中包括许多房产。原苏联作协所在地沃罗夫斯基大街(后恢复旧名波瓦尔大 街)52号是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描写过的“罗斯托夫之家”,建筑面积达2940 平方米;位于赫尔岑大街53号的著名的法捷耶夫中央文学会堂和作家食堂的建筑面积也 很大。此外在别的地方还有房产多处。苏联解体后,两派在谁是苏联作协的合法继承者 问题上争执不休,这些房产也就没有合法的主人,实际上为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第一书 记普拉托夫所控制。此人独断专行,不和其他领导人商量就把一批房产廉价出售,把“罗斯托夫之家”租赁给一些商业机构。两派作家多次提出意见,普拉托夫仍我行我素。这时,原来支持他的老作家米哈尔科夫、邦达列夫、加姆扎托夫、库古利季诺夫等人眼见这些财产有彻底丧失的危险,便于2000年10月26日致函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执委会,表示了对普拉托夫的不信任,要求立即解除他的第一书记的职务。11月23日共同体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罢免了普拉托夫,选举米哈尔科夫为执委会主席,邦达列夫为负责俄罗斯文学的书记。尽管共同体的领导权已从普拉托夫手中夺回,但这之前他私下与某开发公司签订了出售“罗斯托夫之家”的合同,这一处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房产面临着彻底丧失的危险。于是共同体执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决定在2001年3月29日举行抗议集会。集会地点有意选择在政府大厦附近的拱桥旁,这是1993年十月事件中发生过冲突的地方。许多著名作家在会上发表讲话,表示决心要保卫对俄罗斯文学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罗斯托夫之家”。邦达列夫在发言中指出,保卫它就是保卫俄罗斯文学;阿列克谢耶夫称官商勾结抢占“罗斯托夫之家”的行为是掠夺,表示要像当年保卫斯大林格勒那样誓死保卫它。这次抗议活动起了作用,出售“罗斯托夫之家”的活动暂时停止了。
在解决普拉托夫问题的同时,俄罗斯的两个作家协会已开始进行建立作家协会联合会 的协商。“罗斯托夫之家”事件的发生,使得两派感到时间紧迫,需要加快联合的步伐 。《文学报》开始为联合造舆论,先发表了萨卢茨基的《有可能重建作家的团体吗?》 一文,文章作者回顾了以往作家协会的情况,提出在目前条件下当局可以倡议成立一个 统一的作家协会,但这个团体不是意识形态化的,而主要是职工会性质的。接着俄罗斯 联邦作协的主席之一、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库兹涅佐夫发表《当局和作家 》一文,他在文章里指出:“按照已瓦解的苏联作家协会的形式进行联合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新的基础上实行联合则是必要的。这些新的基础的实质在于,原有的和在苏联作 协瓦解后出现的作家组织不应失去法律上的独立性,也不应在思想和创作原则上作出妥 协,也就是说,仍应保持原来的样子。但是与此同时,它们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成为作 为法人的创作协会联合会。这样的创作协会联合会的目的在于保护作家团体的财产和他 们的权益,在组织和举行某些像纪念普希金诞辰那样的全国性的活动以及其他看法一致 的活动时起协调作用。”他还指出,“这样的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最终解决对前苏联作 协的财产的继承权问题。”库兹涅佐夫透露,两个作家协会和俄罗斯文学基金会已签订 了关于成立俄罗斯作家协会和作家组织联合会的协议,现在正在进行起草联合会章程的 工作。库兹涅佐夫的文章是在2001年8月发表的。三个多月后召开了本文开头所说的联 合会的成立大会。作为这次大会主席的库兹涅佐夫强调指出,作家协会联合会的成立是 符合作家共同利益的一个步骤。大会选出了联合会的领导机构,确定了它的目标和任务 ,确认了成立联合会的协议和通过了联合会的章程。从此俄罗斯作家有了这样一个联合 的组织。
库兹涅佐夫在他的文章里和在成立大会上都着重讲到原苏联作协的财产的继承权问题 ,确实这是作家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原苏联作家团体的财产除了上面说过的房产外 ,还有由苏联文学基金会管理的其他动产和不动产。苏联文学基金会是在1934年成立苏 联作协的同时根据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建立的,其主要任务是更好地满足作协会员的 文化需求和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为文学新人的成长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根据政 府的决定,其经费有以下几个来源:①从各文学出版社和文学杂志编辑部抽取其出版和 发表的文学作品稿费的10%;②从所有大小文艺演出的全部收入中分别抽取2%和0.5%; ③作协会员根据章程规定交纳一定的费用;④文学基金会所属财产和资本的收益。此外 ,还有国家财政拨款(数额为以上全部收入的25%)。文学基金会在其存在的几十年里, 积累了雄厚的资金,拥有莫斯科佩列杰尔金诺作家城的大片地产,在全国各地建了许多 创作之家,还拥有自己的诊疗所和其他设施,有自己的企业。它过去在帮助作家解决生 活困难和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的创作活动正常进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文学基金会掌握着大量物质财富,它在作家队伍发生分裂后一直是两派争夺的对 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自由派在夺了苏联作协领导权的同时,也夺了文学基 金会的权,他们推举奥格尼约夫为基金会主席。苏联解体后,苏联文学基金会改名为国 际文学基金会,仍由奥格尼约夫任主席。传统派支持的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曾在它的《 宣言》里宣布自己有权继承苏联作家协会及其基金会的资金以及全部动产和不动产。这 样做自然遭到了自由派的反对,最后事情闹到对簿公堂。法庭辩论非常激烈,导致属于 自由派的白俄罗斯作家阿达莫维奇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最后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败诉 。法庭判定国际文学基金会为苏联文学基金会的合法继承者,理由有二:一是文学基金 会一直是独立的法人,从来不从属于苏联作家协会;二是共同体不能成为苏联作协的合 法继承者,因为这完全是另一个组织。就这样,自由派保住了对国际文学基金会的领导 权。传统派只好另外成立一个名叫俄罗斯文学基金会的团体。
从1992年起,国际文学基金会聘用了一批管理人员,其中包括经理、总会计师和法律 顾问。亚美尼亚人久卢良担任了经理。此人逐步篡夺了基金会的实际领导权,背着基金 会主席团在社团重新登记时擅自改变基金会的名称和性质,卖掉了诊疗所,在他的纵容 下作家城的地产被人侵占,基金会的许多下属单位严重亏损,他本人利用各种手段谋取 私利,聚敛了大量财富。到这时奥格尼约夫才发现文学基金会的情况不妙,于2001年12 月14日下令解雇久卢良。他的这一行动得到了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格拉宁、叶夫图申 科、米哈尔科夫、加姆扎托夫等人的支持。2002年1月10日召开的国际文学基金会第三 次代表会议批准了解雇久卢良的决定,任命传统派的俄罗斯文学基金会主席佩列韦尔津 为国际基金会代理总经理,选出了新的主席团,其成员包括传统派作家库兹涅佐夫、米 哈尔科夫、拉斯普京等人。因此可以说,这次代表会议实际上实现了两派的联合。不过 被解雇的久卢良在某些人支持下进行对抗,甚至组织暴徒袭击基金会办公地点,销毁文 件。现在事态还在发展之中。
以上所说的俄罗斯文学界两大派的初步联合,是在这两派内部矛盾有所激化的情况下 实现的。上面已经提到过,最近几年传统派的俄罗斯联邦作协与它创办的《文学俄罗斯 报》编辑部之间的分歧明显扩大。《文学俄罗斯报》编辑部之间的分歧明显扩大。《文 学俄罗斯报》对作协领导机构的“文学官僚”极为不满,并于1999年10月作协第十次代 表大会前夕曾就“你认为需要不需要作协”,“需要什么样的作协”,“领导人应具备 哪些品质”等问题征求作家的意见,并用整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作家们的回答,实际上是 为改变作协的领导造舆论。作协领导机关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决定作协不再充当该报的 创办者。代表大会后《文学俄罗斯报》进一步指责作协领导在召开这次大会和进行社团 登记时弄虚作假。该报主编叶廖缅科又在《死魂灵(纪念假代表大会一周年)》一文中对 作协领导人进行攻击。作协书记谢根则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发表文章进行反驳。作 协书记处在《明天报》上发表声明说明事实真相,表示要把这份报纸从“卑鄙的投机分 子”手中夺回来。就这样,事情已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这不能不对作家组织的联 合产生消极的影响。
自由派内部也不平静,这在对待国际文学基金会前经理久卢良的态度上表现出来。在 大部分作家纷纷表态赞成奥格尼约夫解雇久卢良时,莫斯科作家协会领导人切尔尼钦科 、卡扎科娃和作家组织“四月”领导人普里斯塔夫金等人由于种种原因却支持久卢良。 久卢良有恃无恐,拒绝服从解雇他的决定,使得国际文学基金会的问题未能迅速得到解 决。
2001年11月底召开作家协会联合会成立大会时,主持会议的是作为俄罗斯联邦作协主 席之一的库兹涅佐夫,《文学报》在报导这次会议时没有提到两个作协的其他领导人。 同时这次会议的筹备和召开似乎绕开了国际作家协会共同体。从该组织主席米哈尔科夫 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有某种不满情绪。他说,他知道俄罗斯两个作协签订成立联合会 协议的事,但是他认为这两个作协的领导人是想要在贪图财产的基础上把作家联合起来 ,“这样的联合会像早熟的浆果一样会很快腐烂”。《文学报》对这次成立大会作了报 导后发表署名文章,文章作者对联合的前景表示怀疑,宣称他“不急于为此而高兴”。 差不多与此同时,米哈尔科夫、杰缅季耶夫、叶廖缅科、科兹洛夫、拉里奥诺夫、波利 亚科夫联名发表了题为《健全理智的宣言》一文,文中没有提到已召开的联合会成立大 会,而提出应为筹建作家统一的职工会性质的组织作准备。根据以上所说的种种迹象, 去年11月召开的那次成立大会似乎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很难说它的决议得到了多数 作家的认可。
这次联合的倡议者并不讳言,他们之所以搞联合,主要是因为两个作协合成统一的组 织后可以充当苏联作协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同时便于向国家争取对文学事业的支持和赞 助。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物质利益暂时走到一起的。他们所建立的职合会在一定时期 内也许可以为作家谋取某些福利,但由于思想分歧的存在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物质利益 分配不均而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因此现在还根本谈不上联合起来继承苏联文学的财富 问题。
作家是各个社会群体中比较敏感的部分。政治形势和社会情绪的变化会迅速反映到作 家队伍中来。最近普京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取得议会的多数后,通过一系列进一步私有 化的法律,压制和打击左派力量,使得矛盾再次激化,俄罗斯社会生活有重新出现动荡 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谈论作家很快实现比较稳定的联合还为时过早。目前他们为实现 联合而采取的行动应该说是积极的,但俄罗斯文学界的分裂状态能否从此结束,尚难预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