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论文_刘淼

基于生态系统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论文_刘淼

中铁五院集团公司 北京市大兴区 1026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战略,为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新时代的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又提出必须解决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为依托,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本文就目前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了几点论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生活环境

一、乡村建设与其生态环境的现状

(一)环保意识薄弱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乡村人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观念依然在村民心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会出现诸如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沙漠化;过度捕捞导致的海洋生物濒临灭绝;过度开垦造成的山体滑坡等现象。

(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在我国的乡村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南方乡村有村庄承包的项目,因此资金充裕,村庄的基础建设较为齐全,而北方地区,以及自然环境更恶劣的西部地区供水、供电以及通信、道路方面的基础建设相对薄弱,个别地区的劳动力一天的任务就是到几十公里的地方去拉水,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村庄的发展,造成劳动力的外流以及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一方面,随着农业种植的机械化以及农业化肥使用的普遍化,乡村土地质量下降、水污染严重,进而造成农产品降产甚至危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在乡村开设工厂,排放有毒气体、液体,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对乡村人口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正在发育期的儿童,引发了许多罕见的疾病。

二、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一)缺乏专业性人才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大部分知识水平仍然达不到这一高度的要求,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尤其是基层干部队伍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是目前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村领导干部专业水平是当前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专业人才型村干部将带领村民开展生态宜居建设,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百姓真正融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去,成为美丽乡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二)缺乏资金支持

乡村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通信以及道路设施等,每一项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虽说有国家的专项资金帮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一项项审批下来,政府财政资金往往只能支持到总投资的60%左右,剩余资金需要乡镇自筹,但对于财政收入薄弱的村子来说,这笔钱往往成为制约乡村建设的因素,资金措施问题成为村干部首先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南方的一些村镇的调研,我们发现通过适当的招商引资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招商引资可以解决村民就业的问题,还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资金平台。这需要专业人才型村干部发挥特长,因地制宜,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招商、融资等联系起来。

三、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推进乡村建设进程中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要有效把握,进而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一)乡村生态政治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政治上的错误:

第一,坚持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有效的发展,不能有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要因地制宜;

第二,坚持整体推进,以区域差异为指导,分层次、分领域的齐同并进,统筹兼顾;

第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村庄的方法行得通,不代表所有的村庄都适用。针对村庄出现的突出问题,科学的制定方案。

(二)乡村生态经济建设

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持,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必须转变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首先,积极打造现代化生态农业模式,推进乡村产业向集约型转变。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将乡村现有的产业林、牧、渔结合,实现旅游、观光等多样化的产业模式,不仅可以为城市人口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也增加了村民自家产品的销售渠道。其次,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专业化的指导,使村民能够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与高效化。还可以发展蔬菜大棚经济,利用乡村的先天优势,培养出健康绿色的有机蔬菜。

(三)乡村生态文化建设

美丽乡村不仅要实现“物质”上美丽,更要实现“文化”上美丽,建立乡村生态文化氛围,形成一种“美丽乡村文化风”。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交流,给出建设性建议与意见,促进乡村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弘扬、传播本地区乡村民俗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明之风与乡风有机融合,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

(四)乡村生态社会建设

乡村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只有这个“小社会”和谐,才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美丽乡村,否则只能算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丑八怪。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实实在在的从村民的生活等方面出发,切实解决村民就业、农村医疗、农村教育、居住环境、娱乐养老等切实问题,增加村民的获得感,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四、结语

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宜居乡村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位一体总布局有序推进,以百姓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实实现好乡村生活环境稳步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生活指数直线上升。

参考文献

[1]张坦坦.宜居乡村空间集约化利用研究[J].建筑科学,2018,34(06):109-114.

[2]沈光夏.盖州市宜居乡村建设对策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石妍妍.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沈忻昕.关于大力推进沈阳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农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6:5.

论文作者:刘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系统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究论文_刘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