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由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使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及机体组织细胞代谢紊乱[1],同时阻碍了静脉血回流,使静脉系统供血不足和发生淤血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76.5±7.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6±1.5)年;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75.8±6.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2±1.3)年。心功能Ⅱ17例,心功能Ⅲ28例,心功能Ⅳ4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符合本病标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根据其检查结果和基本健康信息资料,建立患者个人的电子档案,其中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期间的保健与临床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住院期间所有的检查结果等内容。建立完成后,医生在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危险因素时,要对患者的个人电子档案进行连续性和动态性的管理,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
(2)在患者住院期间要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以及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在饮食指导中嘱咐患者以少食多餐为主,清淡饮食,每天进食4~6次,并且合理调整钠盐的摄入量,多饮水和食用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同时护理人员在交接换班时,要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用药、饮食以及病情变化情况详细的交接,以保证后续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3)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相应的生活干预计划,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同时进行定期随访和电话督促,患者出院一个月后要随访1次,6个月内随访2次,出院6个月后每3个月随访2次,随访时间半个小时左右,电话督促需要每周1次,3个月后可调整为每2周1次,6个月后可调整为每月1次,每次电话督促时间保持在15分钟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医院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时可成立一个小组,由护士、护士长和主治医师组成,同时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加强无缝隙护理责任意识,为患者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其中中包括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能力、情绪功能以及总体健康。每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用X2检验对比,若两组数据的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躯体功能:对照组(65.25±2.26),观察组(90.99±2.55),比较结果为(t=49.536,P=0.000);社会能力:对照组(57.61±3.13),观察组(76.98±2.34),比较结果为(t=32.502,P=0.000);情绪功能:对照组(55.01±3.18),观察组(77.67±3.43),比较结果为(t=31.769,P=0.000);总体健康::对照组(58.01±3.21),观察组(79.87±3.48),比较结果为(t=30.278,P=0.000)。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能力、情绪功能以及总体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常发于中老年人身边,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日益增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与心肌疾病有关,主要特征表现为呕吐、腹胀、呼吸困难、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等[2],由于患者的心肌受损,使其心机功能出现严重衰退和心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液体潴留等症状[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临床护理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让护理工作能够实现连续性和完整性,能够在患者出院后得到临床护理服务。通过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恢复,同时在对患者以及家属健康指导时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预防后续不良反应的产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茹.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32):10-12.
[2]黄素芳.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78-79.
[3]沈晓珊. 无缝隙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6):792-794.
论文作者:王文 孔繁琴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缝隙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功能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