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金融保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

揭示“金融保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

  【第三篇】论文题目:揭秘"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

  摘要:在当今"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投资者已经不再将储蓄生息视为积累财富的唯一方式,理财险逐渐代替银行储蓄成为保险投资的不二选择,发展态势渐趋繁荣的理财险是否能够真正为投保人带来可靠的收益,本文将通过对理财险大类目下各个不同类别险种的对比,以及对理财产品较高预期收益率背后暗藏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解读,指出其利弊共存的两面性,揭示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做出理智的投保选择和投资行为.

  关键词:保障;投资;最低保障利率;资金门槛;投保期限;退保损失;

  近几年来,在央行不断实行降息将准的"双降"背景下,我国开始步入负利率时代,将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已经不再是最保险稳健的投资选择.再加之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异军突起,大众的消费观念也渐趋开放,传统的保险意识不断更新,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环境下,"理财险"作为一种讲究策略、便捷高效的投资方式自进入投资市场以来便深受大众欢迎.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万能险)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投连险)新增缴费合计6564亿元,同比增长90.86%,占整体保费的比例上升了10%至32.2%.其中,万能险新增缴费6024亿元,同比增长84.6%;投连险新增540亿元,同比增长206%.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理财险对个人投资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实际影响,还需要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

  2011年以来,保险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增长急速放缓,处于调整和转型阶段.在此之前,寿险公司可凭借以利润换规模的运营模式,依靠大量的银保业务来扩大规模.然而,在2010年11月银监会发出了禁止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的通知,使得寿险业在2011年出现负增长,之后的2012年和2013年的增长也渐趋低迷,直到2014年才出现了扭转的趋势.

  其实,这无非是银行保证其业务规模的一种排他行为,自银监会发出禁止保险公司银保业务的通知以来,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开始大规模发展,这就直接导致寿险保费被分流,规模迅速缩减,寿险的发展陷入低谷.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为了保持较高的竞争水平,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不得不拿出"高收益"的利器来吸引大众眼球,并且越发热衷于高收益,逐渐偏离了保险保障的本质.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缘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整个行业发展理念的偏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不良考核机制所导致的.这种偏离本质的发展理念无疑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祸根",长远看来,也必将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失.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保险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并不高,三次峰值分别出现在2007、2009和2014年股票市场走势利好的局面下,具有较大的投机性,难以支撑负债成本高的理财型保险产品.

  其次再从理财险的分类和特征入手进行分析,理财险,简单说来,就是一种附加了投资功能的新型人寿险种,具体分为投连险、分红险、万能险和家财险,除了投连险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透明度高、个人投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以外,其他三类险种风险相对较小,且由保险公司和客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以基本保障为首要目标,下设最低保障利率,总体看来,是一种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

  然而,理财险是否真正能够在为客户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带来可观收益还需要根据险种的运作模式、资金动向、收益来源等特征结合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个人选择进行深入分析.中小型保险公司保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万能险的销售.客户一般青睐于万能险所提供的2%~5%的最低保证年化结算率,然而,普遍被大众所忽略的一点是,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宣传时使用的是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不同于最低保障利率,是否能达到预期水平,并非保险公司所能决定的.尽管某证券研报显示,近年来的万能险产品中,年结算利率分布在4%~6%之间的产品占比最大.但是,这种收益水平是否能持续下去还要看企业长期的投资能力.因此,所谓的万能险也并非一种无风险的投资.

  有业内人士称,当经济形势不利、资金周转困难或是企业需要大额资金进行高速扩张时,为了保证资金的持续流入以及对客户的信誉度,即使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收益率,企业也会动用自有资金去弥补投资人,这无疑是一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应急方法,长远来看,不但会造成企业内耗严重,而且会使投保人的收益失去保障.因此,作为一名理智的投保人,在选择投保公司时一定要谨慎,这和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上选择合适上市公司的股票有类似之处,一定要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运营状况、资产负债规模以及盈利水平进行详细了解,切勿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了双眼,要着眼于企业长期投资水平,做出理智的投保选择.

  另外,理财险还凭借其较低的资金门槛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一般银行的理财门槛较高,以5万元为下限,相比较而言,保险公司的低门槛更具有吸引力,大型保险公司5000元起投,而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千元即可起投,除此之外,一些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量,打开线下互联网销售市场,甚至推出了一元起购的理财险种.然而,低门槛的表面福利背后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因为购买理财险需要交付一定的初始费用,而且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保期限意味着一旦退保,便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以万能险为例,业内一般按千分之八收取初始费用.在投资之前,险企已经扣除了部分资金当作初始费用和其他成本,因此万能险的整体收益在前几年不会很高.将保费交到险企后分别进入风险保障账户和投资账户,投资账户里的资金由险企代为投资,收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收益.然而,投保期限却长达二十年之久,1年内退保的话,需要5%的费用,两年内退保则收取费用4%,3年内退保收取3%费用,这意味着你退保获得的收益还不一定能覆盖支出的费用.值得宽慰的是,万能险之所以万能就在于它具有交费灵活、保额可调整、保单价值领取方便的优势,即投保人可以根据个人收入的变化选择缓交或停交保费,也可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以后继续补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直接退保造成惨重损失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业务量和业务员的销售水平、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业务员的奖金提成又同其手中的订单量直接挂钩,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业务员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客户,抢单子.网上甚至有业内人士爆料保险营销员最高可月入百万,虽然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保险行业暴利的一面.而且很多保险订单都是客户先付定金然后双方再签订合同,很多业务员都是昧着良心做保险,没有完全告知投保人所有的保险条款.但是保险意识这东西一时间也确实很难让投保人接受,所以保险销售才会这么难做,也就有随之而来的高薪.笔者的父亲就亲身经历了类似的事情,在一个身为保险销售员的亲友的推荐下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份理财险,合同签订前,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不买这份保险就是人生的一大损失,笔者的父亲始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然而,公司经理为了快速拿下这笔订单,竟然提议让该亲友先为父亲垫付四千元的定金,这样一来,就成了"到手的鸭子"飞也飞不掉了,父亲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被迫购买了这份理财险.当父亲仔细研究觉得并不合适的时候,已经过了合同中所谓的犹豫期,退保的损失惨重.一来不想承担损失,二来顾及到朋友之间的情分,父亲只好作罢.

  总而言之,理财险不仅是消费者长期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机构的重点监管对象,最终还需回归"保障"的本质.购买理财险是否能为投保人带来实际收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投连险的高风险高收益的双重性使得投保人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适合追求高收益的风险型投资者;万能险风险小,且保费可根据收入状况随时调整,适合保守型的工薪阶层投资者;分红险以保险保障为目的,兼顾投资功能,投资部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也属于较为稳健的投资.投资型家财险风险最小,属于典型的储蓄替代品,以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吸纳巨额现金流,固定收益的做法也比较受保守型客户的欢迎.保险产品琳琅满目,需要大众擦亮双眼,根据险种的保费和基本保险金额估计最低收益率,并和银行利率作比较,从而才能确切得知在较长的投保期限内购买一份理财险是否有较高的性价比,要根据个人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看似受益匪浅的万能险,某理财经理分析,并不适合小额且流动性不足的客户购买.除此之外,要谨防保险业务员带有强烈夸张成分的推销说辞,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不被一时的利益冲昏头脑,做一名理智的投保人,才能真正从保险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郑伟.中国保险业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02-01

点击查看更多:个人投资理财论文

标签:;  ;  ;  ;  

揭示“金融保险”对个人投资的实际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