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做人”教育_思想品德论文

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做人”教育_思想品德论文

加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做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加强农村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做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它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农村初中由于通信事业的发展,其受到的社会不良影响与城里几乎是同步的,但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与城里相比都相去甚远。因此,探讨农村初中开展“做人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农村初中开展“做人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就重视做人教育的研究。我国的古代教育是伦理型教育,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以培养“贤人”为目标。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的就是先学做人后学艺。孟子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所谓“明人伦”,就是说古代开办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大工业发展后,“做人教育”逐渐被实用知识和技能教育所替代。在经济决定一切、科学主义盛行、技术至上的影响下,教育更注重人的理性发展、实用技术与谋生技能的掌握。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单向度的,是不完整的人,是造成社会种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如此,当代教育开始将重心转向“做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主题都是“做人教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近平在讲话中还引用了蔡元培所说的话:“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他说:“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充分说明了“做人教育”的重要性。

      在“做人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初中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薄弱之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依然是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农村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受到良好的“做人教育”,才能使农村处于有道德之人的治理之下,也才能是由有道德之人建设着农村的未来。我国大力推进的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农村初中学生,对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因为农村初中生不仅仅生活在农村,不仅仅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将成为城里人,成为建设城市的生力军,成为促进城市文明的生力军。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初中的“做人教育”进行重点关注并积极探索,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如笔者所在的地处农村的浙江浦江县堂头中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办学理念。个个成才,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人才。而合格,“做人”是第一位的。多年来,堂头中学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达标;多年来,堂头中学毕业的学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没有一人违法犯罪。学校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因此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赞许。

      二、农村初中开展“做人教育”的艰巨性

      (一)城乡在信息获取上存在同步性

      通常人们都会认为,农村经济落后、通信也落后。其实不然。现代通信业的发达,使得城乡在信息获取上具有同步性。不仅仅是电视、报纸,还有电脑、移动客户端,所有未经筛选的信息泥沙俱下,汹涌而来,这对社会经验不足、识别能力不强的农村初中生来说,要靠自身的力量去识别信息、抵挡不良信息的侵扰是困难的。

      (二)农村家庭教育能力相对较弱

      在当前这一阶段,城乡差别仍然存在。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子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氛围比城里学生薄弱得多。相对来说,在同样受到不良信息侵扰之际,城里初中学生的家长,因为大多受过较高程度的教育,识别、引导人的能力普遍高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具有“离土不离乡”的特点,即把家安在农村,大多数家长把尚处于未成年阶段的孩子留在了家里。有的是父母之中的一人出去打工,一人留在家中照顾子女,时间一长,孩子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生活在一个准单亲家庭之中;有的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而尚在上学的孩子则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或者托付给亲朋好友,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自然减弱甚至接近于无。

      (三)农村初中学校教育相对较弱

      在学校教育方面,农村初中也弱于城市初中。应该说,这些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农村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成绩有目共睹。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一积弊依旧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流向城市。反过来,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又使得许多人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从而导致目前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虽说现在也有城乡结对、送教下乡等活动,但那多是偶尔为之,形式大于内容。更有甚者,农村学校即便有一些出色的教师,也很快会被城里学校“挖走”。此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初中不重视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具体表现为:有些思想品德教师超负荷担任着很多班级的德育教学任务,有的思想品德教师跨年级教学,更有个别学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随意抽调思想品德教师从事其他教学任务或安排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做人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采取有利于强化学校教育的措施

      “做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载体和主渠道。

      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优质的思想品德课师资,把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引进来、留下来,让他们安心、称心、顺心,充分发挥他们在“做人教育”上的主导作用。这既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学校自身的积极争取。

      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做人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课,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注重学科的实践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对此,浦江堂头中学采取了一系列教学评估的改革与尝试。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应知应会”考试:让学生到指定的教室应试,等他们全部坐好,拿出钢笔,准备应考时,主考教师就得出并宣布了每个学生的成绩。原来,教师事先把教室布置了一番:扫帚倒在地上,桌子、凳子放得乱七八糟,桌面很不干净,地上扔了不少纸屑,门口站着两位迎候的教师。有的学生争先恐后抢座位,有的学生见扫帚倒在地上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有的学生桌面也不擦或者把擦桌子的纸屑扔在地上,还有的学生见到迎候的老师不招呼。这些学生考查不及格,而那些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则得到满分。

      再次,要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的延伸,把“做人教育”渗透到其他所有学科之中。也就是说,要把“做人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并形成时时处处之势,营造“做人教育”的良好氛围。如浦江堂头中学全是住校生,一直采用的是学生用饭盒蒸饭制,用餐时间由学生轮流从食堂抬饭盒蒸笼到教室,由学生轮流给同学分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通过“吃多少蒸多少”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

      (二)积极引导和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农村初中的“做人教育”的不足集中反映在薄弱的家庭教育上,农村初中思品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家庭延伸和渗透,主动引导和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如前面所说的家庭教育的城乡区别,农村初中的家庭教育比不上城里,因为城里的初中学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有着教育子女“做人”的理念与方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更容易使学校获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

      就一般来说,城里初中学生的家庭开展“做人教育”的条件比较好,家庭开展“做人教育”的主动权自然是掌握在家长手中,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就农村初中来说,家庭开展“做人教育”的条件大多比较差,或是家长受教育程度比较低不知如何开展“做人教育”,或是忙于生计缺少开展“做人教育”的时间,又或是对开展家庭教育不重视,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这就使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能在开展家庭“做人教育”中处于主动地位。如有一个原先在另一所农村中学上学的学生,以前家长跟他说事情,他好像没听见似的,也不会帮家里干活,学校里换下脏衣服也要带回家叫妈妈洗。但转入堂头中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父亲就明显地感觉到了儿子的变化:“现在无论是否赞同我们的意见,他都会说出他的想法,沟通起来容易多了。现在回到家,会主动帮家里干活了。”这是因为堂头中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强调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强调要帮家里干活,这就把“做人教育”延伸到了家庭,赢得了开展家庭“做人教育”的主动权。

      城里的家长大多对“做人教育”有着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有着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去指导他们,会与家长出现观念观点和方式方法的不一致,家长对教师的指导或听而不闻,或听一套做一套,有时可能会使家庭“做人教育”出现家长与教师相对立的情况。而在农村,初中学生家长没有多少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没多少自己的方式方法,大多由教师说了算,从而使教师掌握了家庭“做人教育”的引导权乃至主导权。在大多学校都是全校同一年级一起开家长会的情况下,堂头中学为了有效行使主导权,采用了分次分班开家长会的方法,就是由校长、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一次组织一个班开家长会,使学生家长与校长、教师有更多交流的机会,使思想品德课教师也更多地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从而使教学更接地气,也使家庭开展“做人教育”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因此,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充分挖掘开展家庭“做人教育”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引导家庭开展“做人教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主力军作用。

      (三)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和地方文化强化社会教育

      虽说通信事业的发展使得农村与城市在信息获取上具有同步性,但在其他很多方面,城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物质生活来说,城里比农村优越,但从“做人教育”的自然资源来说,农村初中也有比城市初中更具优势的地方,如农村初中更贴近自然的生活,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社会底层的生活,在学“做人”方面会有更大的空间。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有很多可以方便地开展“做人教育”的社会资源。如浦江县堂头中学,在离校不远处,就有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南第一家”。870年前,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和睦相处。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360多年,出仕173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政廉政。郑氏家族也因此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1385),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江南第一家”既是思想品德课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好场所,也是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好基地(2006年,这里被浙江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设为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总之,在开展农村初中学生的“做人教育”时,要充分运用农村的丰富资源,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成为开展“做人教育”的教材和场所。

标签:;  ;  ;  ;  

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做人”教育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