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有关“中国式父母”的笑话:孩子5岁时,父母说,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时,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时,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时,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时,给你报公务员;32岁时,父母说,给你报了《非诚勿扰》……看了这则笑话,不知道你感觉怎样,我是笑不出来,反而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冷。难道我的孩子将来也会如此吗?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这也替他们操心那也替他们操心竟是白忙了一场,拿“心血”换来的竟是这样一种结果。早知如此还不如从一开始把“精力”投资在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上。让他们到生活中去体验和感知,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让他们自己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4月,学校组织了距离中考60天的动员会议,一位优秀学生家长的谈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自己学历不高,不会给孩子讲大道理,更谈不上对孩子学习的辅导但是喜欢旅游,从初中开始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带着女儿出去转转。省内的转完了就到省外:拉萨、青海、北京、上海都去过了,去年又去了香港。他说通过旅游孩子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思维,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还开拓孩子的视野,开阔心胸,从而使人品和智能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增强了孩子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初中女儿的学习从未让他操过心,一天辅导班也没上过。
没有调查过最早的辅导机构是从什么时候开创的,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辅导机构已经是遍地开花,神州大地到处是辅导班的叫卖声。城市的和乡村的各个角落里,都有辅导班的霓虹在闪烁。当然,还有许多的“名师”隐藏在暗处招兵买马。只要是在学校的周边,或者是居民小区,名目繁多的教育机构数不胜数。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孩子已经在爱的名义下被辅导班给绑架了。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辅导这根弦越绷越紧,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几乎都要透不过气来。为什么辅导机构的市场这么庞大,并且以超尘逐电的速度不断刷新着新数据?
一、家长的推波助澜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直接的标志是腰包鼓了,可支配的钞票多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开始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和重视起来。家长忙着工作,孩子只能报辅导班。我发现有一个怪现象,有一部分家长对报辅导班的热情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很多家长一张口就是自己给孩子报了多少个辅导班,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炫耀资本。很多家长打着关心孩子学习、关注孩子教育的旗号把孩子推到辅导班了事。似乎,不给孩子报几个辅导班,就没有尽到责任;似乎不报几个辅导班,就不足以表达对孩子的爱。放学后,有作业辅导班;节假日,有各科辅导班。家长把孩子送去完事,孩子交给了辅导班,家长逛街、打牌,最不济的也是抱着手机忙个不停。一个朋友的孩子上辅导班,每次都是送去之后爸爸就离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段时间之后,辅导班老师打电话说孩子病好了没有?这才发现,送孩子上辅导班不假,只是爸爸转身离开之后,儿子也是转身离开了辅导班,门都没进直接进网吧打游戏了。这样的辅导班孩子上了会有多大效果呢?
二、辅导班的利益驱动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义务教育阶段虽然省去了学费,但辅导班的费用却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每年的开学初、放假前都是培训机构最活跃的时期,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铺天盖地,大多在孩子的未来和爱孩子的名义上大做文章。曾经有一个学生家长坦言,培训机构的利润空间很大。有些孩子也是打着上辅导班的旗号逃避自己应尽的义务,节假日不想听家长的唠叨,干脆躲进辅导班里拉倒。
三、孩子的盲目跟风
很多学生上辅导班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纯属跟风。班上的同学都报辅导班,自己也得报一个。再加上述的因素,辅导班的老师言语温和,态度温柔,一进辅导班好像浑身上下都处都是闪光点,跟自己学校的老师完全不一样,一些孩子就开始乐此不疲。
我认为,上辅导班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家长能够做到的就不能假手以人。教育首先是父母的事,然后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万万不能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陷进辅导的漩涡之中。
其实并非在孩子身上花的钱、报的辅导班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出色。家长还是应当多教导孩子,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在日常生活中,不妨让孩子多参与买菜、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动,多教教他们怎么与邻居小孩、同学相处,这比什么都给“最好的”更重要。
曾经有天晚上,我在家小区南门口看见,两个小男孩坐在路旁的台阶上,面前铺着一块白布,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有颜色各异的水晶玩具、汽车模型等。看到有顾客走上来,他们赶紧推销自己的商品:“叔叔,买一个玩具吧!你看这个水晶恐龙多好看,现在便宜卖了,原价3.5元,现在卖3元。”12岁的王丽丽吆喝着自己的商品,9岁的小弟弟赶紧上来帮腔:“叔叔,买一个吧!我们的玩具都很便宜,你家宝贝一定会喜欢的。”“好的,我买2个是不是可以便宜一些?”“当然可以。”小弟弟犹豫了一会儿,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没算出来,又去问姐姐。小弟弟的举动,引来围观的大人们哈哈大笑。“通过出来摆摊,感觉挣钱真是不容易,有时,一坐几个小时,只卖出去几件东西。”站在旁边的王丽丽妈妈说。“这些孩子能够利用暑假期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特别好。练摊不仅仅是锻炼孩子自立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是一种自信的锻炼。”确实孩子来摆摊,主要是体验生活,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你的孩子不会体验和感知,那么二十年后将没有工作可干;未来的世界将不再是你仅仅掌握了多少知识。”这句话说的真的很有见地。
论文作者:高常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辅导班论文; 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报了论文; 给你论文; 都是论文; 父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