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夷山市论文,适宜论文,土地资源论文,对策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武夷山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南麓,位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降水量1880mm。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多平地少,海拔高差达1998m,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总面积281391.29公顷,其中,林地231457.64公顷。总体来看,武夷山市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均较为优越,是一个以农林业生产为主的旅游城市。但这里的土地也存在着海拔高、坡度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等多种不利因素,限制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由于土地质量具有地域差异,使得各地对农业内部各产业的适宜性不尽相同。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就是从一定的等级系统,对土地的地域差异进行分析,为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改造途径和保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评价分类系统
按照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并根据针对性、持续利用、因地制宜、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等原则,对武夷山市土地进行全覆盖评价,其评价的分类系统为土地适宜类一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三个等级。
1.1 土地适宜类:
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某种用途适宜或不适宜。根据武夷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土地适宜类分:宜耕地类(A);宜园地类(G);宜林地类(F)。
1.2 土地适宜等:
土地适宜等在适宜类范围内,依据土地适宜程度划分,一般分为三等,用罗马数字Ⅰ、Ⅱ、Ⅲ表示。
一等地(Ⅰ):土地对评价用途可持续利用且无明显限制,或只有微小限制,土地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好的效益。
二等地(Ⅱ):对于该土地适宜类,土地在利用上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利用不当会引起土地退化。
三等地(Ⅲ):对于该土地适宜类,土地在利用上受到较大限制,勉强适宜,经济效益容易产生土地退化。
1.3 土地限制型:
反映土地限制性的种类,也就是造成土地适宜性降低的重要限制性因素。武夷山市共有三个限制型(表1):
表1 武夷山市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限制型型号及指标
限制型 型号 指标
地形坡度型 P地形坡度大于25°
海拔高度型 H海拔高度大于2000米
基岩裸露型 B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50%
2 评价要素的选择、指标分级和权重确定
2.1 评价要素的选择及其指标分级
根据构成土地的各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较长期影响,在区域内有明显差异的,且便于度量分析等原则,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实地调研,征求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意见,武夷山市共选定12个参评因素(表2),以表征地形、气候、土壤、灌溉、社会经济和利用现状等方面。并根据武夷山市实际情况,采用经验法拟定参评因素的等级指标值见(表2)。根据参评因素等级的高低,分别赋以相应等级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甚至负分。这表示某因素等级对某土地用途非常适宜,或限制。在划分等级时应考虑到有些界线对某土地用途的影响,属“界线”。因此给分也要有“跳跃性”的变化。根据武夷山市实际情况和个人经验,采取插入法进行赋值,具体分值省略。
表2 武夷山市土地资源适宜性参评因素及其指标分值
2.2 参评因素权重的确定
每个参评因素对给定的土地用途的影响并非都是等价的,某项参评因素起的作用大,该项因素的权重也大。为了客观地掌握各参评因素的定量作用,我们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参评因素的权重。特尔斐法即通过专家对参评因素权重作出概率估计。而层次分析法是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填写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机对矩阵进行层次排序求权值。最后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平均值作为参评因素的权重值(表3)。
表3 武夷山市土地适宜性参评因素权重表
参评因素 耕地权重 园地权重 林地权重
海拔高度 0.1211
0.1125 0.0730
地形部位 0.1277
0.0860 0.0498
地形坡度 0.1634
0.1486 0.0540
活动积温 0.0551
0.0533 0.0444
土壤厚度 0.1071
0.1529 0.2029
土壤质地 0.0597
0.0700 0.1424
土壤侵蚀 0.0556
0.0637 0.0584
灌溉条件 0.0864
0.0594 0.0000
交通条件 0.0415
0.0444 0.0952
土壤有机质0.0767
0.0847 0.1144
土壤综合肥力 0.0622
0.0808 0.1126
土地利用现状 0.0434
0.0428 0.0530
合计 1.0000
1.0000 1.000
3 评价单元划分、面积量算及各参评因素得分值的确定
3.1 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对象的最小单位。确定评价单元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评价的质量、工作量的大小和成果的应用。根据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基础,以土地各自然要素为辅,划分土地评价单元的原则,采用武夷山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图斑为基础,再迭加各主要评价因素图(如:地形坡度、海拔高度、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图等)进行细分单元。以充分揭示土地适宜性的差异,同一评价单元的土地的适宜性是一致的,保持了境界的权属界的完整,便于成果应用、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武夷山市共划分出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单元7261个,并绘制在透明聚脂薄膜图上。
3.2 评价单元面积的量算
评价单元面积量算在聚脂薄膜图上进行。量算采用数字求积仪,小单元面积采用方格法。评价单元的面积以土地详查各乡(镇),各类面积的量算成果为控制,扣除未参评土地面积后进行平差,得出各自单元的面积。单元的面积平差、统计、汇总由计算机完成。
3.3 评价单元各参评因素得分值的确定
将聚脂薄膜评价单元图与各参评因素图进行套读,得出各评价单元所有参评因素的指标等级,然后分别根据耕地、园地、林地各评价因素指标等级的指数赋值,若同一单元跨不同等级的,则进行面积加权,分别求出耕地、园地和林地每评价单元各参评因素的得分值。
4 评定土地适宜性等级
4.1 单项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
单项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是以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园地、林地)进行全覆盖的专项评价。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确定方法有多种,本次评价采用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进行。指数和法是在确定各参评因素权重的基础上,将各评价单元的因素得分值与其权重相乘并进行累加得出各评价单元的总得分,最后按总得分的高低来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R(j)为单元总得分;Fi、Wi分别指参评权重值和因素得分值;n为参评因素个数。
通过计算机计算出各单元的总得分,并自动会制出单元总分累积频率图,在累积频率图中累积曲线的拐点来预分土地适宜等级。并采用极限条件法加以限制。由于各参评因素最高等级分值为100,各参评因素的权重和为100%,因此单元总满分为100。结合武夷山市实际情况,耕地≥87分为一等,73—86分为二等,60—72分为三等,(60分为不适宜)。园地≥87分为一等,80—86分为二等,69—79分为三等,(69分为不适宜)。林地≥85分为一等,81—84分为二等,<81分为三等,≥2000米海拔高度裸岩地的地区为不宜地。
4.2 综合土地适宜类、适宜等的确定
耕地、园地、林地单项评价结束后,在此基础就可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原则是按耕地、园地、林地顺序进行,即当一个单元具有多宜的情况下,主宜性的顺序是先考虑宜耕地,其次考虑宜园地,再考虑宜林地。根据这个原则最后将耕地、园地、林地这三种不同用途的适宜性全覆盖地表示在一张图上,则完成了综合评价工作。
5 评价结果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武夷山市进行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土地总面积有271396.88公顷。通过评价,认识了武夷山市土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特点,为实现土地利用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科学依据。
5.1 耕地
宜耕地面积全市共有36204.10公顷,占宜耕地面积13.34%,其中一等宜耕地面积7202.58公顷,占宜耕地面积19.89%,主要分布在黄土——兴田平原、黄村——星村、五夫平原、黄柏平原、洋庄——四渡平原、吴屯平原、岚谷平原。这些平原土层厚,质地松软,土壤肥沃,光热充足,灌溉条件好,交通方便,是高产田地区;二等宜耕地面积13992.85公顷,占宜耕地面积38.65%,主要分布在一等宜耕地的外围及山间盆谷、盆谷地形起伏不大,土层厚,以冲、洪积为主,温度条件好,灌溉较便利;三等宜耕地面积15008.67公顷,占宜耕地面积41.46%,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低山较缓坡地,以吴屯乡面积为最大,达2738.11公顷。
评价结果表明:高质量耕地不多,这些耕地又往往分布在公路干线两侧、城乡居民点附近,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及城镇乡村建设速度加快,这些耕地逐渐减少。因此建议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②要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法,稳定耕地面积;③二、三等耕地大部分是低产田,要针对其限制性因素,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抗旱排涝能力,注重用地与养地结合,增施有机肥,努力提高地力;④要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熟制。
5.2 园地
宜园地面积全市共有2676.67公顷,占评价土地面积9.86%,其中一等宜园地面积3119.39公顷,占宜园地面积11.65%,以兴田镇面积为最大,达1250.12公顷;二等宜园地面积22011.24公顷,占宜园地面积82.23%,以兴田镇面积最大,达10095.00公顷;三等宜园地面积1637.04公顷,占宜园地面积6.12%,以星村镇面积最大,达754.28公顷。
可以看出武夷山市宜园地面积较大,特别是中南部丘陵缓坡地区,这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适应茶果生产。从现状来看,园地面积仅5321.67公顷,满足不了今后旅游城市发展游客增长的需求。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珍品,是武夷山市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因此要大力开发园地,尤其是茶园。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几点:①着眼于生态平衡,克服随意种植的不良作法,实现经济与生态统一,促进园地生产的发展;②加强园地基本建设,改造园地水利、交通、环境条件,实现山、林、路相配套,高质量开发;③坚持在宜园地中开发,禁止占用耕地,在宜园地一、二等地开发新茶园,推广新技术,实行集约化生产;④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做到早、中、晚搭配,突出地方特色,选择适应市气候的好品种,推广发展;⑤投入资金,改造低产茶园,开发种植高、中档茶叶,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
5.3 林地
宜林地面积全市共有208114.23公顷,占评价土地面积76.68%,其中一等宜林地面积74565.43公顷,占宜林地面积35.83%,主要分布在洋庄、上海、吴屯、岚谷等乡镇;二等宜林地面积86618.48公顷,占宜林地面积41.62%,主要分布在星村、洋庄、岚谷等乡镇;三等宜林地面积46930.32公顷,占宜林地面积22.55%,主要分布在星村、岚谷、洋庄等乡镇;不宜地310.88公顷,占评价土地0.11%。主要分布在裸岩和海拔高于2000米的地区。
武夷山林区是我国南方和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之一,林区是武夷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是武夷山林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为把握这一方向,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武夷山市宜林面积较大,今后应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方式扩大森林资源面积,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速生、优生、丰产林,如松木、杉木、檫木为主的用材林和毛竹林,同时也要抓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防护林的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油桐、油茶为主的经济林、薪炭林及营造高密度马尾松林;②搞好木材综合利用,降低木材消耗量,有计划采伐,采育结合,伐一造二,但在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区内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采伐;③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和制止乱砍滥划的“三防”体系;④完善林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